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已 → 巳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一已庄严
【三藏法数】
谓人能修习智慧,如著美妙缨络庄严其身,是名已庄严。
作已能悔
【三藏法数】
谓此健儿,虽先作恶,后能改悔,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力故,水即为清,故名作已能悔。
已生善
【三藏法数】
谓戒定慧等诸善之法,已曾修习,名已生善。善若已生,当勤修习,令其增长也。
已生恶
【三藏法数】
谓贪瞋痴及杀盗淫等诸恶之法,已起于心,已见于事者,是名已生恶。恶若已生,速令除灭也。
善知治已更不动发
【三藏法数】
谓世之良医,善能应病与药,人若服已,其病即愈;病既愈已,身心安隐,不复更发。以喻如来为诸众生善说法药,对治一切众生业惑之病,人能依而修之,则得出离生死之苦,成就涅槃之乐,一切业惑,不复发起矣。(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已生恶令永断
【三藏法数】
谓五盖等烦恼覆心,离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不令更生也。(五盖者,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悔盖、疑盖也。五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已生善令增长
【三藏法数】
谓五种善根已生,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不退失也。
我生已尽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梵行已立
【三藏法数】
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得證此果,故云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本求出离三界,修诸梵行,生死既尽,梵行既立,故云所作已办。
灭已名无
【三藏法数】
谓梵志妄计灭烦恼已,名为涅槃,涅槃即无,譬如瓶既坏已,名为无瓶。盖外道不知烦恼既灭,涅槃即显。故佛答言:亦非灭无,同瓶坏已。
闻已利益
【三藏法数】
谓闻是大涅槃微妙经已,思惟其义,复能书写读诵,为他广说,令彼开解。自利利他,则为一切天人之所敬仰,不久得證佛果菩提,是名闻已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今已本迹
【三藏法数】
今即是本。谓法华经从地涌出品已后所说,久远理事乃至权实,皆名为本;已即是迹,谓法华经从安乐行品已前,及华严、鹿苑、方等、般若已说事理权实等法,皆名为迹,故名今已本迹。
第二人,虽没还出,出已还没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人天将进而退者也,为断善根没生死河,故云没;复能亲近善友,能生信心,虽没而出,故云还出。既得出已,又遇恶友,听受邪法,仍没生死大河,故云出已还没。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内凡之人,发意欲度生死大河,由昔断善根,没生死河,故云没。今因亲近善友,能生信心,虽没而出,故云没已即出。复能坚持净戒,读诵书写解说经典,后證道果,故云出更不没。(内凡者,已入佛法名内,未登圣位名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