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匠石运斤(匠石运斤)  拼音:jiàng shí yùn jīn
匠石,古代有名的工匠。「匠石运斤」形容技艺精巧,超凡入圣。如:「那位老师傅几十年来练就了一手精湛纯熟,匠石运斤的技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国语辞典》:斲轮老手(斲轮老手)  拼音:zhuó lún lǎo shǒu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位名叫扁的工匠,专制车轮。砍制车轮得心应手,制做精巧。虽心中自有绝窍技术,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传给儿子。故七十岁依旧斲轮。典出《庄子。天道》。比喻技艺精练纯熟或经验丰富的人。也作「斫轮老手」。
《国语辞典》:基尔特(基尔特)  拼音:jī ěr tè
欧洲中世纪时,工匠或商人依据行业,为了互相帮助、保护,以及垄断工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协会,后来逐渐成为职业独占团体,也就是公会,如商人公会、手工业公会等,此制度于产业革命后衰落。基尔特经常被视为现代同业公会的前身,其目的与功能包括调解同行贸易利益的冲突、议定共同遵守的规范,以及建立与维护行业形象。基尔特议定行规的公共聚会场所与聚落,也常成为早期大学与城市的雏形,如牛津、佛罗伦斯、伦敦等。为guild的音译。
《国语辞典》:雕刻匠  拼音:diāo kè jiàng
从事雕刻的工匠。如:「虽然他已是位颇负盛名的雕刻家,却总是谦称自己只是个雕刻匠。」
《漢語大詞典》:鬃工(騣工)
旧时谓修补磁窑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马鬃制成,故名。 明 徐渭 《修拄杖首修发网胶漏磁壶及哥窑瓯某亦病只耳聋次前韵》:“握粟付騣工,寧减朝食馈。”
《漢語大詞典》:棕匠
称制造或修理棕器的工匠或手工业者。如:这位棕匠手艺不错,他做的棕丝制品很受顾客欢迎。
《国语辞典》:劣匠  拼音:liè jiàng
技艺不精的工匠。如:「这种不入流的作品必出于劣匠之手。」
《国语辞典》:棚匠  拼音:péng jiang
搭建棚架的专业工匠。如:「这位棚匠搭棚的工夫实在了得。」
《国语辞典》:栉发工(栉发工)  拼音:jié fǎ gōng
古时称为人梳发的工匠。
《國語辭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拼音: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论语。卫灵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漢語大詞典》:短蕃匠
唐 代官府手工业中轮班无偿服役的工匠称“番匠”,又称“蕃匠”。其服役期为二十日,比前代为短,故又名“短蕃匠”。新唐书·百官志三:“ 天寳 十一载,改大匠曰大监,少匠曰少监,有……短蕃匠一万二千七百四十四人。”
《漢語大詞典》:番匠
唐 代官府手工业中轮班服役的工匠。 唐 工匠应在官府手工业服番役二十日,较 隋 役期短。又名短番匠。 唐 官府手工业主要使用的是这种无偿劳动的番匠,有偿劳动的明资匠、巧儿匠占极少数。番匠在官府工少匠多时可以钱代役。
《漢語大詞典》:鞼匏
制皮革的工匠。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羣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能。” 孙诒让 间诂引 王念孙 曰:“鞼匏即韗鲍,为攻皮之工也。”
《漢語大詞典》:裱褙匠
亦作“ 裱背匠 ”。 装潢或修补书画的工匠。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误画》:“[浄围裙扮裱背匠上]门掛招牌利市,家传裱背生涯。”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装潢》:“《唐·百官志》:‘秘书省,熟纸装潢匠八人。’意是今之裱褙匠。”
《漢語大詞典》:裱画匠(裱畫匠)
装裱书画的工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我也曾想过,只要叫裱画匠,把那几个字挖了去,还可以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