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许元(字 子春 )
任布(字 应之 恭惠 )
王逵(字 仲达 )
刁约(字 景纯 )
李兑(字 子西 庄 )
陈亚(字 亚之 )
魏瓘(字 用之 )
沈立(字 立之 )
杨纮(字 望子 )
赵抃(字 阅道、悦道 号 知非子 清献 )
程师孟(字 公辟 )
释怀琏( 怀琏 陈 字 器之 大觉禅师 泗州 世称 琏三生 )
元绛(字 厚之 章简 )
其它辞典(续上)
郑向(字 公明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许元(字 子春 )
任布(字 应之 恭惠 )
王逵(字 仲达 )
刁约(字 景纯 )
李兑(字 子西 庄 )
陈亚(字 亚之 )
魏瓘(字 用之 )
沈立(字 立之 )
杨纮(字 望子 )
赵抃(字 阅道、悦道 号 知非子 清献 )
程师孟(字 公辟 )
释怀琏( 怀琏 陈 字 器之 大觉禅师 泗州 世称 琏三生 )
元绛(字 厚之 章简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公明。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累迁度支员外郎、盐铁判官。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河抵于长江,人以为便。复为盐铁判官,擢知制诰,使契丹。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有《开皇纪》。全宋文·卷三二一
郑向(?——一○三六),字公明,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景德四年中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濠州,徙蔡州。召试集贤院,除三司户部判官,修起居注。迁度支员外郎,为盐铁判官,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河抵于江,人以为便。天圣末擢知制诰。景祐元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三年四月卒。著有《五代开皇纪》三十卷。见《宋史》卷三○一本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7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子春。许逖子。以荫补官。累迁国子博士,监在京榷货务,三门发运判官。长于理财。仁宗庆历中,江淮岁漕不给,京师乏军储。因范仲淹荐,擢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悉发所过州县藏粟,以供京师。然以聚敛刻剥为能。急欲升迁,多集珍宝贿赂权贵。后历知扬、越、泰州。全宋诗
许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绩溪(今属安徽)人(《城阳山志》),一说祁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有《许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全宋文·卷三九二
许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逖子。以父荫为太庙斋郎,改大理寺丞,累迁国子博士、尚书金部员外郎,为江淮制置发运使,特赐进士出身,擢天章阁待制,再迁郎中。历知扬、越、泰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元为官强敏,在江、淮十三年,以聚歛刻薄为能。见欧阳修《许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又《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应之。登进士第。补安肃军判官,上疏请饬边备,真宗识其名。累官枢密副使,无所建树。罢知河阳,改蔡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恭惠。全宋诗
任布,字应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屯田员外郎知越州事。五年,移建州(《嘉泰会稽志》卷二)。官至枢密副使,以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蔡州。仁宗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卒。《宋史》卷二八八有传。全宋文·卷三二七
任布(?——一○五二),字应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历幕职、州县官,选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后知宿、越、建等州。天圣初,为白波发运使,判三司开拆司,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召为三司度支副使,知荆南、真定府,徙滑州,改天雄军。宝元中,迁给事中、集贤院学士,改龙图阁直学士,知许州、澶州、真定府。庆历元年除枢密副使,次年罢,以工部侍郎知河阳,改蔡州,授太子少保致仕。皇祐四年卒,谥恭惠。见《宋史》卷二八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1—1072 【介绍】: 宋开德府濮阳人,字仲达。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为广济军司理参军,历工、刑、兵三部郎中,知数十州事。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无为,故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尤笃于好善,民遇饥荒赖其济而活者甚众。全宋诗
王逵(九九一~一○七二),字仲达,濮阳(今属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改知万年县。仁宗朝历知福、虔、池、扬等州,擢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皇祐五年(一○五三),迁淮南转运使,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至和元年(一○五四),知荆南府荆湖北路钤辖。神宗熙宁五年卒,年八十二。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曾巩集》卷四二《王公墓志铭》。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四○○
王逵(九九一——一○七二),字仲达,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及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以秘书省校书郎知万年县事。后入为开封府推官,历知处州、池州、福州、扬州、洪州、徐州,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赈济饥民,多所全活,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出知兖州、金州。以尚书兵部郎中致仕,熙宁五年四月卒于郓州,年八十二。有文集五十卷。见曾巩《元丰类稿》卷四二《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润州丹徒人,字景纯。刁衎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礼院,四年坐院祠神饮酒事出通判海州。嘉祐初以太常少卿使契丹,还判度支。历知扬州、宣州、湖州。神宗熙宁初判太常寺。辞官后筑藏春坞,收藏图书甚富。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皆爱敬之。卒年八十余。全宋诗
刁约(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纯,润州丹徒(今属江苏)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施注苏诗》卷一三作天圣二年),历诸王宫教授。宝元中为馆阁校勘。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为集贤校理。四年(一○四四),坐苏舜钦进奏院祠神饮酒事,出通判海州。皇祐中为开封府推官。嘉祐初使契丹。四年(一○五九),出为两浙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院,出提点梓州路刑狱。英宗治平中出知扬州,移宣州。神宗熙宁初判太常寺。十年卒(《苏东坡全集》前集卷八《哭刁景纯》),年八十四(《施注苏诗》)。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一。今录诗九首。全宋文·卷四一一
刁约(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湛子。擢天圣八年进士第,为诸王宫教授。宝元中,入为馆阁校勘。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四年,坐事出通判海州。皇祐中权吏部南曹,寻为开封府推官。至和中出提点京西刑狱,嘉祐初还判度支院,出为两浙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院,出提点梓州路刑狱。再判盐铁院。八年,出知扬州,移宣州。熙宁初判太常寺。十年卒,年八十四。见《京口耆旧传》卷一,《施注苏诗》卷一五《哭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颍昌临颍人,字子西。登进士第。仁宗时历官殿中侍御史、同知谏院,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有清节声。还知河阳,徙邓州。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庄。全宋诗
李兑(九九五?~一○七○?),字子西,许州临颍(今属河南)人。进士,以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改同知谏院,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历知杭、越。英宗时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以工部尚书致仕。约神宗熙宁三年卒(《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四、之六),年七十六。谥庄。《宋史》卷三三有传。全宋文·卷四一三
李兑(九九五——一○七○),字子西,许州临颍(今河南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仁宗皇祐间同知谏院,上言太常新乐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在言职凡十年。出知杭州,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还知河阳,徙邓州。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积官至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熙宁三年五月卒,年七十六。见《宋史》卷三三三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字亚之。真宗咸平五年进士。尝为于潜令,除守越州、润州、湖州,官至太常少卿。有《澄源集》。全宋诗
陈亚,字亚之(《黄豫章集》卷二六),扬州(今属江苏)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祥符县。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知湖州(明万历《湖州府志》卷九)。六年,知越州。又知润州(《湘山野录》卷上)。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有《澄源集》,已佚。事见《青箱杂记》卷一。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婺源人,字用之。魏羽子。以荫补校书郎。真宗时,为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于吏事。历知广州,筑城环五里,疏东江门,凿东西澳为水闸,以时启闭。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徙澶、滑州。以吏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全宋诗
魏瓘,字用之,婺源(今属江西)人。以父荫补秘书省校书郎,为开封府仓曹参军,坐门人上疏诋天书停官。历知循、随、安、洪、蔡、潭、广、开封、荆南、澶、滑等州府。以吏部侍郎致仕。卒,赠太尉,年七十一。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全宋文·卷三二三
魏瓘,字用之,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羽次子。以父功补官,仁宗朝历知洪、蔡、潭、广等州,为广西、梓州、京西、陕西等路转运使,徙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知开封府。皇祐三年降知越州。次年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再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嘉祐中知荆南府、澶、滑州。五年,以吏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宋史》卷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8 【介绍】: 宋和州历阳人,字立之。仁宗天圣进士。为益州签判。嘉祐初,黄河决于商胡,以权三司盐铁判官前往行视,采摭黄河事迹、古今利病,著《河防通义》,为治河者所宗。迁淮南转运副使,又撰《茶法要览》,请罢榷茶而行通商法。历户部判官、京西北路转运使、知沧州。神宗熙宁中,判都水监,出为江淮发运使,勤于职事。徙知杭、宣等州,后提举崇禧观。喜藏书,以所藏书目及所集《名山记》、《都水记》上神宗。又有《盐笑总类》、《香谱》、《锦谱》及文集等。全宋诗
沈立(一○○七~一○七八),字立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仁宗天圣间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嘉祐中,为淮南转运副使,迁京西北路转运使。加集贤修撰、知沧州,进右谏议大夫、判都水监,出为江、淮、两浙、荆、湖六路制置发运使。历知越州、杭州、江宁府、宣州,提举崇禧观。神宗元丰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年七十二。事见《无为集》卷一二《右谏议大夫沈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三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六四○
沈立(一○○七——一○七八),字立之,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天圣进士,签书益州判官。嘉皊初,权三司盐铁判官,提举商胡埽,遂采摭黄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为《河防通议》,治河者守以为法。迁两浙转运使,以茶禁害民而获利无几,著《茶法要览》,请罢榷茶而行通商法。历户部判官、京西北路转运使、知沧州。熙宁中判都水监,出为江淮发运使,知越、杭等州。元丰元年卒,年七十二。所著有《名山记》、《都水记》凡三百卷,《文集》等四百卷。见杨盓《无为集》卷一二《沈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望子。杨亿从子。以荫历官知鄞县。以献杨亿文,赐进士出身。累迁转运、按察使。以御下严厉著称,与王鼎、王绰号“江东三虎”。官至太常少卿。藏书数万卷,手抄事实,名《窥豹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84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号知非子。仁宗景祐间进士。仕州县,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辟权幸,人称“铁面御史”。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路。召为右司谏,以言事罢知虔州,历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英宗时改知成都府。所至以宽简为治,以奉俭闻。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因反对新法,出知杭州,徙青州,再知成都府,复知越州、杭州,致仕。卒谥清献。有《清献集》。全宋诗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全宋文·卷八八二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景祐进士,累官至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倖,京师目为「铁面御史」。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弹奏陈旭奸邪,罢知虔州。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知副使、河北都转运使。治平中知成都。神宗立,召知谏院,未几擢参知政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罢,出知杭州。历知青州、成都府、越州,再知杭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卒,谥清献。施政宽简,为世称道。纂《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等,著文集十六卷。见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东坡集》卷三八),《宗统编年》卷二一,《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6 【介绍】: 宋苏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州路刑狱,徙河东路。晋地山谷春夏多水,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自江西转运使改知福州,治行为东南之最。累知广州、越州、青州,为政简严,痛惩豪恶,民为立生祠。全宋诗
程师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吴(今江苏苏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吴郡志》卷三五)。历知南康军、楚州、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江西转运使,知福州。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知广州(《续资冶通鉴长编》卷二四二)。九年,入为给事中,判都水监。出知越州、青州,致仕。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八(同上书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一、四二六有传。今录诗四十首。全宋文·卷九三○
程师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登景祐元年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徙河东路,又为度支判官,知洪州。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江西转运使,有政声。熙宁元年,加直昭文馆、知福州。改广州,为课最,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十年,罢判将作监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元丰二年,降为右谏议大夫,遂以光禄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奏录》一卷、《长乐集》一卷、《续会稽掇英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卷四二六重出),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宋史·艺文志》二、七、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90 【介绍】: 宋僧。漳州龙溪人,俗姓陈,字器之。工诗。尝住明州育王山。仁宗皇祐中,召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住持京师净因院。一时显宦名流,争与缔交。英宗治平中,乞归,渡江入四明,郡守迎住天童,建大阁曰宸奎,苏轼为撰碑。全宋诗
释怀琏,俗姓陈,字器之,小字泗州,人称琏三生,漳州(今属福建)人。初师事南昌石门澄禅师,为青原下十世。后为庐山讷禅师掌书记。仁宗皇祐二年(一○五○)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赐号大觉禅师。英宗治平中乞还山,归老于浙江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人为建宸奎阁,藏仁宗所赐诗颂,苏轼为之记。年八十馀卒。《禅林僧宝传》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九三○
怀琏(一○○九——一○九○),字器之,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陈氏子。少年为僧,长参泐潭澄得法。复依圆通讷,为其记室。又曾住衡岳三生藏有年,丛林称之为琏三生。皇祐中,住庐山,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赐号大觉禅师。治平三年乞归,少留于金山、西湖,而入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后建大阁曰宸奎,藏历代皇帝所赐御札什物。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二。见苏轼《宸奎阁碑》,《五灯会元》卷一五,《释氏稽古略》,《释氏资鉴》卷九。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八
禅师名怀琏。字器之。漳州陈氏子也。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求得之。故其小字泗州。幼有远韵。聪慧绝人。长为沙门。工翰墨声称甚著。游方爱衡岳胜绝。馆于三生藏有年。丛林号琏三生。闻南昌石门澄禅师者。五祖戒公之嫡子也。往拜谒。师事之十馀年。去游庐山圆通。又掌书记于讷禅师所。皇祐二年正月。有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二月十九日。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斋毕传宣。效南方禅林仪范。开堂演法。又宣左街副僧录。慈云大师清满。启白倡曰。帝苑春回。皇家会启。万乘既临于舜殿。两街获奉于尧眉。爰当和煦之辰。正是阐扬之日。宣谈祖道。上副宸衷。问答罢乃曰。古佛堂中曾无异说。流通句内诚有多谈。得之者妙用无亏。失之者触途成滞。所以溪山云月。处处同风。水鸟树林。头头显道。若向迦叶门下。直得尧风荡荡。舜日高明。野老讴歌。渔人鼓舞。当此之时。纯乐无为之化。焉知有恁么事。皇情大悦。与琏问答诗颂。书以赐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书献偈。乞归老山中。偈曰。千簇云山万壑流。归心终老此峰头。馀生愿祝无疆寿。一炷清香满石楼 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不许。修撰孙觉莘老。书问宗教。琏答之书。其略曰。妙道之意。圣人尝寓之于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坏。礼义亡。然后奇言异术。间出而乱俗。迨我释迦入中土。醇以第一义示人。而始末设为慈悲。以化众生。亦所以趣时也。自生民以来。淳朴未散。则三皇之教简而素春也。及情窦日凿。则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时与世异。情随日迁。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昔商周之诰誓。后世学者。有所难晓。彼当时人民。听之而不违。则俗与今如何也。及其弊而为秦汉也。则无所不至。而天下有不忍愿闻者。于是我佛如来。一推之以性命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有四时循环。以生成万物。而圣人之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犹是而已矣。至其极也。皆不能无弊。弊迹也。道则一耳。要当有圣贤者。世起而救之也。自秦汉至今。千有馀岁。风俗靡靡愈薄。圣人之教裂而鼎立。互相诋訾。不知所从。大道寥寥莫知返。良可叹也。琏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钵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 上嘉叹久之。琏居虔服玩。可以化宝坊也。而皆不为。独于都城之西。为精舍。容百许人而已。有晓舜禅师。住栖贤。为郡吏临以事民其衣。走依琏。琏馆于正寝。而处偏室。执弟子礼。甚恭。王公贵人来候者。皆怪之。琏具以实对曰。吾少尝问道于舜。今其不幸。其可以像服。二吾心哉。闻者叹服 仁庙知之。赐舜再落发。仍居栖贤寺。治平中。琏再乞还山坚甚 英宗皇帝留之不可。诏许自便。琏既渡江。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于四明之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之人。相与出力。建大阁藏所赐诗颂。榜之曰宸奎。命翰林学土兼侍读端明殿学士苏轼。为之记。时京师始建宝文阁。诏取其副本藏焉。琏归山二十馀年。年八十二。无疾而化。 赞曰。琏公生长于寒乡。栖迟于荒远。钵饭布衲。若将终身。一旦道契 主上。名落天下。而能焚龙脑。让正寝。非其素所畜养。大过于人者。何以至是哉。至于与士大夫论宗教。则指物连类。折之以至理。使其泮然无疑。则亦知为比丘之大体者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4 【介绍】: 宋杭州馀杭人,祖籍抚州临川,字厚之。元德昭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知永新、海门县,善治狱,累擢度支判官。皇祐中,侬智高据岭南,绛为广东转运使,供军饷有功,迁工部郎中。神宗熙宁中,为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八年,拜参知政事。后坐事罢知亳州,改颍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文集及《谳狱集》。全宋诗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有《玉堂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全宋文·卷九二八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天圣二年赐同学究出身,八年擢进士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知永新、海门县、台州,有政绩。入为度支判官。侬智高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以功迁工部郎中。历两浙、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三司使。熙宁八年,参知政事。元丰二年罢知颍州,改青州。以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七年六月卒,年七十六。绛工于文辞,有文集四十卷,《谳狱集》十三卷。见苏颂《元章简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二),王安礼《元公墓志铭》(《王魏公集》卷八),《宋史》卷三四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