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眉州仙子


《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紫府押衙〉~64~
东坡先生近令门人辈作人不易物赋。或戏为一联云:「伏其几而袭其裳,岂真孔子?学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注:「士大夫近年效东坡顶短檐高桶帽,谓之子瞻样,故云。」
典故
牛山何必独沾衣
 
牛山凝咽
 
牛山沾洒
  
牛山沾衣
 
神州泪不向牛山滴


《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63~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韩诗外传》卷十~49~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例句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李白 古风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典故
骑土牛

相关人物
州泰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邓艾传》
「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亦好立功业,善用兵,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景元二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壮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说》:「司马宣王镇宛,潜数遣诣宣王,由此为宣王所知。及征孟达,泰又导军,遂辟泰。泰频丧考、妣、祖,九年居丧,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众宾咸悦。」

例句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泰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李白 赠宣城太守悦

典故
青州公案
 
青州阴骘


《苏轼文集》卷十八〈富郑公神道碑〉
公讳弼,字彦国,河南人。曾大父内黄令讳处谦,大公商州马步使讳令苟,考尚书都官员外郎讳言,皆以公贵,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封邓、韩、秦三国公。曾祖母刘氏,祖母赵氏,母韩氏,封鲁、韩、秦三国太夫人。…既上十三策,又请守一郡行其事。小人怨公不已,而大臣亦有以飞语谗公者。上虽不信,公惧,因保州贼平,求为河北宣抚使以避之。使将还,除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谗者不已,罢安无使。岁馀,谗不验。加给事中,移和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河朔大水,民流京东。公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粟,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阙、寄居者,皆给其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山林河泊之利,有可取以为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官吏皆书具劳约为奏请,使他日得以次受赏于朝。率五日,辄遣人以酒肉糗饭劳之,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流民死者,为大冢葬之,谓之丛冢,自为文祭之。明年麦大熟,流民各以远近受粮而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馀人。上闻之,遣使劳公,即拜礼部侍郎。公曰:「救灾,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煮粥食之,饥民聚为疾疫,及相蹈藉死,或待次数日不食,得粥皆僵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公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法,至于今,不知所活者几千万人矣。王则据贝州叛,齐州禁兵马达、张青与奸民张握等得剑印于妖师,欲以其众叛,将屠城以应则。握之婿杨俊诣公告之,齐非公所部,恐事泄变生。时中贵人张从训衔命至青,公度从训可使,即以事付从训,使驰至郡,发吏卒取之,无得脱者。且自劾擅遣中使罪,仁宗嘉之。再除礼部侍郎。公又恳辞不受。
典故
一州如斗大
 
如斗大
 
州如斗大


《南史》卷七十七〈恩倖列传·吕文显〉~933~
宗悫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悫刑政所施,喜公每多违执。悫大怒曰:「宗悫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喜公稽颡流血乃止。
典故
王粲不归秦
 
王粲别荆蛮
 
王粲去国
 
王粲滞荆州
 
适荆蛮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七哀诗二首〉~087~
〈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七哀诗〉二首其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岗有馀,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衿。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庚·杂拟上·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433~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例句

王粲频徵楚,君恩许入秦。 包佶 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

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孟郊 感怀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杜甫 扬旗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杜甫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 权德舆 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

典故
苏州刺史旧欢如梦


《云溪友议》卷中〈中山诲〉
襄阳牛相公赴举之秋,每为同袍见忽。及至升超,诸公悉不如也。尝投贽于刘补阙禹锡,对客展卷,飞笔涂窜其文,且曰:「必先辈未期至矣!」然拜谢砻砺,终为怏怏乎。历廿馀岁,刘转汝州,陇西公镇汉南,枉道驻旌旄。信宿,酒酣,直笔以诗喻之。刘公承诗意,方悟往年改张牛公文卷,因诫子弟咸元、承雍等曰:「吾立成人之志,岂料为非。况汉上尚书,高识达量,罕有其比。昔主父偃,家为孙弘所夷;嵇叔夜,身死钟会之口。是以魏武诫其子云:『吾大忿怒,小过失,慎勿学焉。』汝辈修进守忠为上也。」《席上赠汝州刘中丞》,襄州节度牛僧孺诗曰:「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奉和牛尚书》,汝州刺史刘禹锡:「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馀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牛公吟和诗,前意稍解,曰:「三日之事,何敢当焉!」于是移宴竟夕,方整前驱也。中山公谓诸宾友曰:「予昔与权丞相德舆廋词,同舍郎莫之会也;与韩退之愈优劣人物,而浙袁给事同肩;与李表臣程突梯而侮李兵部绅;与柳子厚宗元评修国史,而薄侍郎衮;与吕光化论制诰,而鄙席舍人●。余二十八年在外,五为刺史,而不复亲台省。以此将知清途隔绝,其自取乎!或有淡薄相于、缄翰莽卤者,每吟张博士籍诗云:『新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见閒身。』对花木则吟王右丞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则幽居之趣少安乎?余友稀旧人,名为异代;近日为文,都不惬。洛中白二十居易苦好余《秋水咏》曰:『东屯沧海阔,南壤洞庭宽。』又《石头城下作》云:『山连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余自知不及苏州韦十九郎中应物诗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尝过洞庭,虽为一篇,静思杜员外甫落句云:『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鄙夫之言,有愧于杜公也。杨危卿校书《过华山》诗曰:『河势昆崙远,山形菡萏秋。』此句实为佳对。又皇甫博士湜《鹤处鸡?赋》云:『若李君之在胡,非见异类;如屈原之相楚,唯我独醒。』然二君矜衒,俱为朝野之绝伦。余亦昔时直气,难以为制,因作一口号,赠歌人米嘉荣曰:『唱得《梁州》意外声,旧人唯有米嘉荣。近来年少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夫人游尊贵之门,常须慎酒。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似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难也。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中山刘公曰:「顷在夔州,少逢宾客。纵有停舟相访,不可久留。而独吟曰:『巴人泪逐猿声落,蜀客舟从鸟道来。』」忽得京洛故人书题,对之零涕,又曰:「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嗟惋焉!」
典故
窕槬

相关人物
周景王
 
泠州鸠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天王将铸无射,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槬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

例句

周钟既窕槬,黥阵亦瘢痕。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典故
王祖师度马半州

相关人物
王重阳
 
马钰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第一折
贫道祖居宁海莱阳人也。俗姓马,名从义,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钱财过万倍之馀,田宅有半州之盛。家传秘行,世积阴功。初蒙祖师点化,不得正道,把我魂魄摄归阴府,受鞭笞之苦。忽见祖师来救,化作天尊,令贫道似梦非梦,方觉死生之可惧也。因此遂弃其金珠,抛其眷属,身挂一瓢,顶分三髻。按天地人三才正道,正一髻受东华帝君指教,去其四罪,是人、我、是、非;右一髻受纯阳真人指教,去其四罪,是富、贵、名、利;左一髻受王祖师指教,去其四罪,是酒、色、财、气。方成大道,正授白云洞主,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人。
《元刊杂剧三十种》上册〈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第四折〉~38~
梅花酒:你若将我恼犯了,我敢揝住你那头梢,膀转身摇,腾的漾过你那花梢。我敢腌月●朁月●朁打碎你脑,我敢各支支断你腰。稽首!师父道且忍著。又不会赴蟠桃,又不会上青霄,不死去几时了?把●了便舒眉●●●。(做跪下科) 收江南:来来来,咬著牙吃你杀人刀!(等小邦责了,下)(末扯住,喝云)有杀人贼!(马云了)(见马惊,唱)原来马丹阳又使这圈套,把残生弃与小儿曹。师父又撞著,我索区区每日打尘劳。题目:为神仙休了脚头妻、菜园中摔杀亲儿死;正名:王祖师双赴玉虚宫、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典故
望并州是故乡


《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二〈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典故
有螃蟹无通判
 
无蟹有监州


《归田录》卷二~3~
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太祖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至此遂稍稍戢。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馀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至今士人以为口实。
典故
五斗凉洲
 
西凉州

相关人物
孟佗(孟他)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张让〉~2534~
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大长秋。让有监奴典任家事,交通货赂,威形諠赫。,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诣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舆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唐·李贤注:「佗音驼。」又引《三辅决录注》曰:「佗字伯郎。以蒲陶酒一斗遗让,让即拜佗为凉州刺史。」
《苏轼诗集》卷十六〈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
夜光明月非所投,逢年遇合百无忧。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翘关、负重君无力,十年不入纷华域。故人坐上见君文,谓是古人吁莫测。新诗说尽万物倩,硬黄小字临黄庭。故人已去君未到,空吟《河畔草青青》。谁谓他乡各异县,天遣君来破吾愿。一闻君语识君心,短李髯孙眼中见。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鸣惊倒人。纵横所值无不可,知君不怕新书新。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山中既未决同归,我聊尔耳君其漫。
典故
扬州?

相关人物
崔涯


《云溪友议》卷中〈辞雍氏〉
崔涯者,吴楚之狂生也,与张祜齐名。每题一诗于倡肆,无不诵之于衢路。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嘲妓曰:「虽得苏方木,犹贪玳瑁皮。怀胎十个月,生下昆崙儿。」又:「布袍披袄火烧毡,纸补箜篌麻接弦。更著一双皮屐了,纥梯纥榻出门前。」又嘲李端端:「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崙山上月初生。」端端得此诗,忧心如病,使院饮回,遥见二子蹑屐而行,乃道傍再拜竞灼曰:「端端祗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又重赠一绝句粉饰之,于是大贾居豪,竞臻其户。或戏之曰:「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期一日,黑白不均?」红楼以为倡乐,无不畏其嘲谑也。祜、涯久在维扬,天下晏清,篇词纵逸,贵达钦惮,呼吸风生,畅此时之意也。赠诗曰:「觅得黄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
典故
一梦扬州

参考典故
东阁诗兴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四〈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落托江南载酒行】【落托江湖载酒行】【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楚腰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占得青楼薄倖名】。
典故
占星分使
 
益州星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上·李合〉~277~
李合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合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漢語大詞典》:牛山泪(牛山淚)
见“ 牛山叹 ”。
《國語辭典》:牛山叹(牛山歎)  拼音:niú shān tàn
齐景公登牛山,北临国城,而感叹年华不能长久,人终有一死的故事。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比喻不知满足,自寻烦恼。晋。陆机〈齐讴行〉:「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