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崩愤(崩憤)
痛心忿怒。《宋书·柳元景传》:“国祸寃深,凶人肆逆,民神崩愤,若无天地。”
分類:痛心忿怒
《漢語大詞典》:崩沸
山崩河沸。喻社会动乱。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后汉书·董卓传赞:“ 董卓 滔天,干逆三才,方 夏 崩沸,皇京烟埃。”
《漢語大詞典》:崩脆
犹干脆。 周立波 《盖满爹》:“农民喜欢听他话。他讲得简单、崩脆和生动,不用笔录,都记在心里。”
分類:干脆
《韵府拾遗 歌韵》:崩涡(崩涡)
叶适诗胼胝驻崩涡
《國語辭典》:鱼烂土崩(魚爛土崩)  拼音:yú làn tǔ bēng
比喻国家因内乱而灭亡。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自辰踰午,鱼烂土崩。」也作「土崩鱼烂」。
《漢語大詞典》:饮血崩心(飲血崩心)
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 明 陈子龙 《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唬天地。”
《國語辭典》:土崩瓦解  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土房崩塌、砖瓦破碎。语出《鬼谷子。抵巇》:「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同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若回旆反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也作「瓦解土崩」。
《國語辭典》:土崩鱼烂(土崩魚爛)  拼音:tǔ bēng yú làn
土崩,土石崩塌。鱼烂,鱼肉腐败。土崩鱼烂比喻国家因内乱而灭亡。《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阵之列,骋奔中之权,焉有土崩鱼烂哉?」也作「鱼烂土崩」。
《漢語大詞典》:陁崩
倒塌,崩裂。
分類:倒塌崩裂
《韵府拾遗 蒸韵》:台崩(台崩)
陈羽姑苏台怀古诗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國語辭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拼音: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馀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分類:在后
《漢語大詞典》:天崩地坼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二后钦明,三灵交泰,而天崩地坼,妖寇横行者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纪》:“ 始皇 出世, 李斯 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箇世界。”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即刻平地起了一个大霹雳,好似天崩地坼一般。”
《漢語大詞典》:天崩地解
同“ 天崩地坼 ”。 清 黄宗羲 《留别海昌同学序》:“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
《國語辭典》:天崩地裂  拼音:tiān bēng dì liè
形容巨大的声音。如:「地震时,只听到一阵天崩地裂的声响,随即土石纷纷崩落。」
《國語辭典》:天崩地塌  拼音:tiān bēng dì tā
比喻声势惊人。《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也作「天崩地裂」、「天崩地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