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崩析
分裂瓦解。《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免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四方其有逆乱之臣,未血斧鑕之属,畏威崩析。”
分類:分裂瓦解
《國語辭典》:崩陀(崩阤)  拼音:bēng zhì
崩塌、毁坏。《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宗庙崩陀,国家为虚,放戮圣贤,亲近谗夫。」
分類:塌毁败坏
《國語辭典》:崩塌  拼音:bēng tā
崩裂倒塌。如:「大楼崩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嘉靖初年,洞庭两山出蛟,太湖边山崖崩塌,露出一古冢朱漆棺,宝物无数,尽被人盗去无遗。」
《漢語大詞典》:崩毁
崩溃灭亡。 骆宾基 《父女俩》:“这些妇女大部分是妇救会的积极分子,在解放不久随着地主阶级的崩毁开始出现的。”
《韵府拾遗 蒸韵》:外崩
魏收檄梁文外崩中溃今实其时鹬蚌相持我乘其弊
《漢語大詞典》:崩拆
倒塌断裂。 宋 徐照 《渡钱塘江》:“ 阿香 击鼓喧,地轴忽崩拆。”
分類:倒塌断裂
《漢語大詞典》:崩薨
古代称帝王、诸侯之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崩薨纪於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传曰:‘ 五帝 圣焉死, 三王 仁焉死, 五伯 智焉死。’其陨落崩薨之日,不能咸至百年。”
《国语辞典》:玉山崩  拼音:yù shān bēng
三国时代魏人嵇康体型高大,喝醉时有如将崩的玉山。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用来比喻人酒醉的样子。
《国语辞典》:泥崩  拼音:ní bēng
山坡上的泥土吸收过量的水分,经重力作用,向下流动而散布于山谷中的现象。如:「山坡的水土如保持不澈底,很容易泥崩,造成灾害。」
《漢語大詞典》:崩陨(崩隕)
亦作“ 崩殞 ”。亦作“ 崩霣 ”。
(1).塌陷。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天地崩霣,川冢沸腾,羣悍酋豪,更为祸乱。”
(2).迸裂。《陈书·废帝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靡及,五内崩殞。”
(3).犹痛心。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永惟情事,触目崩陨。”一本作“ 崩殞 ”。
《漢語大詞典》:崩伤(崩傷)
痛心悲伤。 汉 应劭 《风俗通·衍礼·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当内崩伤,外自矜飭。此为矫情,伪之至也。”
分類:痛心悲伤
《漢語大詞典》:崩沮
犹溃散,涣散。后汉书·袁谭传:“尽收其輜重,得 尚 印綬节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兴隆之渐邪!”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太子北过 渭 ,兵仗盬恶,士气崩沮,日数十战。”
分類:溃散涣散
《漢語大詞典》:崩查
朽散的木筏。查,“ 楂 ”的本字。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悬梁接断岸,澁路拥崩查。”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查,一本作“ 槎 ”。
分類:木筏本字
《漢語大詞典》:崩褫
败坏;塌毁。宋书·竟陵王诞传:“谨按 元嘉 之末,天纲崩褫,人神哀愤,含生丧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 清水 又东逕故石梁下,梁跨水上,桥石崩褫,餘基尚存。”
分類:败坏塌毁
《漢語大詞典》:崩丧(崩喪)
败坏,丧亡。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惟彼狡童,穷凶极虐,衣冠泯絶,礼乐崩丧。” 清 唐甄 潜书·充原:“至于君臣无礼,父子无节,男女无别,兵革缘起,邦国崩丧。无他,以奸声长其奸气也。”
分類:败坏丧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