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崩缺
亦作“ 崩闕 ”。 败坏。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 汉 制当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后汉书·曹褒传》:“ 汉 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礼乐崩闕,不可为后嗣法。”
分類:败坏
《國語辭典》:崩倒  拼音:bēng dǎo
崩裂倒塌。《南史。卷七。梁本纪。武帝下》:「特多禁忌,墙壁崩倒,屋宇倾颓,年月不便,终不修改。」《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说帝在洛阳,百事未备,城郭崩倒,欲修未能。」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崒崩
倒塌。《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郑玄 笺:“崒者,崔嵬……山顶崔嵬者崩。” 马瑞辰 通释:“崒崩二字当连读,与上‘沸腾’相对成文,即碎崩之叚借。广雅碎、崩并训为坏,是也。”一说“崒”通“ 猝 ”。言山冢猝然崩坏。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引申指突然溃散;溃败。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鼓擂通军,乍闻弃抛,沸腾崒崩,奔溃震骚。”
《韵府拾遗 锡韵》:崩壁
谢朓游山诗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藓
《漢語大詞典》:崩号(崩號)
叩头号哭。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感惟崩号,兴言泣血。” 逯钦立 注:“崩,崩角,叩头触地。”
分類:叩头号哭
《漢語大詞典》:崩乱(崩亂)
犹动乱。后汉书·荀彧传:“ 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幽 厉 昔崩乱, 桓 灵 今板荡。”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比一旦崩乱,将母则弃妻,挈妻则掷女,屈身孤篷之底。”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崩圮
塌毁。 唐 颜真卿 《通议大夫崔孝公宅陋室铭记》:“逆胡再陷 洛阳 ,屋遂崩圮,唯簷下废井存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 至正 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间;及水退,土阜崩圮,墓门显露。”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夹浦江豚》:“歷年洪水为灾,田禾湮害,桥梁崩圮。”
分類:塌毁
《漢語大詞典》:崩隤
(1).崩裂倒塌。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山以是而不动,水以是而不息。有时而崩隤溢涸者,是气滞而不行,鬱而不通也。”
(2).形容陡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踞脊上迴瞰南谷,崩隤直下,不见其底。”
《漢語大詞典》:日崩
方言。形容走得快。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这家伙,照现在这样,他蹬上车,日崩 西直门 了,日崩 南苑 了,他满天飞,我上哪儿找他去?”
分類:方言
《韵府拾遗 蒸韵》:大崩
徐陵陈公九锡诏重之以屯剥馀象荆楚大崩
《國語辭典》:崩落  拼音:bēng luò
土石等崩塌下来。《聊斋志异。卷二。海公子》:「蛇果就掌吸饮。饮未及尽,遽伸其体,摆尾若霹雳声,触树,树半体崩落,蛇卧地如梁而毙矣。」
《漢語大詞典》:崩弛
(1).塌毁。 宋 王安石 《原过》:“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
(2).涣散;败坏。管子·版法:“故曰:费怨起而不復反,众劳而不得息,必有崩弛堵坏之心。”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故观 阮籍 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方 周 之衰,礼乐崩弛,天下大坏。”
《韵府拾遗 蒸韵》:下崩
李白大猎赋积禽为山下崩于林穴
《國語辭典》:暴崩  拼音:bào bēng
崩,古称天子死亡。「暴崩」指天子或皇家其他极尊贵人物突然去世。《三国演义》第四回:「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漢語大詞典》:崩背
犹崩殂。指帝王之死。晋书·傅咸传:“ 夏侯长容 奉使为先帝请命,祈祷无感;先帝崩背,宜自咎责,而反求请命之劳。”
分類:帝王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