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崩沦(崩淪)
(1).塌毁。后汉书·五行志四:“女主盛,臣制命,则地动坼,畔震起,山崩沦。”
(2).衰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大雅》思 文王 ,颂声久崩沦。” 清 顾炎武 《元日》诗:“伏念五年来,王涂正崩沦。”
分類:衰落塌毁
《漢語大詞典》:崩骞(崩騫)
犹飞腾。 唐 柳宗元 《梦归赋》:“忽崩騫上下兮,聊按行而自抑。”
分類:飞腾
《漢語大詞典》:角崩
书·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孔 传:“言民畏 紂 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孔颖达 疏:“以畜兽为喻。民之怖惧,若似畜兽崩摧其头角然。”后因以“角崩”谓以头叩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众皆角崩稽首,汗如雨下。” 清 邵长蘅 《贺向峻汪参传》:“向之凭城社盗威福者,捧马足乞哀,角崩恐后。”
《國語辭典》:雪崩  拼音:xuě bēng
山岭积雪过多,堆积不稳,遇有气流变化、风暴吹动、音波振动,或融化的雪水在雪层下方滑动,遂造成积雪崩落的现象;依积雪性质可分为松雪崩、风雪崩和冰雪崩三类,常发生冬末春初天气回暖时。
《國語辭典》:崩殂  拼音:bēng cú
天子死亡。《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分類:帝王之死
《漢語大詞典》:崩坠(崩墜)
(1).倒塌坠落。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汉 王充 论衡·效力:“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处危峭之际,则必崩坠于坑谷之间矣。”
(2).指坠落。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甚者我所任为乡导,往往为贼,误我入死地,崩坠厓谷,不战而糜烂者过半。”
(3).碎裂;摧裂。《宋书·庐江王袆传》:“朕当时惶骇,五内崩坠,于其语次,劣得小止。”
《漢語大詞典》:崩波
(1).奔腾的波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吕向 注:“崩波,犹奔波也。” 李善 注:“言客行既惜日月,兼崩波之上,不可少留。” 唐 杜甫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诗:“飘飘适 东周 ,来往若崩波。”
(2).比喻日趋败坏的风气。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於时,名遂功成,才高位显,务乎矫俗,以遏崩波。”
《漢語大詞典》:崩竭
谓山崩川竭。语本国语·周语上:“三川竭, 岐山 崩。”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大亡大哀,起於莞簟;大薄蚀,大崩竭,起於胶固。”
《國語辭典》:崩陷  拼音:bēng xiàn
倒塌、陷落。如:「大雨过后,该区由于水土保持不良,导致山地崩陷。」《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由是造石囤于其坏处叠之,以救目前之急。已置石囤二十九里馀,不曾崩陷,略见成效。」
《漢語大詞典》:崩分
犹言分崩离析。后汉书·刘玄等传赞:“ 圣公 靡闻,假我风云,始顺归歷,终然崩分。”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逆胡乱常,四海崩分。”
分類:分崩离析
《漢語大詞典》:崩缺
亦作“ 崩闕 ”。 败坏。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 汉 制当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后汉书·曹褒传》:“ 汉 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礼乐崩闕,不可为后嗣法。”
分類:败坏
《國語辭典》:崩倒  拼音:bēng dǎo
崩裂倒塌。《南史。卷七。梁本纪。武帝下》:「特多禁忌,墙壁崩倒,屋宇倾颓,年月不便,终不修改。」《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说帝在洛阳,百事未备,城郭崩倒,欲修未能。」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崒崩
倒塌。《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郑玄 笺:“崒者,崔嵬……山顶崔嵬者崩。” 马瑞辰 通释:“崒崩二字当连读,与上‘沸腾’相对成文,即碎崩之叚借。广雅碎、崩并训为坏,是也。”一说“崒”通“ 猝 ”。言山冢猝然崩坏。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引申指突然溃散;溃败。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鼓擂通军,乍闻弃抛,沸腾崒崩,奔溃震骚。”
《韵府拾遗 锡韵》:崩壁
谢朓游山诗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藓
《漢語大詞典》:崩号(崩號)
叩头号哭。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感惟崩号,兴言泣血。” 逯钦立 注:“崩,崩角,叩头触地。”
分類:叩头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