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99 【介绍】: 唐吴人,字正礼。少勤学,以经业擢第。玄宗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授左拾遗。累迁主客员外郎。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民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大历初,授仓部郎中,充吊祭、册立新罗使。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谥宣。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崇敬字正礼。苏州吴郡人。擢明经。调四门助教。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高第。累迁膳部郎中。大历中为国子司业兼集贤学士。贬饶州司马。建中时累授光禄大夫。加特进检校户部尚书。改兵部致仕。贞元十五年卒。年八十八。赠左仆射。谥曰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 【介绍】: 唐河中人。玄宗天宝末,为蒲关防御使。肃宗即位,迁关内节度使,治安化。后任河西节度使,封鄂国公。代宗大历中,自太子宾客除太府卿。七年,出为岭南节度使。次年,为部将哥舒晃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777 【介绍】: 唐僧。琅邪临沂人,俗姓王。住金陵钟山。玄宗开元末从瓦官寺璿禅师受法。肃宗至德初游南北诸灵胜,于辋川别业遇王维、萧昕,抗论佛法,钩深索隐。居钟山二十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王氏。其先琅邪临沂人。自晋丞相始兴文献公之子。荟居勾容。遂世占其籍焉。 崇幼孤立。志夷简。年十五。捐谢尘累。从陶许游。然独以其至理未融。乃复究心竺典。研微探赜。妙绝名谓。吴越缁素。举餐德风。采访使润州刺史平阳公齐映。闻其行业。虚伫久之。会恩制度人。贡以充赋。开元之季。咨受心要于瓦棺寺。璿禅师。自是声闻益以远矣。金陵诸德。钦渴尤甚。请移配栖霞寺。至德初。杖锡游京师。时右丞王公维。方治别业于辋川。与舍人萧公昕相往来。焚香啜茗。酬唱般若。曾不知天下之治乱。主上之安危也。崇入终南。偶过之。抗论弥日。王萧叹曰。佛法政自有人。俄而涉河洛。陟嵩少。所在辄邀请住持。崇亟引去。无留意。东历天台四明。遐观胜槩。搜抉殆尽。如是数年。而后归老钟山。亦其首丘之仁欤。大历五年。刺史南阳樊公。顺风稽首。访求宗要。并徇道俗志。屈主寺事。阅二十年。栋宇新好。既而退处高顶。四方学侣。辐凑。十二年八月二日。示疾而卒。寿六十五。越八日。葬于摄山之阳。弟子等共树丰碑。以纪化迹于寺之门首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元崇。俗姓王氏。琅琊临沂人也。晋丕相始兴文献公子荟之后。自南朝沦废世居句容。祖祢已来非贤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断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洁。风尘不杂立志夷简。时年十五奉道辞家。负笈洞天餐霞卧云。师范陶许精研妙句独證微隐。乃恐至理未融解脱方阻。因归心释典大畅佛乘。三教齐驱遘心世表。于是声振吴越缁素异焉。采访使润州刺史齐平阳公。闻其行业虚伫久之。适会恩制度人。裒充举首。以开元末年因从瓦官寺璿禅师。咨受心要。日夜匪懈无忘请益。璿公乃揣骨千里骏足可知。因授深法。崇灵台虚彻可舍百神。心鉴高悬尘无私隐。既而声价光远物望所知。金陵诸德请移所配栖霞寺。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叙时众是瞻。至德初并谢绝人事。杖锡去郡历于上京。遍奉明师栖心闲境。罕交俗流。遂入终南经卫藏至白鹿上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神交中断。于时天地未泰豺狼构患。朝贤国宝或在薖轴起居。萧舍人昕与右丞诸公。并硕学雄才尊儒重道。偶兹一会抗论弥日。钩深索隐襟期许与。王萧叹曰。佛法有人不宜轻议也矣。及言旋河洛。登陟嵩少怀达磨之旨要。得华严之会归。声价渐高衣冠羡仰。京师名德咸请住持。志在无为翛然不顾。乃放浪人世追踪道流。考盘灵踪。遂东适吴越。天台四明清心养素。数年之后遐想钟山。飞锡旧居考以云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辉。大历五年刺史南阳樊公。雅好禅寂。及属县行春。顺风稽首咨请道要。益加师礼矣。时道俗以为。此寺灵胜游憩者多。监主护持须选名德。佥议无以易禅师者。崇频告辞恳苦。众咸再三。事不获已顺受弥缝其间。总二十年。藉四方之财。因道化之力。栾栌云构丹雘日新。盖存乎无为无所不为者也。功成身退安禅高顶。前后学徒讵可胜计。至大历十二年。示疾言归。不加药饵。八月二日卒于山院。春秋六十有五。临终命门人无令封树。弟子如泉澄添等奉全师教。以其月八日瘗于摄山之阳。依岩为窟累石不磨不砻。遵遗诰也。崇身长六尺。仪表端肃望之俨然。即之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龙象生此岐嶷。享龄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丰碑以纪化迹。树于寺之门首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玄宗天宝十五载,为哥舒翰裨将,助守潼关。兵败,至灵武行在,为广平五都虞候。肃宗至德二载,为鸿胪卿。封赵国公。时朝廷右武,崇嗣因行为逾礼,数被劾,肃宗优容之。上元元年,为诸道兵马副都统,佐郭子仪讨燕,为鱼朝恩所间而不果。二年,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为政失于宽缓,数月后,为邓景山所替。
僧崇慧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 【介绍】: 唐僧。彭州人,俗姓陈。嗣牛头五祖智威。肃宗乾元初,往舒州天柱山创寺。代宗永泰元年赐额天柱寺。居山演道二十二年,从学者颇众。卒于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1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有膂力,为羽林射生。事节度使来瑱。瑱诛,总其军,代宗因即拜节度使。后因拒诏,帝命李希烈讨之,兵败,与妻投井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杭州人,俗姓章。少礼径山道钦出家,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常务。初住昌化千顷峰顶,诵《佛顶咒》数载。又居盐官硖石东山,复遁迹于于潜落云寺。代宗大历初,入长安章信寺。大历三年,于寺中架刀梯百尺,行如坦路,复蹈烈火,探油汤,嚼铁叶,朝官市民骈足而观,声若雷响。诏赐紫,授鸿胪卿,赐号护国三藏。移居安国寺。世称巾子山降魔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也。永泰初。国一祖师。昉入径山。一日禅坐北峰石屏下。见一白衣。称是天目巾子山人。致礼于前曰。彼山之神告我。以长安佛法将有难。遣我救之。若非僧相。不足以增重法门。愿从师剃落。山云。汝有何能而可以救法耶。崇曰。能诵观音俱胝等祝。山因验之。使喝座后石屏。喝之石裂为三。山乃为落发。崇即辞去。游京师止章敬寺。大历三年九月十二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言。佛力道法。陛下兼爱。而无所优劣。臣愿得与僧之号材术者角。则庶几陛下知祖教之未可等视。而使天下改观幸甚。制可。明日华于东明观。作刀梯级。蹑而升如平地。无小痛楚。僧之会者。皆辟易不敢仰视。时鱼朝恩。尹京师。崇即投牒。愿与角。又明日作梯于所止寺庭。倍其高。而锋刃之利。势不可触。而崇徒跣上下莫之攀附。旁立者为胆掉。且探沸油。餐热铁。禅坐火聚中。于是华辈。相顾骇散。上闻之喜。遣中官传宣召问。师承何人。崇曰。径山高道僧法钦。臣之师也。上慰劳嘉叹。至于再三。赐紫衣。授鸿胪卿。号护国三藏。敕居安国寺。崇一切辞以未受具戒。不敢受。上特令开坛。召十师授戒。方羯磨。忽坛上放光。现白月轮相而隐。上骇异。谥性空大师。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崇惠。姓章氏。抗州人也。稚秫之年见乎器局。鸷鸟难笼出尘心切。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子。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头草屋多历年月。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心亦劳止。择木之故于章信寺挂锡。则大历初也。三年戊申岁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焉。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且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焉。诏授鸿胪卿。号曰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自尔声彩发越德望峻高。代宗闻是国一禅师亲门高足。倍加郑重焉。世谓为巾子山降魔禅师是也。 系曰。或谓惠公为幻僧欤。通曰。夫于五尘变现者曰神通。若邪心变五尘事则幻也。惠公持三密瑜伽护魔法助其正定。履刃蹈炎斯何足惊乎。夫何幻之有哉。瑜伽论有诸三神变矣。
神僧传·卷第八
释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稚秣之年。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子。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大历三年大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马。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尘。往礼径山国一禅师。勤禅观。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头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淩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三年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遍重。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道焉。时缁伍亘相顾望。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丈。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庭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踏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诏授号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
乌崇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代宗广德中为六军使,随郭子仪收复京师。大历中为商州刺史。十二年,拜安南都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原人,俗姓侯。幼出家,诵经通一千纸,时谓之经藏。尤精《俱舍论》。住太原崇福寺。代宗大历初,宰相王缙临河东时,躬请其宣讲。代宗诏征为京师章敬寺大德,称疾不赴。卒年五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太原侯氏子。幼隶郡之崇福寺出家。诵经千馀纸。皆覆习。时因目之政经藏。然气伟神肃。仪观整丽。见者为兴起。相国王公缙。尝请政弘阐俱沙论叹其剖判之长。詶答之当。尤非他人所可及。代宗朝。诏充章信寺大德。不起。终于寺。春秋五十八。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崇政。侯姓。本府人也。幼龄敏达。固愿出家。诵经通一千馀纸。耆宿叹赏谓之为经藏焉。神气沈约仪容整丽。秀眉广目挺志高奇。虽通群籍所精者俱舍论。相国王公缙躬请政宣讲。于时谈丛发秀美曲流音。属听无厌。虽移辰历晷谓如食顷焉。其剖判尤长。无得形似矣。代宗皇帝下诏。徵为章信寺大德。称疾不赴。终于本院。春秋五十八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09 【介绍】: 唐幽州人,其先渤海人,字崇文。德宗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以破吐蕃有功,封渤海郡王。宪宗元和元年,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统兵讨刘辟,擒辟槛送京师。入成都时,秋毫无犯。进检校司空、西川节度副大使、南平郡王。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卒谥威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809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少为平卢军将。德宗贞元四年(788)为长武城使部将,十四年迁长武城使。宪宗元和元年(806)以讨刘辟功,授剑南西川节度使,封南平郡王。二年徙邠宁节度使。四年九月卒,谥威武。生平见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以及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37 【介绍】: 唐僧。郓州东平人,俗姓段。初于郓州龙兴寺出家。游方问道,参嵩山善寂得心法。后居淮浦都梁山,四方商客多附之。李绅镇淮南时,召其入府谈论,特加归信,延住扬州慧照寺。卒于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东平段氏。出家为龙兴寺慧超法师弟子。游方见普寂禅师于嵩阳。获印心地。后居都梁山。受徒扬化。山当淮泗之会。商旅骈拥。毳袍之客杂处焉。时李相国绅镇广陵。负材学。凌轹侪类。见衲子辄唾去。或有以演名闻者。遣衙吏章幼成。召入府。坐顷之其语嘿背神诣天造。削涯岸。出畛域。固非绅世俗之学。所可企及也。乃大降叹。请居慧照寺。以使承问。四海玄侣。相寻而至者。仅千辈。开成二年终。春秋八十四。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塔葬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崇演。姓段氏。东平人也。出家于本州龙兴寺慧超法师之门。游方问道见嵩阳善寂禅师。示其心法。后居都梁山。当于淮浦。四面来商毳客影附焉。相国李公绅镇抚广陵。而性刚严少所接与偏轻释子。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祇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绅遣衙吏章幼成传意。召演入府。詶对诣理谈论铿然。绅惘然翻不测其畛域特加归信请居慧照寺。化导同声相应仅于千众。开成二年终于净院。春秋八十四。以十月二十三日全身入塔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毗陵子,疑为常州(今属江苏)人。德宗贞元末,作歌赠日本僧空海。事迹及诗皆见日僧真济《遍照发挥性灵集序》。《全唐诗逸》收入时,缺末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德宗贞元间任青州临淄令。《正德青州府志》卷六存其事迹,并存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崇圭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41 【介绍】: 唐僧。汝州郏城人,俗姓姜。父为商佐于巩洛间。父亡,遂出家。年十八,得通经业。俄游南岳,栖息数年,后住润州茅山栖霞寺。李德裕镇浙西时,延住慈和寺,与谈甚契。次年,迁居嵩山岳寺。文宗开成元年,李德裕请住洛阳龙兴寺。两京僧俗,多从问道。卒后,白居易为撰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陕之姜氏子。其先以儒术致显贵。自天宝来。乱离相继。父因商贾巩洛间而丧焉。圭嘅然行求出家。年十八。以试经得度。无何游南岳。栖息者数年。又依南徐茆山之栖霞寺。声誉益起。会赞皇李公德裕。廉问是邦。延见于慈和寺。与语意相得。圭曰。吾有幽忧之疾。城隍聚落。可久处耶。 明年抵嵩少挂锡岳寺。大和戊申。洛旱。惟岳中雨不愆候。或以为圭之德所感云。开成初。赞皇公入相。请阐化于洛之龙兴寺。其所提唱。本秀公而利益多矣。既而唱灭。寿八十六。会昌元年八月十日。迁全身于塔侍郎白公居易撰铭。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崇圭。姓姜氏。郏城人也。门传儒素相缀簪裾。自天宝已来。安史之乱侵败王略。家族迁荡父为商贾。趋利遵涂。于巩洛间父亡于逆旅。圭慨责曰。少遭不造。孑遗哀茕遂议出家。至年十八经业蔚通得度。俄有云水之兴游南岳。栖息数龄起回乐南徐茅山。乃依栖霞寺。圭已登径门道声洋溢。会赞皇李公德裕廉问是邦。延诸慈和寺。一交雅谈如游形器之外。曰吾有幽忧之疾。非是居侯藩聚落之人也。明岁遂行重抵嵩少居于岳寺。太和戊申岁。洛下亢阳。唯岳中雨信相继。或谓为圭之德动龙神之故也。开成元年赞皇公摄冢宰。请圭于洛龙兴寺化徒。两京缁白往来问道。檀施交骈。其所谈法宗秀之提唱。获益明心者多矣。忽告众决别。入方丈而灭。春秋八十六。白侍郎撰塔铭。会昌元年辛酉八月十日入塔云。次淮南都梁山释全植。姓芮。光州人也。少禀异操。自言学作佛度生去。忽投本州荣光禅院大智下求度。师颇严谨。约其诵经受具后至洛阳参问禅法。彻了无疑。辞师观方。至淮南都梁山建立茅舍。太守卫文卿命于州治长寿寺化徒。卫侯问将来佛法隆替若何。植曰。真实之物无振。自古于今往复轨躅。有为之法四相迁流。法当堙厄。君侯翘足可见。预言武宗毁教也。植终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入浮图焉。
毗伽崇德可汗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4 【介绍】: 唐时回鹘可汗。穆宗长庆元年回鹘保义可汗死,唐册封所嗣为崇德可汗,并以帝妹太和公主妻之。时裴度方征伐幽、镇,崇德可汗使李义节将兵三千从征,兵已至丰州,朝议惩前患,却之,厚赐乃还。在位四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