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谢岩 朝代:北宋末南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
谢岩,北宋末南宋初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64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张咸子。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侍御史、礼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吴门节制军马。苗刘之变,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议经营关陕,诏以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决策治兵与金军大战于富平,虽失利,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绍兴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曾镇压杨么。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且谋北伐。以郦琼叛引咎求罢。秦桧用事,被斥近二十年。金完颜亮南侵,复起用。孝宗隆兴元年,除枢密使,督师北伐,符离之战失利。旋再相,为主和派排去。卒谥忠献。有《易传》、《中兴备览》及文集等。
全宋诗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为著名抗金将领。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因郦琼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大使。秦桧当政,被摈斥近二十年。桧死,复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二年,除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观使,卒。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自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中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刘之变,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便宜黜陟。绍兴四年,除知枢密院事;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十二年,封和国公。秦桧执政,贬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下,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隆兴元年,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节制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进封魏国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著有《易传》十卷(存),《论语》、《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见朱熹《张魏国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杨万里《张魏公传》(《诚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子岩,字少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邵州,曾植梅竹于郡斋,榜曰青白堂。官终朝议大夫、广西转运使。事见《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二七《题赵少隐青白堂三首》胡稚注。
全宋文·卷四○八八
赵子岩,字少隐,宗室,子崧弟。绍兴三年任广西转运判官,七年任广东转运判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李弥逊《筠溪集》卷四,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桂故》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钱塘人,字子东,号香岩居士。关景仁子。高宗绍兴五年进士。任湖州教授,与胡瑗之孙涤收集瑗遗书,得《易解中庸义》;又辑《胡先生言行录》。官至太学博士。有《关博士集》。
全宋诗
关注,字子东,号香岩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调湖州教授,官至太学博士。有《关博士集》二十卷,已佚。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七。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关注,字子东,号香岩居士,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云钱塘(今浙江杭州)。绍兴五年进士。尝为湖州教授,辑胡瑗遗书,又录其言行。绍兴十二年除太学正,迁太学博士,十六年,以言者论罢。有《关博士集》二十卷,注《易传》一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一五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咸淳临安志》卷六七,《经义考》卷二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庭圭。宋建州瓯宁人,字嗣忠。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武邑丞、知德兴县。高宗绍兴中,召为太常寺丞,议与秦桧忤,出知泉州,移漳州。嗜读书,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择其可用者抄辑成编,名《海录碎事》。
全宋诗
叶廷圭,字嗣忠,号翠岩,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除武邑丞。转知德兴县。高宗绍兴中知知福清县,召为太常寺丞,迁兵部郎中。十八年(一一四八),以左朝请大夫知泉州,后移漳州。著有《海录碎事》二十二卷。事见《宋史翼》卷二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四。
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叶廷圭(一作庭圭),字嗣忠,号翠岩,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政和五年进士,知德兴县。绍兴中召为太常寺丞,转兵部郎中。议政忤秦桧,绍兴十八年秋以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后移漳州,奉祠归。廷圭喜读书,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著有《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三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三,《宋史翼》卷二七。
刘思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号青岩。高宗绍兴间为画院待诏。作山水长于傅色而拙于布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6 【介绍】: 宋顺昌人,字岩起。高宗建炎二年进士。累迁枢密院计议官,通判漳、泉二州。以参政陈康伯荐,召为将作监丞,改广西转运使,迁提点刑狱,除知静江府,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终直秘阁。家聚书万卷。有《龙山文集》。
全宋文·卷四二九七
余良弼(一一○二——一一六六),字岩起,南剑州顺昌(今福建顺昌)人。建炎二年进士。累迁枢密院计议官,通判漳、泉二州。九迁至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权发遣静江军府、充广南西路兵马都钤辖、主管经略安抚司公事。乾道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见胡铨《广东经略余公墓志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七),《宋诗纪事》卷六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序,字彦育,号碧岩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初补封州文学,历宝应尉。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权敕令所删定官。终保宁军节度判官。有《碧岩居士集》,已佚。《京口耆旧传》卷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1—? 【介绍】: 宋泗州郫县人,字岩老,号牧斋。高宗绍兴五年进士。守汉嘉,有惠爱。范成大、赵雄言其贤,诏转一官,除直秘阁,不就。孝宗淳熙五年,授利州路转运判官,时年六十六,乞致仕。
全宋诗
孙松寿(一一一一~?),字岩老,号牧斋(《宋元学案》卷五○),郫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曾知嘉州。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时年六十六,直秘阁致仕。年九十馀卒。事见民国《郫县志》卷三。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四五九五
孙松寿(一一一一——?),字岩老,人称牧斋先生,成都府郫县(今四川郫县)人。绍兴五年类试进士,历官州县。淳熙三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时年六十六,遂乞致仕。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四四,《宋元学案》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傅,字岩起,蓬莱(今属山东)人(《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四)。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福建路安抚司干办公事(《毗陵集》卷三《荐本路人材札子》)。历知无锡等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二十六年,通判临安府,寻迁广南路提举市舶(同上书卷一七四)。二十九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八三)。三十年,知建州(同上书卷一八七)。三十一年,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同上书卷一九三)。
李岩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二年(1152)任祠部郎中。
王日岩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一年(1151)任衢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0前—1174后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一作东阳人,字子象,号西郊野叟。陈阙子。高宗绍兴八年以任子中词科。累官兵部侍郎。有《庚溪诗话》。
全宋诗
陈岩肖,字子象,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赐同进士出身。二十五年,由秀州教授改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俄兼权考功郎官,为礼部员外郎,寻兼权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除秘书少监,二年,权工部侍郎(《南宋馆阁录》卷七)。三年,知台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九)。官至兵部侍郎。著有《庚溪诗话》二卷。事见《金华先民传》卷四。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陈岩肖,字子象,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其父靖康中守汴京战死,岩肖得以任子为官,绍兴中为建康府司法参军。八年,试博学宏词合格,赐同进士出身。后为秀州州学教授,于学舍为秦桧父子立祠,秦熺荐用之。二十五年,擢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俄兼工部郎官,除祠部员外郎,兼中书门下省检正。二十六年秦桧死后,为台官论罢。孝宗初,为礼部员外郎。乾道元年,除秘书少监。二年,权工部侍郎,寻除兵部侍郎兼侍讲。三年,出知台州。淳熙中,奉祠,复起知台州。十一年,与宫观。著有《庚溪诗话》二卷(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九,《南宋馆阁录》卷七,《盘洲文集》卷二一,《宋史全文》卷二四下、二六下、二七上,《敬乡录》卷三。
陈岩霄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五年(1155)任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5—1184 【介绍】: 宋眉州丹棱人,字仁甫、子真,号巽岩。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十二年,始调华阳主簿。历官至礼部侍郎。孝宗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以名节、学术著称,长于吏治,关心民瘼,然终未获大用。博览典籍,著述宏富。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用力四十年始成,取材广泛,考订精核。又有《易学》、《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及文集等。
全宋诗
李焘(一一一五~一一八四),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未上,读书丹棱龙鹤山(或作龙鹄山)。十二年秋,始赴任。历官州县及朝廷史职多年。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北宋典故,尤为该洽。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寻卒,年七十,谥文简。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千卷,用力垂四十年,叶适以为《春秋》之后才有此书;诗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周文忠集》卷六六《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八有传。 李焘诗,据《两宋名贤小集·李文简诗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四六六一
李焘(一一一五——一一八四),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丹棱(今四川丹棱)人。登绍兴八年进士第,调华阳簿,再调雅州推官,知双流县,迁知荣州。乾道中,除兵部员外郎、礼部郎,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官,后以直显谟阁出为湖北转运副使。乾道八年,以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淳熙初,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累官至礼部侍郎。淳熙十一年卒,享年七十,谥文简。焘性刚正,不阿权贵,多有建明。长于吏治,历仕州县,所至皆有惠爱及民。犹以学识见称海内,博通百家,研精史学,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存)、《六朝通鉴博议》(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存)、《易学》、《春秋学》、《文集》等。《宋史》卷三八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