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海白菜  拼音:hǎi bái cài
植物名。石莼科石莼属。生海水中,以盘状假根附著于高潮线附近之岩石。植物体叶状,由两层细胞所组成,形状变化很多,色鲜绿,可以食用。也称为「菜石莼」。
《国语辞典》:火山岩  拼音:huǒ shān yán
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地表附近冷却凝结所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国语辞典》:海蚀崖(海蚀崖)  拼音:hǎi shí yá
海岸受波蚀而成的陡崖。多见于岩石海岸,尤其在波蚀强烈的岛屿、半岛和岬角等突出陆地。
《国语辞典》:含水层(含水层)  拼音:hán shuǐ céng
具有良好孔隙率及渗透度的岩石或土壤,储存丰富的地下水,可供取用。如砂岩、石灰岩等都是很好的含水层。
《国语辞典》:漂金  拼音:piāo jīn
含金的岩石,经侵蚀风化后,自然金成为细粒,随水流搬运而沉积在砂砾中。也称为「砂金」。
《国语辞典》:壶穴(壶穴)  拼音:hú xuè
岩石河床上,受流水与所携石块冲激漩蚀,而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洼坑。
《国语辞典》:礁岩  拼音:jiāo yán
暗藏或突出水面的岩石。如:「退潮时,海岸边露出许多礁岩。」
《国语辞典》:怪手  拼音:guài shǒu
挖土机的别称。用以挖掘砂土或岩石的机具总称。亦可作堆积或短距离搬运等作业。参见「挖土机」条。如:「风灾过后,工人驾驶怪手,清理崩塌路段的落石。」
《国语辞典》:崩解作用  拼音:bēng jiě zuò yòng
岩石主要经过机械风化作用,由大块破碎成小粒的作用,称为「崩解作用」。
《国语辞典》:剥离作用(剥离作用)  拼音:bō lí zuò yòng
一种岩石风化作用。岩石由于表层受温度变化、雨水渗入、压力减小等影响而成片状,一层一层的剥落,属于机械性的风化作用。
《国语辞典》:波开浪裂(波开浪裂)  拼音:bō kāi làng liè
波浪冲击岩石溅开的样子。比喻四处逃逸。《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洪秀全演义》第四九回:「不多时,李秀成大军掩至,清兵皆如波开浪裂,太平人马皆大叫:『休走了曾国藩!』」
《国语辞典》:粘板岩  拼音:nián bǎn yán
泥岩或页岩受到热、压力等作用所造成的岩石,质地坚硬细密,可剥离成薄板状,通常呈灰黑色。粘板岩为日本人称法,一般只称它为「板岩」。
《国语辞典》:硬页岩(硬页岩)  拼音:yìng yè yán
泥质岩层受轻度区域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岩石,稍具劈理构造。
《国语辞典》:自然金  拼音:zì rán jīn
自然产出的金,会以粒状或微粒状态藏在岩石中,通常与石英、黄铁矿等的硫化物矿脉同时出现,属于脉状矿床或岩脉金。天然金亦会以叶片、粒状或大型金块的形式出现,它们因岩石侵蚀出现,最后形成冲积矿床的沙砾,称为「砂矿」、「冲积金」。
《国语辞典》:地下水面  拼音:dì xià shuǐ miàn
浅层地表下岩石或土壤所含的水,有充满(饱和)及未充满(未饱和)其空隙者,此两者的界面,称为「地下水位」。也称为「地下水面」、「潜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