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40,分23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欧阳纥(字 奉圣 阳山郡公 )
陈伯山(字 静之 鄱阳王 )
杜台卿(字 少山 )
綦连猛(字 武儿 山阳王 )
僧法向( 李 号 定山 )
傅奕(别称 青山白云人 )
宇文恺(字 安乐 康 双泉伯、安平县公、甑山县公 )
魏刀儿(号 漫天王、历山飞 )
殷开山( 峤 郧国公 节 )
刘季真(号 太子王 李 彭山郡王 )
僧道信( 司马 世称 东山法门 大医禅师、大医 )
僧德山( 山 )
山眺(别称 山兆 )
李密(号 魏公、蒲山公 字 玄邃、法主、元邃 邢国公、蒲山郡公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慧瓒( 王 龙山 )欧阳纥(字 奉圣 阳山郡公 )
陈伯山(字 静之 鄱阳王 )
杜台卿(字 少山 )
綦连猛(字 武儿 山阳王 )
僧法向( 李 号 定山 )
傅奕(别称 青山白云人 )
宇文恺(字 安乐 康 双泉伯、安平县公、甑山县公 )
魏刀儿(号 漫天王、历山飞 )
殷开山( 峤 郧国公 节 )
刘季真(号 太子王 李 彭山郡王 )
僧道信( 司马 世称 东山法门 大医禅师、大医 )
僧德山( 山 )
山眺(别称 山兆 )
李密(号 魏公、蒲山公 字 玄邃、法主、元邃 邢国公、蒲山郡公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607 【介绍】: 隋僧。沧州人,俗姓王。壮岁出家。受戒后,居定州,专业律典。北周毁佛时,避地南陈。隋文帝开皇初,归赵州封龙山,结徒授业,讲经律以戒为主,亦重心法。秦王杨俊镇并部,召住太原开化寺。晚被召入京,住终南山龙池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沧州王氏子也。壮年出家。志慕高远。受具后。听毗尼于定州黉宇。每讲至财利。则法师欲以为难即制断。瓒闻而薄之。时襆中有钱三百。辄弃去。自尔终身不言财利。周氏之虐。避地江南。开皇间北归。居赵州西封之龙山。引摄学徒。以离著御心。身服头陀。行兰若法。方来之士。盈二千指。而誉蔼河朔。秦王俊填并部。搆开化寺。召瓒主寺任。而治众一崇定业。尤严于布萨。弟子明胤禅师遵守罔或怠。晚还邺受徒。殊克自振。及京师建禅定寺。以追度献后。诏与名德数久之。或邀居终南山之龙池寺。请益者骈集。俄卒于山舍。春秋九十有二。大业三年九月也。弟子志超。见别传。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慧瓒。俗姓王氏。沧州人。壮室出家。清贞自远。承禀玄奥学慕纲纽。受具已后偏业毗尼。随方听略不存文句。时在定州居于律席。讲至宝戒。法师曰。此事即目卒难制断如何。瓒闻之私贱其说。时襆中有钱三百。乃掷弃之。由是卒世言不及利。周武诛剪避地南陈。流听群师咸加芟改。开皇弘法返迹东川。于赵州西封龙山。引摄学徒安居结业。大小经律互谈文义。宗重行科以戒为主。心用所指法依为基。道闻远流归向如市。故其所开悟。以离著为先。身则依附头陀行兰若法。心则思寻念慧。识妄知诠。徒侣相依数盈二百。绳床道具齐肃有仪。展转西游路经马邑。朔代并晋名行师寻。誉满二河道俗倾望。秦王俊。作镇并部。弘尚释门。于太原蒙山置开化寺。承斯道行延请居之。僧众邕熙声荣逸口。至于黑白布萨。要简行净之人。知有小愆便止法事。重过则依方等。轻罪约律治之。必须以教验缘。片缺则经律俱舍。沙弥信行。重斯正业从受十戒。瓒不许之。乃归瓒之弟子明胤禅师。遵崇行法。晚还邺相方立部众。及献后云崩禅定初搆。下敕追召入京传化。自并至雍千里钦风。道次逢迎礼谒修敬。帝里上德又邀住于终南山之龙池寺。日夜请诲闻所未闻。因而卒于山舍。春秋七十有二。即大业三年九月也。弟子志超。追崇先范立像晋川。见别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570 【介绍】: 南朝陈长沙临湘人,字奉圣。欧阳頠子。有干略,宋文帝元嘉中袭封阳山郡公,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在州十余年,威惠著于百越,进号轻车将军。宣帝即位,以纥久在南服,疑之。太建元年,征为左卫将军。纥惧,遂举兵反,兵败伏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589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静之。陈文帝第三子。天嘉元年,封鄱阳王。为吴郡太守。生母卒,居丧以孝闻,陈后主甚敬重之。累官至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代人,字武儿。初事尔朱荣、尔朱兆,后为高欢亲信。以军功累官并省尚书令、领军大将军,封山阳王。自和士开死后,猛以武将渐预朝政。为祖珽所排,出为定州刺史。削王爵。官至大将军,齐亡入周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3—630 【介绍】: 隋唐时僧。扬州海陵葛冈人,俗姓李。身长八尺,仪貌魁杰。年十六,辞亲出家。戒行清静,尤通习《法华经》。曾至建业摄山参法,后复归海陵。隋末,移住宁海。欲往天台寻智者故迹,未达,暂住江阴定山寺。唐初,归住海陵正见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杨州海陵葛冈之李氏。躯干八尺。眉目秀整。仪状杰然。性严恪寡言笑。足下有黑子。相者以为当得天下重名。年十六即出家。行头陀。清净自居。尤习诵法华。摄山栖霞寺恭禅师。为开室于寺侧。使脩智者忏法三七日。屡见瑞应。 后入京师。还乡里大宁寺禅坐。从寺僧智喜请也。一日昼卧。惊起曰。火发。喜匍匐四出顾视无所有。向曰。五眩妄有所见耳。明日又如此者凡三度。乃之宁海。未几而盗李子通。陷海陵。焚荡殆尽。时虎害殊甚。方设齐祈禳。忽一虎入室掠人去。向逐后呼曰。何造次。可放此人。虎遂放之。若有知者。俄虎群集。向遍以杖扣其头为说法。寻欲游天台。谓弟子曰。吾于天台。势莫能至。徒与江南一山有缘尔。及过江止江阴。缁素钦仰。为创构定山寺。久之复于盐亭之孤山。创构正见寺。而处焉。贞观四年冬。遽告别门人曰。吾比梦恶。病且弗起矣。卧二十日。索汤盥沐剃发。面西趺坐而终。寿八十七。始向欲以身施鸟兽。且虑嚼啮狼藉。见者讥议。乃使葬山之西南隅。至是掘地得石。其陷处仅尔容柩。而累塔其上。 向平昔言多预验。贞观二年。向每独语曰。幽州女子以乌丝布头巾。托常州贾人寄我。今久不来。何也。遣弟子逆之。才及门而或果以巾至。向得则把玩嗟惋。亟碎裂分之。人一片。有不得者。时以为疑。三年诏括天下僧尼之义宁间私度者。悉罢归编户。而头巾之谶著白矣。是岁大雪深数尺。向语弟子索新菜。弟子答以雪寒非得菜时。曰山上有。于是如言上山。行数里。至一树下。果得菜。皆青嫩可羹茹。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法向。姓李。扬州海陵葛冈人。形长八尺。仪貌魁杰眉目秀异。立性威严言不妄发。足下有黑子圆净分明。相者曰。长为军将。仍有重名于天下也。年十六辞亲出家。即事精苦与人卓异。尼妪参礼未尝与言。戒行清净诵法华通。摄山栖霞寺恭禅师。住法后贤众所归仰。承名延致于寺侧立法华堂。行智者法华忏。向依法行。三七专注大获瑞应。知而不言。恭既入京向还江北。海陵宁海二县。各延供养。隋末海陵大宁寺僧智喜。开房延入。于中静坐。昼卧惊起曰。火发。喜四出顾视了无。向曰。吾患耳妄闻耶。明日昼惊。如此三度遂东还宁海。去后李子通贼破县烧寺。如所告焉。大虫伤害日数十人。乃设禳灾大斋。忽有一虎入堂。搏一人将去。向逐后唤住何造次。今为檀越设斋。可放此人。依言即放。诸虎大集。以杖扣头为说法。于是相随远去。又欲往天台寻智者古迹。谓弟子曰。吾虽欲至天台而不达在江南一山中。西北望见一城。及过江至江阴县。道俗留连于县东南山起寺。号曰定山。便经年稔。后天下渐安。又还海陵盐亭。百姓留之。有小孤山出地百仞。四面无草木。于前立寺名为正见。处之。贞观四年冬初。谓门人曰。吾与汝别。近梦恶将不起矣。遂卧二十日。忽起索汤。盥浴剃发自辰至酉。面西而终。年七十八。将终谓弟子曰。吾愿以身施诸鸟兽。此无林木。食若不尽秽人眼目。可埋山西南。及依往埋。掘便值石。盘薄无由。又更试掘遂得一处。凹陷石上恰得容身。因厝中置塔其上。向生常日投陀林野驯伏猛兽。观想西方口唱南无佛。不多说法。随缘一两句。有灾祥者令避。托以梦想所见。贞观二年。有常洲人。往幽洲见一女人。问海陵向禅师健不。又问识耶。答不识。女人以乌丝布头巾用寄向师。此人遇患经年不至。向预知之。每叹息那不至耶。人至江阴附头巾。与海陵人将至其处。乃令弟子逆之。恰至门首。相值以巾付还。向得巾执玩。咨嗟裂破付弟子。人得一片。有不得者。贞观三年。天下大括义宁私度。不出者斩。闻此咸畏。得头巾者并依还俗。其不得者现今出家。其年大雪深数尺。告弟子曰。吾须新菜。弟子曰。雪深叵得。曰上山求之可有。如言上山数里至一树下皆是青菜。取之而返。预知皆如此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5—639 【介绍】: 隋唐时相州邺人。隋文帝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唐高祖即位,拜太史令。奕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置参旗、井钺等十二军之号,亦奕所定。武德三年,进《漏刻新法》,行于时。七年,上疏请除释教,又上十二论,言益痛切。奕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未之信。注《老子》,并撰《音义》,又集魏、晋以来驳佛教者为《高识传》。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奕。相州邺人。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高祖践位。召拜太史丞。迁太史令。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5—612 【介绍】: 隋朔方夏州人,字安乐。宇文忻弟。好学,博览书记,尤多技艺。隋文帝时,以其有巧思,拜营新都副监。尝凿广通渠决渭水达于河,以通漕运。炀帝时为营东都副监,揣度帝意,规划东都极尽壮丽侈宏,得帝欢心,拜工部尚书。从帝北巡,为制大帐,可容数千人坐。又造观风行殿,容侍卫数百人,下施轮轴,可推移行动。终金紫光禄大夫。卒谥康。有《东都图记》、《明堂图议》、《释疑》等。全隋文·卷二十三
恺字安乐,本朔方人,迁居京兆。周初,以功臣子封双泉伯,进封安平县公。历千牛,累迁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大象中,加上开府。隋受禅,拜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别封甑山县公。及迁都,领营新都副监。后拜莱州刺史。坐兄忻诛,除名。及建仁寿宫,授将作大匠,拜仁寿宫监,仪同三司,寻为将作少监。炀帝即位,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进位开府,迁工部尚书,进金紫光禄大夫。卒,谥曰康。有《东宫典记》七十卷,《东都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人。炀帝大业末,群雄并起,上谷人王须拔拥众数万,自号漫天王,刀儿为其亚将。唐高祖武德元年,须拔死,刀儿代领其众,自号历山飞。入据深泽,有徒众十万。窦建德佯与之和,因其无备袭破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22 【介绍】: 唐雍州鄂人,名峤,以字行。殷不害孙。少以学行见称,博涉书史,尤工尺牍。仕隋为大谷长。唐高祖起兵,召补大将军府掾,赐爵陈郡公。从太宗击薛举,大败,坐减死除名。后从平薛仁杲,复爵位。高祖武德二年,从讨王世充,有功,进爵郧国公。终吏部尚书。卒谥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离石胡人。刘龙儿子。隋炀帝大业十年龙儿举兵称王,以季真为太子,弟刘六儿为永安王。唐兵起,六儿聚众附刘武周,季真从之,自号太子王。张纶、李仲文讨之,季真降,诏授石州总管,赐姓李,封彭山郡王。后复连武周,武周败,季真奔高满政,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51 【介绍】: 隋唐时僧。河内人,俗姓司马。为禅宗四祖。少从僧粲法师学,能通内外,弘传禅法。隋炀帝大业中,入吉州传法。唐高祖武德中,至蕲州黄梅破头山传法,学徒甚众。太宗贞观时,累征不起。后与其徒弘忍迁居东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称东山法门。代宗时追谥大医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司马氏。其先河内人徙蕲之广济。信生而超异。幼慕空宗。且谒三祖璨大师于皖公山。问曰。愿和尚与解脱法门。璨曰谁缚汝。信曰无人缚。璨曰。既无人缚。何用更求解脱。信大悟。既具戒。即受璨大师衣钵。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久之。隋大业十二年。领徒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城中困于无水。信适至。池井皆溢刺史异之。因扣头求解围禦贼方略。信曰。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合城如教。贼忽见城上人无数。皆威猛绝伦。不可仰视。乃溃信归乡住破头山。学者云委。既于黄梅路上。获童子弘忍。骨相秀异。信知宿缘有在。传以信器。复说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徒众委之。至金陵登牛头山。为法融说法。而定其嗣。贞观中。太宗三诏令赴京师。并以疾辞。后诏以剑至曰。苟果不起。即取其首以来。且阴有所嘱。使者谕上旨。信引颈受剑无难色。使回以闻。帝愈加敬重。就赐珍缯。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瘗舍利于东山黄梅寺。代宗朝追谥大医。塔号慈云。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道信。姓司马。未详何人。初七岁时经事一师。戒行不纯。信每陈谏。以不见从密怀斋检。经于五载而师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𡷗公山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国访贤良许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贼围城七十馀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从外入井水还复。刺史叩头。贼何时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时合声。须臾外贼见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绝伦。思欲得见刺史。告曰。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群贼即散。既见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洲。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虽经贼盗又经十年。蕲州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依然山行。遂见双峰有好泉石。即住终志。当夜大有猛兽来绕。并为授归戒。授已令去。自入山来三十馀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闻而就礼。临终语弟子弘忍。可为吾造塔。命将不久。又催急成。又问中未。答欲至中。众人曰。和尚可不付嘱耶。曰生来付嘱不少。此语才了奄尔便绝。于时山中五百馀人。并诸州道俗。忽见天地闇冥。绕住三里树木叶白。房侧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即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弘忍等。至塔开看端坐如旧。即移往本处。于今若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俗姓山。忽弃妻子入山修道,终日以息缘静念为得性。时游化竹林、龙池。每以清简为诫,开悟通俗。年九十余终于天敕山。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山氏。年方壮。忽弃妻子。入益州之天敕山。不剪须发。而务息缘静念为日用。其相状澹泊。如得定者。尝游竹林龙池。开悟道俗。其说曰。佛法尚清简。而黜烦乱。故政烦则国乱心烦则意乱水清则鱼石可见。神清则想倒可识。学清简者。犹恐烦乱。而况一向汩没于烦乱哉。后徙马鞍山。地产毒蛇。螫人必死。然山往来。未尝有所害。虽僮侍朝夕行。亦无遇之者。或尝践之。而被其螫山洗以水即愈。及还天敕夏坐树下。或为虎逐。趋避山床下。虎蹲以待。不肯去。山因解衣。卧虎前曰。床下佛。子。肉味岂胜贫道邪。虎竟去。一日其俗氏所生子来省。山曰。汝何来。子泣曰。久别。生死不相知。故一来耳。山曰。汝急去。各自觅活。再来当与杖也。间数年复来。山遽取杖将捶之。子辄执其杖。不使捶。且泣且言曰。阇黎意以为遇儿。如他人在他人可捶耶。山大笑。年九十终。旭上者。亦益州草堂寺僧也。出家业禅诵。炉香瓶水。终日燕默。而四众敬慕之。土俗每岁。以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士女驰骋游遨。诸僧治具接待忙遽。惟旭则晏然如故。终年九十八。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德山。姓山氏。莫测何人。忽弃妻子入山修道。须发不暇削。衣食不暇给。唯息缘静念为得性也。人莫知其观行。视其相状如得定者。时游化竹林龙池。开悟道俗。以清简为本。每云。烦乱之法道俗同弊。故政烦则国乱。心烦则意乱。水清则鱼石可见。神清则想倒可识。学清简者尚自諠烦。况在乱使焉可道哉。后入马鞍山。每多毒蛇。噬人必死。然山来往都不为害。诸馀僮侍晨夕所行。一无所惧。曾蹋被啮。山以水洗之。寻尔还复。后还天敕山夏坐树下。人来山所逢虎迫逐。便入绳床下。虎蹲床前。山曰。床下佛子肉味可胜贫道耶。即脱衣以施。虎屈起而永去。后其小子于山访获。山曰。尔来何为。曰久不奉见。生死不知。故来定省。山曰。汝去各自觅活。更来与杖。去后数年又来。山取杖欲捶之。儿却住曰。阇梨遇儿如他人。他人可受打耶。山大笑曰。吾不打尔者。必更来败我道意。遂长去。山年九十馀。终于山谷舍。时益州草堂寺旭上者。不知何许人。少居草堂。唯以禅诵为业。馀无所营。蜀土尤尚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每至二时四方大集驰骋游遨。诸僧忙遽无一闲者。而旭端坐竹林泊然寂想。瓶水自溢炉香自然。诸人城西看了相从参之。旭俨然不动等同金石。三日之后方复如常。四众敬而异之。故睹如朝日之初出。同共目之为旭上也。年九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山兆。隋人。有《针灸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18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其先世为辽东襄平人,字玄邃,一字法主。趣解雄远,多策略。初为隋炀帝宿卫,谢病去,感励读书。杨玄感起兵,密为之谋,以不能用其策而败。又与翟让据洛口,称魏公,江淮以北,远近响应,复杀让。旋为王世充所败。归唐,拜光禄卿。以失望复叛,为盛彦师所斩。时年三十七。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2—618 字玄邃,一字法主。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其先居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家,遂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以父荫为隋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反隋,以密为谋主。后兵败依翟让,号蒲山公。旋为众推立为主,建号魏公。唐武德元年(618)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以赏薄怨恨。会奉命出使,疑惧谋叛,为熊州副将盛彦师所杀。生平见《隋书》及新、旧《唐书》本传、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全唐诗》存诗1首,作于隋代。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密字元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父宽。隋上柱国。封蒲山郡公。遂家长安。大业九年。杨元感举兵黎阳。以密为谋主。元感败。以策干东郡贼翟让。让令别统所部。号蒲山公。十三年二月。推密为主。建号魏公。改元永平。越王侗称帝。遣使授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武德元年。为王世充所败。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以赏薄怨望。高祖使领本兵经略东都。行至桃林。复徵之。大惧谋叛。熊州副将盛彦师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