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自称青城山道士。往来于益州城西道观中,精粹高古,道众倾仰。据传,一日自外归,称出游为飞矢所中,乃挂箭于壁,并记岁月,言后年箭主至此,即讨还之。后玄宗幸蜀游观,识其箭,乃天宝十三年重九日,于沙苑亲射一鹤,带箭而飞者,因收其箭而宝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华山道人,钦宗时人(《老学庵笔记》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7 【介绍】: 宋舒州怀宁人,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调溧水簿。高宗时,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预修《徽宗实录》。以不附秦桧,谪居韶州,倡明理学。桧死,起为秘阁修撰,历知严州及宁国、平江等州府,官至敷文阁待制。有《灊山集》、《猗觉寮杂记》。
全宋诗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晚年定居鄞县。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赐同上舍出身。历溧水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秘书省正字,实录院检讨官试秘书少监,试起居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七、一三八),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擢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同上书卷一四一),寻以言事忤秦桧,责韶州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二)。二十五年,起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同上书卷一七○、一八○、一八五)。孝宗乾道三年卒。有《灊山文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作集四十五卷,诗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另有《猗觉寮杂记》二卷行于世。事见《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朱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灊山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载上子。政和八年赐同上舍出身。绍兴六年,为敕令所删定官。八年,除正字;九年,迁校书郎。十年,守祠部员外郎,历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十一年,以忤权臣,责授左承事郎、将作少监,分司西京,韶州居住。二十五年,起复左承议郎,充秘阁修撰,后历知宣州、平江府。三十年,复敷文阁待制。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文集四十五卷、《五制集》一卷、诗集三卷(存)、《猗觉寮杂记》一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六之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二、一三五、一三七、一三八、一四一、一七○、一八四、一八五,《宝庆四明志》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广勤,字行之(《嘉泰会稽志》卷一九),号灊山道人。高宗绍兴间庐于会稽,伐木作亭,苫之以茆,名曰灊亭(《渭南文集》卷一七《灊亭记》)。后住云门云泉庵(《嘉泰会稽志》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全宋诗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𦡱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
全粤诗·卷三一
白玉蟾(一一九四 — 一二二九),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字如晦、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本闽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善诗文书画。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宋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相传理宗绍定二年解化于盰江。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明上官崇修唐胄纂正德十六年刊《琼台志》卷四〇有传。
词学图录
葛长庚(1194 -?)字如晦、紫清、白叟,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号蠙庵、海蟾、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闽清(今属福建)人。入道武夷山。嘉定中,诏征赴阙,馆太乙宫,封紫清明道真人。曾举童子科,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楠死,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传播丹道,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书画,善篆隶草书。杨慎《词品》称 "亦有思致,不愧词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虞美人》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又云:"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 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玉蟾诗余》。 又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全宋文·卷六七四六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姓葛,名长庚,父亡,母改适白氏,遂为白氏子,改名玉蟾,字如晦,号海蟾,又号海琼,琼州(治今海南琼山)人。少学道,师翠虚子陈楠于罗浮山。嘉定中游历江南,常居武夷山。徵赴阙,对称旨,诏封紫清真人。绍定中犹在世。博学善属文,工书画,自谓「平生翰墨半天下」。道教奉为南宗第五祖。见《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栖真志》卷四,《图绘宝鉴》卷四及所撰诸文。著作今存《常清静经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后人又辑有《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紫清指玄集》等。见本集卷首彭耜《琼海玉蟾先生事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天台人,字伯辉,号新山道人。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元诗纪事》卷二三)
元诗选
文晦,字辉伯,天台人。兄文炳,字君焕,号霞间老人。文晦少从之学,颖悟多识,而雅尚萧散。好吟咏,大有情致。鄞邑令许广大聘为儒学教谕,辞不赴。筑室读书,自号新山道人。元季台人能诗者,以辉伯为首称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7—1340 【介绍】: 元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
元诗选
莱字立夫,浦江人。集贤学士直方之子。延祐间,贡举法行,有司以春秋荐,下第归。出游海东洲,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著《观日赋》以见志。还寓同县陈士贞家。与龙湫五泄邻,榛篁蒙密,似不类人世。日啸咏其中,畅然自得。御史行部,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而疾作,卒年四十四。门生学子金华宋濂等议曰:先生经义玄深,非渊而何?文辞贞敏,非颖而何?私谥曰渊颖先生。先生与黄侍讲溍、柳待制贯,同出方韶父之门。身羸弱如不胜衣,双瞳碧色,烂烂如岩下电。人或以古文试之,察其辞气,即知为某代某人所作。一日于故人家,见几上堆剡纸数十番,戏为长歌,顷刻而尽,观者惊以为神。所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乐府类编》、《楚汉正声》等书。其子士谔,裒次其遗文为十二卷,门人胡翰为之序。东阳胡助谓其如千兵万马,衔枚疾驰,而不闻其声。他人恒苦其浅陋,而立夫独患其宏博。黄侍讲尝谓人曰:立夫文崭绝雄深,类秦、汉间人所作。皆确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号玉山道人。顾凤正子。瑛履父行,卓然以诗画隐。山水宗董源,花卉翎毛有黄筌、徐熙笔意,人物仿吴道子,诗出入王、孟间。
张子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兰雪,号大顽老痴,又号云山道人。永乐中征至京师,闻名于公卿名流间。工画山水,兼善画竹及花鸟。
徐朝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朝宗(15世纪—15世纪),字廷用,浙江严州府分水县人。徐朝宗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中举人,宣德二年(1427年)成进士,八年(1433年)获授南京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因亲丧回乡,服阕后于正统六年(1441年)改官行在江西道监察御史。两年后(1443年)徐朝宗得擢任河南按察司佥事,提督大宁都司卫所等处屯田,条陈时政七件事获明英宗嘉纳;景泰四年(1453年)再升福建按察司副使,又因亲丧回乡,服阕后在天顺三年(1459年)改任山东按察司副使,进正三品散官嘉议大夫致仕,自号归山道人。徐朝宗个性端厚,学问丰富,文章简单流畅,有诗文集流传;任官刚正清慎,仕宦四十多年家无多馀财产,去世时人们都为他嗟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4 【介绍】: 明宗室。太祖六世孙,号南山道人。嘉靖五年袭封沈王。天资秀杰,耽好文学,素嗜谈禅,诗亦妙悟。有《清秋唱和集》、《保和斋诗》。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惠王勋潪之子,安王孙,简王来孙,太祖昆孙。自号南山道人。嘉靖五年封灵川王,十年以怀王绝嗣进封,二十八年薨。有《清秋唱和集》、《保和斋诗》五卷。 (谢榛《四溟诗话》:宪王南山素嗜谈禅,诗亦妙悟。《和懒云上人韵》曰:「幽径断行踪,浮图对远峰。结冰坚碧沼,凝雪老青松。双树下开讲,千灯中现容。天空雨花遍,门有白云封。」使王摩诘见之,亦当心服。诗韵罕用「腥」字,胡曾《洞庭湖绝句》「鱼龙吹浪水云腥」,造句尽佳。宪王《夜雨》颈联「树湿鸦群重,云低龙气腥」,格律尤胜。若宁献王臞仙、周宪王诚斋,虽皆嗜诗,相去悬绝矣。 程之召《潞安诗抄》前编:南山道人性喜读书,好文士,善音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一作金华人,字少君,号破瓢道人、嫩和尚、玄铁、元道人、赤松山道人。家本富有,中年妻死,弃其产,购法书名画,游江湖间。好《离骚》、《老》、《庄》,长于鉴别古物。工诗,善画鸡鹜水鸟。后居僧寺,隆庆末卒。
槜李诗系·卷十四
孺子,字少君,号玄铁,兰溪人,性高僻有腴田顷许尽易硗瘦凿沟引山泉绕入玉雪厨铜池中曰如此庶不辱自亲釜灶耳以此破家及妻子丧遍游江湖所至率萧寺及名流韵士家好采寿藤瘿株为几杖槃盂尊壶罍洗之属手自摩挲光泽可鉴客稍谛视辄不听曰勿令为俗尘所触尝以数缣市一大瓢过荆溪盗碎之抱而泣者累日王元美作破瓢道人歌有一绿萼梅杖名紫玉又有一红斑竹形制奇古皆三代物也按孺子游屐半海内而吾郡尤数数往还始客于项氏戚氏或姚氏钟氏梅溪李氏海盐钱氏及释戒襄处最久后终于梁溪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少君,兰溪人。嘉隆中以黄冠游吴楚间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12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子愿。万历二年进士,仕终陕西行太仆卿。工诗文,尤善画,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齐名,时称邢张米董。有《来禽馆集》、《武定州志》、《来禽馆帖》。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愿,临邑人。万历甲戌进士,除知南宫县擢监察御史出历陜西行太仆寺少卿有来禽馆集
维基
邢侗(1551年—1612年),字子愿,号知吾、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山东临邑人。晚明政治人物、书画家。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初授南宫县知县。八年六月擢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十年巡盐河东,十一年巡按苏松。十二年二月升湖广右参议,十四年正月官至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以亲老乞休。善绘事,能诗文,又工书法,七岁能作擘窠书,尤好王羲之书法。钱谦益说他“风流文采,几与江左文、董,先后照映”,“能文能诗、能书能画,蕞会诸长,擅绝兼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侗以善书得名当时,与董氏有“北邢南董”之目。又与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大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52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觉斯。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又授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善书,兼画山水梅竹。有《儗山园帖》。卒谥文安。
简介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弘光立,授东阁大学士。入清,官礼部尚书。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谥文安。有《拟山园词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王铎,字觉斯,孟津人。明天启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入国朝,仍原官。谥文安。有《拟山园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天启壬戌进士。国朝官至大学士,谥文安。
维基
王铎(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籍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员,进士出身,书画家。王铎幼时家境贫寒,“不能一日两粥”,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聪颖慧敏,十八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明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次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佔南京后,降清。顺治六年(1649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授礼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年),晋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赐祭葬,谥文安。“赠太保。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葬于偃师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钱谦益作《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张镜心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写书法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非常专注于书法上。书风倾向「刚强」。
林增志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林增志(1593年—1667年),字任先,一字可任,自署此山道人,浙江瑞安县人。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任湖广蒲圻县(今属湖北省赤壁市)知县。为政廉洁,每月讲学于明伦堂,当地士风丕变。擢翰林院编修。崇祯十年(1637年),为东宫讲官。十六年(1643年),任会试同考官,转春坊。不久,转少詹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林增志南归金陵,知马士英必败,固辞史可法推荐。次年,唐王徵其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武死难,增志出奔沙县,至吕峰山出家。康熙五年(1666年),往括苍净觉寺,次年夏,因病返密印寺,于八月十二日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