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太原市  拼音:tài yuán shì
城市名。山西省省会,有同蒲铁路经过,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漢語大詞典》:古交市
在山西省中部、汾河沿岸,太古岚铁路经此。1988年设市。人口16.99万(1995年)。有著名的古交煤矿,为中国重要的炼焦煤基地之一。
《漢語大詞典》:勾子军(勾子軍)
解放前 山西 一带群众对 蒋 阎 十九军的一种詈称。 魏风 《刘胡兰》第一幕第二场:“勾子军来了整一个团,叫咱们包围的牢又牢。”亦省称“ 勾子 ”。 魏风 《刘胡兰》第二幕:“这次出来打仗,决心跑回家乡,勾子在后面追赶,开枪把我打伤。”
《漢語大詞典》:高庆奎
(1890-1942)京剧演员。名镇山,字子君,山西榆次人。幼从贾丽川学老生,十二岁登台。早年宗法谭鑫培,后改学刘鸿声。嗓音高亢,唱腔质朴、劲拔,世称“高派”。代表剧目有《逍遥津》《哭秦庭》《斩黄袍》等。
《漢語大詞典》:铎辰(鐸辰)
春秋 时 赤狄 的一支。分布在今 山西省 境内。左传·宣公十六年:“ 晋 士会 帅师灭 赤狄甲氏 及 留吁 、 鐸辰 。” 杜预 注:“ 鐸辰 不书, 留吁 之属。” 杨伯峻 注:“若依 杜 注所云, 鐸辰 当在今 山西省 潞城县 、 屯留县 附近。”
《漢語大詞典》:斗子盐(斗子鹽)
山西省 盐池出产的天然盐。
《漢語大詞典》:郖津
古渡口名。 黄河 在 河南 与 山西 之间的渡口。 隋 末置 郖津关 , 唐 废关置津,俗称 郖津渡 。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西北。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遂诡道从 郖津 度。”
《國語辭典》:汾阳宫(汾陽宮)  拼音:fén yáng gōng
隋炀帝所建,在今山西省静乐县管涔山上,上有天池。
《国语辞典》: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拼音:huáng tǔ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以及甘肃省东部与河南省西部。海拔约一千至两千公尺,面积约五十三万平方公里,为长城、秦岭、太行山与青康藏高原间的高地,因上覆黄土,故称为「黄土高原」。其黄土质地疏松,易受暴雨冲刷和流水侵蚀,除局部地区外,呈现千沟万壑,地表十分破碎的景象。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
《漢語大詞典》:瓠丘
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 垣曲 东南。又名 阳壶 、 壶丘 。左传·襄公元年:“ 彭城 降 晋 , 晋 人以 宋 五大夫在 彭城 者归,寘诸 瓠丘 。”
《漢語大詞典》:霍人
地名。在今 山西省 繁峙县 东郊。左传·襄公十年:“选其族嗣,纳诸 霍人 。” 杨伯峻 注:“ 霍人 , 晋 邑,在今 山西 繁峙县 东郊。”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以将军从 高帝 击反 韩王信 於 代 ,降下 霍人 。” 张守节 正义:“霍音琐……‘霍’字当作‘葰’。《地理志》云:‘ 葰人 ,县,属 太原郡 。’《括地志》云:‘ 葰人 ,故城在 代州 繁畤县 界, 汉 葰人县 也。’”
分類:地名山西
《漢語大詞典》:柏谷山
在今 山西省 长治市 北,与 太行山 、 王屋山 相接。因山多柏树,故称。相传为 神农 尝百谷处。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四·潞安府》:“ 柏谷山 :府东北十三里,山多柏树,一名 百穀山 。俗传 神农 尝穀处。”
《漢語大詞典》:大秦铁路
从山西大同到河北秦皇岛。长637千米。1991年筑成,1992年电气化工程竣工。以运煤为主,为山西以及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煤炭外运的大动脉。
《国语辞典》:大同煤矿(大同煤矿)  拼音:dà tóng méi kuàng
位于山西省大同县境,煤矿储量丰富,有「煤海」之称。
《漢語大詞典》:大同市
在山西省北部,京包、同蒲、大秦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北方军事重镇。古名平城,北魏初期曾建都于此。1949年设市。人口117.6万(1995年)。有著名的大同煤矿,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和九龙壁。市东有著名的大同火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