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颓岸
指山崩。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特瞽史之异闕景,黔黎之怪頽岸乎?” 张铣 注:“谓岂独日蚀山崩可为变异之怪乎?” 唐 杜甫 《早起》诗:“帖石防頽岸,开林出远山。”一本作“隤岸”。
分類:山崩
《漢語大詞典》:山颓(山頽)
(1). 孔子 死前七日,早起,反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见礼记·檀弓上。后因以“山頽”作为逝世的婉词。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 李 即山頽,弟乃梁坏。”
(2).如山崩塌。 晋 郭璞 《江赋》:“盘涡谷转,凌涛山頽。”
(3).形容醉倒。 元 杨仲弘 《雪后次韵郑集之》:“君辞如泉酒,我醉如山頽。” 明 杨慎 《席上漫兴》诗:“坐如泥塑还和气,醉若山頽未尽情。”参见“ 玉山倒 ”、“ 玉山頽 ”。
《國語辭典》:地变(地變)  拼音:dì biàn
因地层的滑动,造成地层表面的改变。形成的原因不一,常发生在断层附近、山坡地或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地方。《魏书。卷三五。列传。崔浩》:「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秦凉。」
《漢語大詞典》:雷硠
(1).山崩声。形容声音的巨大。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想当施刃时,破碎惊雷硠。”
(2).崩溃;残破。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雷硠世局不堪论,胜地重经弔 白门 。”
《国语辞典》:地滑  拼音:dì huá
一种小规模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原因包括山崩、开发山坡时不慎挖掉岩层的受力部分而迫使岩块多滑至另一著力点、或因河流转弯处因急流的冲刷而造成岩石下滑等。常见的现象包括岩滑、岩流。
《漢語大詞典》:坻隤
亦作“ 坻穨 ”。 山崩;山崩之声。 汉 扬雄 《解嘲》:“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汉书·扬雄传下作“阺隤”。 颜师古 注:“阺,音氐。 巴蜀 名山旁堆欲堕落曰阺。”文选·左思〈吴都赋〉:“有殷坻頽於前,曲度难胜。” 刘逵 注:“坻頽,崩声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文选》引作“坻穨”。
分類:山崩
《漢語大詞典》:崒腾(崒騰)
谓高山崩塌,江河沸腾。形容动乱。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圣朝追古重学崇儒,无言不酬,有諫斯纳,虽大崒腾如 崇观 间,贼 京 ( 蔡京 )钳天下,屏气不得吐,而 邓肃 进诗讽諫花石, 京 欲罪之,上嘉其意。”
《漢語大詞典》:崩沸
山崩河沸。喻社会动乱。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后汉书·董卓传赞:“ 董卓 滔天,干逆三才,方 夏 崩沸,皇京烟埃。”
《国语辞典》:势如山倒(势如山倒)  拼音:shì rú shān dǎo
如大山崩塌之势。形容气势雄伟壮盛。《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凌统手下,止有三百馀骑,当不得曹军势如山倒。」
《国语辞典》:山颓木坏(山颓木坏)  拼音:shān tuí mù huài
泰山崩颓,梁木摧折。语本《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比喻伟人逝世。也作「山颓梁摧」。
《国语辞典》:海沸山裂  拼音:hǎi fèi shān liè
大海涌腾,高山崩裂。比喻声势浩大。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二一出:「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也作「海沸山摇」。
《国语辞典》:海啸山崩(海啸山崩)  拼音:hǎi xiào shān bēng
大海呼啸,高山崩裂。形容来势凶猛。《东周列国志》第五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国语辞典》:殿钟自鸣(殿钟自鸣)  拼音:diàn zhōng zì míng
传说三国魏时,殿前钟无故自鸣,张华以为是蜀的铜山崩毁的感应,后蜀都上事,皆如华言。见《北堂书钞。卷九七。艺文部。博学》。
《国语辞典》:堰塞湖  拼音:yàn sè hú
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流堵塞河谷,储水到一定程度成为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或人文开挖等原因造成。当堰塞湖坝体受到冲刷、侵蚀、崩塌等作用,便会出现「溢坝」或「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爆发。
《漢語大詞典》:从恶如崩(從惡如崩)
亦作“ 从恶若崩 ”。 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北齐书·幼主纪:“语曰:‘从恶若崩’,盖言其易。” 清 顾炎武 《留书与山史》:“家计渐窘,世情日薄,而 乌衣 子弟,若復染寻常百姓之习,则从恶如崩,不可復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