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县(山縣)
山区县邑。宋书·刘敬宣传:“ 宣城 多山县,郡旧立屯以供府郡费用。” 宋 惠洪 《次韵方夏日》之三:“山县萧条半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厚殓说》:“山县患盗,而其祸莫烈於斵棺。”
《国语辞典》:彭山县(彭山县)  拼音:pé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中西部,濒泯江右岸。
《国语辞典》:岐山县(岐山县)  拼音:qí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南,岐山之南,县以山而得名。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国语辞典》:琼山县(琼山县)  拼音:qióng shān xiàn
县名。为海南岛特别行政区的县治。位于海口市之南,南渡河之西,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产稻、甘蔗、香茅、荔枝、椰子等。
《国语辞典》:应山县(应山县)  拼音:yì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湖北省东北。境内多丘陵少平野,农产以麦、豆类、烟草、米等为主。清属德安府,国民政府后,直隶于湖北省政府。
《国语辞典》:钟山县(钟山县)  拼音:zhō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广西东隅贺江上游富川江流域。境内地势平坦,农产有米、麦、花生等。矿产以锡、铀著名。
《国语辞典》:巴山县(巴山县)  拼音:bā shān xiàn
县名:(1)南朝梁置。故城在今江西省崇仁县西南。见《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六。江西四。抚州府》。(2)隋朝置。故城在今湖北省长阳县西。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湖广四。荆州府》。
分类:故城江西
《国语辞典》:凤山县旧城(凤山县旧城)  拼音:fèng shān xiàn jiù chéng
高雄市古迹,位于左营区。创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原为土城,共有四门,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曾在城上安置大炮。但经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后,凤山的行政中心移至陂头街(今凤山市),原有土城被称为「旧城」。嘉庆年间曾将行政中心迁回,道光年间又把土城改建为石城,但因当时知县病死,被视为不吉,旧城又被废弃,从此年久失修。目前仅残留东(凤仪门)、北(拱辰门)、南(启文门)三城门及部分墙垣,西门则已倾圮。属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博山县(博山县)  拼音:bó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山东省淄川县南,有胶济铁路支线经过。盛产玻璃的原料白沙,故早期玻璃业鼎盛,但因人谋不臧,至清末遂停办。附近亦产煤,与淄川煤矿合称为「博淄煤矿」,为中国煤矿的重要产区。
《国语辞典》:保山县(保山县)  拼音:bǎo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云南省腾冲县东、镇康县北,濒怒江支流南甸河。农产品以小麦、棉花、稻米等为主,有滇缅公路可对外交通。
分类:县名
《国语辞典》:中山县(中山县)  拼音:zhō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民国初年属广东省粤海道,原名香山县,后因系国父孙中山的故里,故于十四年(西元1925)改称今名,以为纪念。盛产稻、甘蔗、荔枝和香蕉。有制糖工业。县南翠亨村是国父孙中山的出生地。
《国语辞典》:尧山县(尧山县)  拼音:yáo shān xiàn
地名。位于河北省邢台县东北。相传唐尧始封于此。旧称为「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