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柳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永嘉人,字文范,号万竹山人。宣德间值内阁。诗、文、书、画皆佳妙,山水尤苍秀有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梦弼。弘治三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有《白露山人遗稿》。
维基
黄傅,字梦弼,别号白露山人,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民籍。官至监察御史。浙江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上虞人,字钦礼,号南越山人。工书画,善云山草虫。尝自题其居“一尘不到处”。弘治中值仁智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34 【介绍】: 明杭州府海宁人,字复宗,号萝石、白塔山人、从吾道人。以能诗名。嘉靖初,年六十七,游会稽,闻王守仁良知之说,遂师事之。有《董从吾稿》。
槜李诗系·卷十一
沄字复宗,一字子涛,号萝石,海盐人。弘、正间布衣。少慷慨慕义,家贫,工诗,与沈周、孙一元、郑善夫诸公游放浪山水。年六十有八,闻阳明先生讲学山中,以杖肩其瓢笠诗卷访之。入门,长揖上坐。阳明异其气貌,又知其为董萝石也。与之语,连日夜,萝石悚然起叹,执弟子礼,尽弃旧学。所游者诮之,萝石曰:吾从吾所好而已。更号从吾道人。末复参證内典,意见更超,叹曰:今客始得归矣。与释法聚结社海门山寺。许相卿曰:始余见从吾子,专于诗,遗其家,甚难之。后志于道,遗其诗,甚愧之。终入于佛,嗒然自遗也,愈益怪之。学三变而卒归于空云。临没,自吟曰:我非污世中者俦,偶来七十七春秋。自知此去无些染,一道天泉月自流。其有得于道者欤?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复宗,海盐人。有从吾道人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26 【介绍】: 明陕西西安人,字公顺,号敧湖山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河内知县,亲自编定户等高低以均赋役,使奸吏无隙可乘。改歙县知县,善断疑狱。正德时,入为吏部主事、员外郎。嘉靖初,官至山西按察副使。
维基
马应祥(1458年—1526年),字公顺,号敧湖山人,陕西西安前卫军籍,山东高苑县(今高青县)人。陕西乡试第二名举人(亚元)。弘治九年(1496年),登丙辰科三甲第一百零二名进士。户部观政,其年秋赍犒金甘肃,弘治十年授河内县知县,十二年夏因母丧丁忧去职。服除,十四年冬起补歙县知县,十七年冬任满,赴京谒选,正德元年(1506年)春授吏部稽勋司主事,二年调文选司,四年升稽勋司署员外郎,冬十月出为湖广按察司督学佥事,六年正月考察,次月调任河南。至河南数日,复以继母王氏之丧归。八年丧毕,九年正月复除河南佥事,整饬陈睢兵备,十年九月改任抚民管屯,父丧丁忧。十四年起补山西屯田佥事,十五年夏任满西归,十六年正月升山西副使,嘉靖元年(1522年)累疏乞休归。归家五年而卒,年六十九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5—1538 【介绍】: 明陕西三原人,字天宇,号平川山人。七岁能诗,弱冠著《太极动静图说》。父王恕官吏部,令日接宾客,以是周知天下贤才,选用无不当。弘治六年进士。旋告归侍父。起授兵科给事中。武宗立,屡迁吏科给事中,以言事忤刘瑾。嘉靖间官南京户部尚书,清欠赋百七十万石。
维基
王承裕(1465年—1538年),字天宇,号平川,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官籍。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陕西乡试第十一名。弘治六年(1493年),登癸丑科廷试二甲二十三名进士。其父王恕以尚书致仕,王承裕即告归侍养。八年四月授兵科给事中,以病告归。十一年十二月病痊至京,复除原职,十四年七月奉命往山东、河南清理屯田。升吏科右给事中,十八年三月升刑科左。武宗即位,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升至吏科都给事中。因言事忤逆刘瑾,被罚米输塞上。寻以父丧去位,服阕,除原官,改户部郎中,八年正月升太仆寺少卿,十一年八月升寺卿,十二年十二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十五年丁母忧。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复除原职,二年四月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十一月回部管事,六年四月,累官南京户部尚书,清理当地税收银两,明世宗手书「清平正直」褒奖。嘉靖八年七月以公事赴京,至天津有疾回籍,为吏科都给事中刘世扬所劾,令致仕回乡,嘉靖十七年五月去世。赠太子少保,谥康僖。

人物简介

维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号心庵(一作新庵),别号紫阳山人。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明正德年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曾奉旨出使朝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明史稿》有传。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学思想积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献世家。他“生而英迈”,但因家道中落穷迫难以为生,靠宗族亲友和乡邻方音等人救济度日。于是,他发奋读书,胸怀抱负。乡人方富祯、方銮父子,累世积书,为岩镇著姓,他常往借阅,遂博极群书,又与乡人程元俊等友善。他名理宿识、文采敏捷,“下笔立就,或请改窜,辄迅笔更撰,不袭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时任徽州知府彭泽称其为“状元才”,“延礼甚厚” 。唐皋“尝以年家好谒浔阳守。守一见,期大魁,赠百缗。途次,知同行友窘状,怆然曰:‘公贫倍我,何不罄持去为婚养资!’竟垂橐归。自身困穷不济却资助他人,体现出唐皋仗义疏财的品格。安贫读书的唐皋,治《春秋》经,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熊桂任内大兴文教,重建紫阳书院。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拨七校士合四十人”,亲自讲道其中。唐皋就是这四十人之一。据传说,熊桂其人“长于青乌之学,相其家(引者注:谓唐皋宅),称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为御阶水,必登高第。因为买其邻之地,凿水如法”。作为知府,竟然亲自帮助唐皋完善风水,可谓对其才学十分推重,对其中举也十分期待了。正德八年(1513年),在从紫阳书院肄业后,唐皋再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时任主考官为伦文叙、贾咏等人),结果得中第二名亚元、《春秋》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师参加甲戌科会试,又获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储、毛澄等人)。同年三月殿试(读卷官杨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据说,放榜前有人先后驰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认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状元。原来,他多次梦见“面前列瓜锤一对”,这正是他中状元后游街归第的仪仗。有司送状元归第以黄盖、瓜锤为导从,就是从此科开始。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务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会试。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新登极的明世宗任命唐皋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鲜。在出使期间,唐皋与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苏世让、郑士龙、李希辅、南衮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层面上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介绍到朝鲜,对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朝后,唐皋参修《武宗实录》。《实录》成,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受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这部实录是在“大礼议事件”这一特殊环境下撰写的,且总裁、纂修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对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为君讳”的作法,对武宗违背“祖训”之荒唐政治和荒诞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作为始终参与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对《武宗实录》这部明代史学重要著作的成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仅五十八岁。“临终犹进《君子小人章》”,“用不尽其才,朝野惜之”。明世宗“以其讲读效劳,特与祭一坛”,归葬歙县。“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诗。消息传到朝鲜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学家李荇、郑士龙等人也都作诗寄托缅怀之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1534 【介绍】: 明河南灵宝人,字廷纶,号函谷山人。许进次子。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劾中官苗逵贪肆,进刑科右给事中,改翰林检讨。进忤刘瑾削籍,诰亦谪为全州判官。父丧归,家居授徒讲学。嘉靖初起南京通政参议,官至户部尚书。有《通鉴纲目前编》。
维基
许诰(1471年—1534年),字廷纶,号函谷,河南河南府陕州灵宝县人。许进次子。许赞、许论之兄。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河南乡试举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出视延绥军储等事,得到明孝宗嘉奖。后弹劾监督中官苗逵贪污罪,进为刑科右给事中。正德元年(1506年),其父许进担任兵部尚书,根据明朝法律,大臣之子不能担任言官职位,于是改为翰林院检讨。当时恰逢许进忤逆刘瑾削籍,许诰亦被谪为全州判官。父丧归养,久之,因举荐起用为尚宝司丞。嘉靖年间,起用为南京通政参议,改翰林院侍讲学士,升太常寺卿掌国子监。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吏部右侍郎,同年冬改为南京户部尚书。十三年(1534年)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一
祏,字天,用海盐人。居海宁硖山,号紫硖山人。正德间,以赀进官王府典膳家,有园亭之胜。工诗,好交游。与孙一元、僧明秀及同邑诸公赓唱往来,有《淳朴园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宝应人,字懋学,一作孟学,号云湖山人。举人,坐事除名。多才艺,诗文书画皆精。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懋学,宝应人。正德间举人。
陈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德器。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曾得三奇石,置之别业,晨夕临玩,遂自号三石山人。有《石居漫兴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5—1541 【介绍】: 明陕西武功人,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与李梦阳等提倡文学复古,为前七子之一。尤工散曲,与王九思并称大家。正德间,因救李梦阳,往见太监刘瑾,梦阳因此得免。瑾败,竟坐其党落职。有《对山集》、《沜东乐府》、《中山狼》。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赐进士第一,授翰林脩撰坐累落职有对山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救李梦阳,坐刘瑾党,落职为民。有《对山集》四十四卷。 (《四库总目》:海以救李梦阳故失身刘瑾,瑾败坐废,遂擦浪自恣,徵歌选妓,于文章不复精思,诗尤颓纵。 《艺苑卮言》:康德涵诗如清康中宰相,非不处贵,恇扰粗率,无大处分。德卤既罢官,居鄠、杜,葛巾野服,自隐声酒。时有杨侍郎庭仪者,少师介夫弟,以使事北上过康。康故契分不薄,大喜置酒,至醉,自弹琵琶唱新词为寿。杨徐谓;「家兄层恒相念君,但得一书,吾为道地史局。」语末毕,康大怒,骂:「若伶入我耶?」手琵琶击之,格胡床迸碎,杨踉跄走免。康遂入,口咄咄「蜀子」,更不相见。 《静志居诗话》:德涵坐援献吉,遂挂清议。归田之后,耽心词曲。其小令云:「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徯落了膺和滂。荒唐,周旋了籍与康。」论者原其心而悲之。没时家无长物,腰鼓多至三百副。留心风雅之日少,宜其所就止此尔。 田按:对山救空同,豪气盖世,同是一时俊人,惜诗文不副盛名耳。《嵩阳杂识》云:「空同与韩贯道草疏,刘瑾切齿,必欲置之死,赖康对山营救而脱。后对小得罪,空同议论稍过严,入作《中山狼传》以诋之。」 考《中山狼传》,故城马中锡作,王敬夫《渼陂集》亦有《中山狼》院本,论者疑对山以空同坐累,空同特未营救之耳,未尝逞凶反噬,如传所云云也,疑别有所指。馀检《对山集》有《读中山狼传》诗云:「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计当时救此狼。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无妨。」同无庸以后人疑窦,为空刷解释矣。)
维基
康海(1475年—1540年),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浒西山人,陕西武功县人,明朝状元、文学家。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日出生,自幼慧敏,以冯寅为师,弘治七年(1494年)入县学。弘治十一年(1498年)陕西乡试第七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中式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宦官刘瑾乱政,爱慕同乡康海之才,意欲网罗,康海不肯。李梦阳下狱,写纸条向康海求救。康海于是拜谒刘瑾,刘瑾大喜,为倒屣迎。康海藉机为李梦阳求情,梦阳得释。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事败,康海反被李梦阳归为刘瑾党,罢黜为民。此后,康海寓居扬州,置女乐,自操琵琶创家乐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主盟艺苑,垂四十年”,为秦腔之霸主。康山以此得名。

人物简介

维基
常道(1476年—?),字文载,河南陈留县人,直隶滁州来安县军籍。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联捷乙丑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进士。正德二年(1507)任山东昌邑县知县,廉明有声,迁户部主事。历升莱州府知府、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六年(1527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会同河南巡抚潘埙、山东副使牛鸾、河南副使翟瓒、山西佥事陈大纲剿灭潞州巨盗陈卿,捷闻,遣兵科给事中夏言上平贼功,因桂萼与潘埙交恶,赏赐未行。常道致仕归里,自号八石山人。卒赐祭葬,崇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 【介绍】: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宣之。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嘉靖初,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诸府。为人工于心计,貌似直爽而内实倾险,善窥时机以事迎合。累官吏部尚书兼兵部,排陷善类,威权日甚。后被劾引疾归。
维基
汪鋐(1466年—1536年—W汪,鋐音同宏),字宣之,号诚斋,晚号蓉东,别号石耳山人,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人,抗倭名将。弘治壬戌进士,嘉靖间官至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九十六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壬戌科二甲第五十八名进士,授南京户部贵州司主事,升本部员外郎,改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副使,奉敕巡视海道。正德十五年,升广东按察使。嘉靖元年,以治行第一,升广东右布政使,改浙江右布政使。六年,升本司左布政使,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嘉靖八年(1529年),钦取回院管事,当年冬升刑部右侍郎,不久升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掌管院事。九年,升任兵部尚书,奉敕提督团营军务,仍兼管都察院事。嘉靖十年,加升太子太保,次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进勋柱国,同时兼任吏部及兵部尚书,次年九月致仕。嘉靖十五年(1536年)七月七日卒于家中,享年七十一,朝廷赐祭葬如例,赠少保,谥荣和。
王九峰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九峰(1479年—1526年),字寿夫,号白阁山人,陕西西安府鄠县民籍高陵县人。治《易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辛酉科(1501年)陕西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八十五名,第二甲第七名进士。其年冬授河南道试监察御史,明年己巳监税卢沟桥木物,其年夏得实授监察御史,奉敕巡视居庸诸关。八年(1513年)丁父忧,十一年春除服,北上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十四年秋,迁金华府知府。在金华四年,嘉靖三年(1524年)擢山西按察司副使,受敕兵备偏头关诸处。未及三月,以母病归。五年夏四月母刘氏卒,六月十八日九峰亦相继而逝。年四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