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误,号自然子、高盖山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游西湖渔庄,撰有《渔庄邂逅录》一卷。又有《丹房须知》、《指归集》等。事见《渔庄邂逅录》卷首自序。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八九五
吴误,一作悟,自称高盖山人,亦号自然子。著有《丹房须知》(存)、《渔庄邂逅录》(存)、《指归集》(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馀杭人,寓居台州黄岩,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号宝莲山人。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诗词清婉,善篆隶书,尤能古文奇字。有《篆隶韵书》。
全宋诗
虞似良,字仲房,自号横溪真逸。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寓黄岩。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四
虞似良,字仲房,自称宝莲山人,又号横溪真逸,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绍兴末为右宣教郎、知新昌县,历兵部郎官、提举官诰院、监左藏东库。似良有学问,工诗词,尤善篆隶,著有《篆隶韵书》。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咸淳临安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185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全宋诗
林亦之(一一三六~一一八五),字学可,号月鱼,学者称网山先生,福清(今属福建)人。从学林光朝于莆之红泉,光朝卒,继其席。与林光朝、陈藻并称城山三先生(《后村大全集》卷九○《城山三先生祠记》)。终身布衣,孝宗淳熙十二年卒,年五十。有《网山集》八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刘克庄、林希逸序。 林亦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网山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网山集》(简称小集本),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五八三九
林亦之(一一三六——一一八五),字学可,号月渔,又号网山山人,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淳熙十二年卒,年五十。景定间赠迪功郎。有《网山集》。刘克庄称:「网山论著,字字句句足以明周公之意,得少陵之髓。其律诗高妙者绝类唐人。」见林希逸、刘克庄《网山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文季,号白石山人,学者称白石先生。宁宗嘉定后独为儒学宗师。以太学两优释褐,官至宗正少卿。有《白石诗集传》等。
全宋诗
钱文子,字文季,乐清(今属浙江)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上舍释褐。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台州,开禧元年(一二○五)知常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嘉定元年(一二○八)为成都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三二)。三年,以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四年,为宗正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九)。有《白石诗传》十卷等(《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八八八
钱文子,字文季,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入太学,有盛名。绍熙三年上舍释褐出身,授醴陵令。后曾知台州。嘉定三年九月,以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四年四月为宗正少卿。嘉定后,名儒多殁,文子岿然为正学宗师。后退居白石山下,自号白石山人。著有《白石诗传》二十卷、《诗训诂》三卷、《中庸集传》一卷、《论语传赞》二十卷、《孟子传赞》十四卷、《汉唐事要》二十卷、《补汉兵志》一卷(存)。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二,《玉海》卷四九,《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元学案》卷六一,雍正《浙江通志》卷四六。

人物简介

简介
李奎报(朝鲜语:이규보,1169年—1241年),字春卿,号白云山人。本贯黄骊。朝鲜高丽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上层两班家庭出身。一生性喜诗、酒、琴,晚年自称“三嗜好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永春人,字茂潜,号云麓。留恭子。宁宗开禧三年试博学宏词科。宁宗善其文。嘉定初为秘阁校理,迁直学士院、起居舍人。博闻强记,为文奇峭,颇负盛名。有《云麓集》。
全宋诗
留元刚(一作纲),字茂潜,晚自号云麓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恭子,正孙。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试中博学宏词科,特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二四)。嘉定元年(一二○八),除秘阁校理,二年,为太子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迁直学士院,三年,兼太子侍讲,除起居舍人,以母忧去(《宋中兴学士院题名录》)。起知温州(清乾隆《温州府志》卷一七),移赣州,以事罢,筑圃北山以终。有《云麓集》,已佚。事见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传》附。今录诗七首。
全粤诗·卷二九
留元刚,字茂潜,晚年自号云麓子。祖籍泉州,落家归善(今惠州市)。留正之孙,留恭之子。宋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试,中博学宏词科,特赐同进士出身。嘉定元年(一二○八),除秘阁校理。二年,授太子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直学士院。三年,兼太子侍讲,除起居舍人,以母忧去。起知温州,移赣州。以事罢。筑圃北山以终。有《云麓集》,已佚。事见《宋史》卷三九一《留正传》附录、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传》附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二
留元刚(一一七九——?),字茂潜,号齐云山人,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留正孙。开禧元年举博学宏词,特赐同进士出身。历国子监学录、秘书省正字、太子舍人。嘉定初迁秘阁校理。累迁起居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内艰去。起知温州,移知赣州,除起居舍人,旋奉祠。十三年,褫职罢祠,筑圃北山,号云麓子。有《云麓集》,《颜鲁公年谱》(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二、七五之二四,《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史弥应,字定叔,号自乐山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弥忠弟。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知连州。有《自乐山翁吟稿》,已佚。事见《甬上宋元诗略》卷八。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5—1265 【介绍】: 宋隆兴府进贤人,字亨父,号北谷山人。宁宗嘉定十年进士。曾从危稹、包逊学。累调福州观察推官,有势家夺民荔枝园,为伸直之。理宗淳祐中通判赣州,上疏论贾似道克剥至甚。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
全宋诗
罗必元(一一七五~一二六五),一名叠(《景定建康志》卷一八),字亨父,号北谷,进贤(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明嘉靖《东乡县志》卷下,《宋史》本传作十年,与《墓志铭》“垂四十”不合)。历崇仁县丞、抚州司法参军(清光绪《抚州府志》卷三五)、福州观察推官,知馀干县(明正德《饶州府志》卷四)。理宗淳祐中通判赣州,摄郡事。忤贾似道,免去,除行在诸司粮料院,督淮西军马钱粮。知徽州。宝祐间知汀州(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二),复为丁大全按罢。度宗咸淳元年卒,年九十一。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三《罗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一五有传。今录诗十七首。
全宋文·卷六九八三
罗必元(一一七五——一二六五),字亨甫,号北谷,隆兴进贤(今江西进贤)人。嘉定十年进士,授鄂州臧宁县簿、尉,调抚州录事参谋。服阕,授崇仁县丞。秩满授都大司检踏官,改辟福州观察推官,知饶州馀干县,通判赣州,知徽州、汀州。宝祐四年致仕,咸淳元年卒,年九十一。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直宝章阁罗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7—122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孚若,号好庵。方崧卿子。有隽材。以父荫补番禺尉。时韩侂胄开边衅,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累知真州,因北山匮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来攻,守将决水退敌。坐言事责降三秩,奉祠,稍复官卒。性豪爽,挥金如土。营居室于岩窦,自放于诗酒。有《好庵游戏》、《诗境集》。
全宋诗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号好庵,自号柴帽山人,莆田(今属福建)人。以父荫补番禺尉。秩满改萧山丞,兼淮东随军转运属官。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以荐假朝奉郎充枢密院参谋官使金议和。使还,忤韩侂胄,斥临江军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庆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点广西刑狱。迁提点淮东刑狱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议规复山东,罢。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咏》一卷,《两宋名贤小集》中收有《观我轩集》一卷。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南海百咏》附清吴兰修书后,《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方信孺诗,《南海百咏》以《琳琅秘室丛书》所收影元钞本为底本,校以《宛委别藏》本,编为第一卷。《观我轩集》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八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号好庵,又号诗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隽材,以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开边衅,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寻知韶州,累迁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戏》、《诗境集》等。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40 【介绍】: 宋潼川人,字季永,一字季允。吴泳弟。与兄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研读不倦,后师事黄干。宁宗嘉定七年进士。调眉州教授,揭《白鹿洞学规》以教。累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出为大理少卿,以故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改嘉兴府,历赣、婺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储鉴》、《蜀鉴》等。
全宋诗
吴昌裔(一一八三~一二四○),字季永,号青莲山人(《咸淳临安志》卷二四),中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从黄干学,调闽中尉。历眉州教授,知华阳县,通判眉州,权知汉州。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入为军器监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后知婺州。理宗嘉熙四年卒,谥忠肃。事见《鹤林集》卷三五《待制侍郎弟圹志》,《宋史》卷四○八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七四一四
吴昌裔(一一八三——一二四○),字季永,潼川府中江(今四川中江)人,泳弟。师事黄干,究心程朱之学。举嘉定七年进士,历仕州县,皆有政声。端平初,入为军器监簿,改太常少卿,复兼吴、益王府教授,拜监察御史,刚正敢言,颇著直声。遭谗,出知赣州,迁浙东提刑,改知婺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嘉熙四年卒,年五十八,后谥忠肃。著有《蜀鉴》、《四书讲义》、《诸老记闻》、《容台议礼》、文集、奏议等,惜皆不传。见《宋史》卷四○八本传,吴泳《鹤林集》卷三五《待制侍郎弟圹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九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上舍释褐(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六)。理宗端平初知长汀县(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九四)。
全宋文·卷七四七四
王九万,号武夷山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王子献曾孙。嘉定十六年登进士第。宝庆间为修职郎、处州州学教授。端平初任长汀县令。见《黄帝阴符经讲义图说》卷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二六、三五。
孙德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六九四
孙德之(一一九二——?),字道子,号太白山人,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登嘉熙二年进士第,又中宏词科。历国子博士,出为建宁通判,擢秘书监丞。以国事不可为,遂绝意仕进,筑太白山斋,潜心著述。作有《续大事纪》及文集《太白山斋稿》等数百卷。见所撰《谷溪散人刘德甫墓铭》,《南宋馆阁续录》卷八,《敬乡录》卷一四,《金华先达传》卷九及明代裔孙孙学《太白山斋遗稿后序》(《太白山斋遗稿》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天台人,字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题,推为第一名。其诗风致清远,用意推敲,不愧骚坛领袖。有《月屋漫稿》。
元诗选
庚字星甫,天台人。所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龆龀时习举子业,何暇为诗。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今观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别山阴诸友》云:「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夏夜小酌》云:「分茶醒酒客,添烛了残棋。」《观渔》云:「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病中》云:「气味如僧淡,形容似鹤癯。」《兰亭会饮》云:「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寄毛素轩》云:「清夜梦分千里月,同乡人各一方天。」《灯花》云:「自喜结根依小草,不愁飞片落苍苔。」《偶题》云:「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明》云:「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杂咏》云:「L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类皆风致清远,用意推敲。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诗,推第一,名盛于词场。当是时,江南初定,遗民故老,无所寄兴,往往发之于吟咏间。时际宴安,禁网疏阔,骚坛树帜,奔走争先,蔚为一代文章之盛。其所由来者远矣!
全宋诗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讹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钦定四库全书·月屋漫稿·提要
(臣)等谨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黄庚撰庚字星甫天台人生于宋末入元不仕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今故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庚尝客山阴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庚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中盖为当时推重若此其诗尚沿时习体格不免卑弱而刻露处亦时见新警如五言之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诸句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翛然自远犹不失为具体焉 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月屋漫稿·原序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刺者皆所以纪一时之实岂好为是虚言哉国以诗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士以诗文应科目又岂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呜呼自孔子删定系作以来诗书易春秋之文仅存而其道则泯矣以言乎诗自三百篇讫于战国诗之脉几绝而骚续之故骚有功于诗骚之下有选由选而至于唐惟杜少陵为备以言乎文获麟绝笔之馀诸子百家猬兴蜂起不有孟子之书圣人之道晦矣故孟子功不在禹下至若荀扬之簧鼓圣言班马之户牖古史历三国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发而韩昌黎力挽古学沿唐而宋则欧阳出焉呜呼盛者乃所以为衰也然诗盛于唐唐之诗脉自杜少陵而降诗以科目而弊极于五代之陋文盛于宋宋之文脉自欧阳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极于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为诗则穷于诗以科目而为文则穷于文矣良可叹哉仆自龆龀时读父书承师训惟知习举子业何暇为推敲之诗作閒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文且历考古人沿袭之流弊脱然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为之惟吟咏情性讲明礼义辞达而已工拙何暇计也于是裒集所作诗文缮写成编命之曰漫稿以为他日覆瓿之资若曰复古道起文弊则有今之韩杜在 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人,字明德,号静传。理宗景定间榷茶富池,度宗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有《庐山集》、《西湖留咏》。
全宋诗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著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为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为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为第十卷。
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董嗣杲,字明德(一作德明),号静传,杭州(治今浙江杭州)人。景定间榷茶九江富池,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工诗,今存《西湖百咏》二卷、《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见《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宋诗纪事》卷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07 【介绍】: 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元诗选
回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盐,累迁知严州。元兵至迎降,即以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徜徉杭、歙间以老。虚谷傲睨自高,不修边幅。贾似道败,尝上十可斩之疏。晚而归元,终以不用,乃益肆意于诗。吟咏最多,亦不甚持择也。其自序《桐江续集》云:「予自桐江休官閒居,万事废忘,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是时年已六十馀矣。仇仁近尝赠诗云:「老尚留樊素,贫休比范丹。」颇为时论所笑。尝选唐、宋以来近体诗评论之,名曰《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海虞冯定远曰:「方君所娓娓者,止在西江一派。观其议论,全是执己见以绳缚古人,以古人无碍之才,圆变之学,曲合于拘方板腐之辈。吾恐其说愈详而愈多所戾耳。」此言可谓深中虚谷之病矣。
全宋诗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馀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證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万里,号虚谷。宋景定三年别省登第,累知严州。入元为建德路总管。有桐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