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云盘山人,楚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尝著《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诗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游历四方。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应陆诜辟为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丰中留偈而逝。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简称拾遗),编为三卷。
词学图录
张伯端,字平叔。天台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卒于神宗元丰中,年九十九。有《紫阳真人词》。
全宋文·卷三○四
张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诚),号紫阳山人,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精通天文、地理、医卜、形法。累试不第。熙宁间游成都,遇刘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修炼于汉阴山中,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治平间访扶风马处厚于河东,以所著《悟真篇》授之。元丰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为道教南宗第一祖。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阳真人词》等。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三洞群仙录》卷二,《栖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张某某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张某某,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自号鹤鸣山人。乾道间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曹汝弼,字梦得,号松萝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隐居不仕,真宗景德、大中祥符间与种放、魏野、林逋交游(《瀛奎律髓》卷四七)。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人物·隐逸传》。有《海宁集》,已佚。今录诗五首。
应□山人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九七
应□山人,宋初人,仁宗时犹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州当涂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少有诗名,极为梅尧臣所赏叹。举进士。神宗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神宗异之,安石耻为小臣所荐,极口陈其无行。时祥正方从章惇辟,以军功为殿中丞,闻安石语,遂以本官致仕去。后复出通判汀州,元丰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能诗。有《青山集》。
全宋诗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禦判官。六年,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为桐城令。后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为“真太白后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为底本。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另从道光本及《无为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当涂)人。少有诗声,梅尧臣以比李太白。庆历中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以殿中丞致仕。后复出,元丰中通判汀州,元祐三年知端州。弃去,隐于青山县,政和三年卒,年七十九。有《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存),《钱塘西湖百咏》一卷(存)。《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有传,又见本集卷二三《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嘉靖《太平府志》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惠州归善人,字子升。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授迪功郎。好为诗,多才博学,乡人称梅夫子。
全宋诗
梅蟠,字子升,归善(今广东惠州)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博学多才,不求仕进,乡人称曰梅夫子。凡惠州山川,多所留题。晚居丰湖,号罗浮山人,与唐庚游。事见明嘉靖《惠州府志》卷四、卷一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有传。
全粤诗·卷二四
梅蟠,字子升。归善(今惠州)人。宋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博学多才,人称梅夫子。惠州江山,多有留题。晚年居丰湖,号罗浮山人。明姚良弼嘉靖三十五年《惠州府志》卷一三、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九○有传。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06 【介绍】: 宋舒州人,或作舒城人,字伯时,号龙眠居士。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所画鞍马、人物,超越前代名家,时推为宋画中第一。哲宗元符三年,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全宋诗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元丰二年(一○七九),为礼部试试官。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病痹致仕,归龙眠山。徽宗崇宁五年卒。公麟以书画知名,工山水佛像。事见《画继》卷三,《宋史》卷四四四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词学图录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桐城人。熙宁三年进士。工诗文,擅画人物、鞍马,长于白描,又擅辨古器物。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因病辞退,归老龙眠山。有《莲社图》、《西园雅集图》、《免胄图》、《孝经图》等。
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李公麟(一○四九——一一○六),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安徽舒城)人,南唐李升四世孙。熙宁三年(一作元祐三年)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用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官至朝奉郎。公麟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考订世次,辨识款识。尤工画,鞍马、佛像、山水、人物皆臻精妙,论者谓当为宋画中第一。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肆意于龙眠山岩壑间。崇宁五年卒,年五十八。有《考古图》五卷。见《宋史》卷四四四本传,《画继》卷三。
刘光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四○八
刘光,自号柏谷山人。元祐间居潞州潞城县(今山西潞城)。见《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四。
顺昌山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仁宗嘉祐末,与父卜居于顺昌山中,不复出。钦宗靖康末有避难者遇之于山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禅惠,名山(今属四川)人。哲宗元符间削发为僧。有《禅惠语录》,已佚。事见《舆地纪胜》卷一四七。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禅惠即名山人也。家世业儒。屡举不第。元符间郡守吕由诚见以僧敕戏之。遂弃儒从释。力参祖道得大开悟。初出住邑天宁寺。出入必策马乘舆。诸耆宿言以佛法贵乎苦行固不宜乘舆马服绮绣。师答以偈曰。文殊驾师子。普贤跨象王。新来一个佛骑马也无妨。凡所说法机锋敏捷。有语录行世。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禅惠,名山人,家世儒服,屡举不第。元符间,郡守吕由诚以僧敕戏之,遂弃家从释,力参祖道,得大开悟。初出住邑之天宁寺,出入必策马乘舆,诸耆宿言以佛法贵乎苦行,固不宜乘舆马,服绮绣。惠答以偈曰:“文殊驾师子,普贤跨象王。新来一个佛,骑马也无妨。”凡所说法,机锋敏捷,有语录数卷。
傅拳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七
傅拳(一作权),号东岩山人,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以能文名。见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一六,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九。

人物简介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宋徽宗宣和七年正月三日,有衣白山人来访话旧,授沁园春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雩都人,字伯禹。年十五,通《五经》,人称廖五经。高宗建炎中以茂材异等荐,不第。精堪舆术,卜居金精山,自称金精山人。有《怀玉经》。又有《九星穴法》,疑为后人依托之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约1175 【介绍】: 宋福州长乐人,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徽宗政和、宣和间,以词名。钦宗靖康元年李纲任亲征行营使,为属官。南渡后耻与秦桧同朝,弃官归。高宗绍兴中因作送胡铨及寄李纲词,激怒桧,除名。有《归来集》、《芦川居士词》。
全宋诗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为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为《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为《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为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为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词学图录
张元干(1091-1170)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州人。辛派词人先驱。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全宋文·卷四○○五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福)人。政和中以太学上舍释褐。靖康初为李纲行营属官,抗击金兵。南渡后官至将作少监。耻与奸佞同朝,四十一岁遂致仕。绍兴中,坐以词送胡铨,得罪除名。绍兴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见王兆鹏《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元干工诗词,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一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