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浮屠  拼音:fú tú
1.佛陀的别名。参见「佛陀」条。《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楚王英传》:「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2.佛塔。《西游记》第三三回:「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作「佛图」、「浮图」。
3.复姓。如唐代有浮屠泓。
《國語辭典》:屠苏(屠蘇)  拼音:tú sū
1.一种药草。阔叶,可与肉桂、山椒、白朮、防风等调合为「屠苏酒」。
2.一种以屠苏等药草制的酒。参见「屠苏酒」条。
3.草庵、平屋。《宋书。卷九五。索虏传》:「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4.一种宽檐帽。形状似屋,可遮阳。《晋书。卷二八。五行志中》:「时童谣曰:『屠苏鄣日覆雨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國語辭典》:屠龙(屠龍)  拼音:tú lóng
比喻技巧高深,但却无用。参见「屠龙之技」条。清。王鹏运 沁园春:「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南歌入破时。」
《國語辭典》:屠狗  拼音:tú gǒu
杀狗。引申为操持卑贱的职业。《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唐。张说〈古羽林大将军王公神道碑奉敕撰〉:「王侯无种狗起于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于都尉。」
《國語辭典》:屠沽  拼音:tú gū
屠户及卖酒的人,通称操执贱业的人。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闾巷县佰,阡陌屠沽,无故烹杀,相聚野外。」《三国演义》第二回:「董后曰:『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也作「屠酤」。
《漢語大詞典》:屠酤
亦作“ 屠沽 ”。 宰牲和卖酒。亦泛指职业微贱的人。墨子·迎敌祠:“举屠酤者置厨给事,弟之。”后汉书·郭太传:“ 召公子 、 许伟康 并出屠酤。”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计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頡頏婆娑,皆欲以功名命世。”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诗之五:“朝从屠沽游,夕拉騶卒饮。”《鲁迅》坟·论“他妈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分類:职业微贱
《國語辭典》:屠戮  拼音:tú lù
杀戮。如:「屠戮战场」。
《漢語大詞典》:屠门(屠門)
(1).肉市。南史·何胤传:“至於晨鳧夜鲤,不能不取备屠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昔 侯嬴 邀 信陵君 车骑过屠门,而 信陵 为之执绥,此岂辱公子耶?”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重过屠门颁铁卷,亲呼酒媪赐金钱。” 清 鲁一同 《卖耕牛》诗:“原头草尽不得食,牵牛蹢躅屠门来。”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2).复姓。 汉 有 屠门少 ,见汉书·王莽传下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屠钓(屠釣)
宰牲和钓鱼。旧指操贱业者。《韩诗外传》卷八:“ 太公望 少为人壻,老而见去,屠牛 朝歌 ,赁於 棘津 ,钓於 磻溪 。”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三:“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八:“随身百轴字平安,身世无如屠钓宽。”
《國語辭典》:申屠  拼音:shēn tú
复姓。如汉代的申屠嘉、申屠建。
分類:复姓
《國語辭典》:狗屠  拼音:gǒu tú
以杀狗为业的人,后用以比喻生活卑贱者。《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
《漢語大詞典》:屠羊
(1).宰羊。亦指操屠宰职业的人。庄子·让王:“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於屠羊之肆。”后汉书·何进传赞:“ 武 生蛇祥, 进 自屠羊。” 李贤 注:“ 进 ,本屠家子也。” 清 黄宗羲 《密庵陆公墓碑》:“公新其学校,躬帅艺文,化屠羊駔马以为秀士。”
(2).见“ 屠羊説 ”。
(3).指被宰割的羊。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你们步着死路的屠羊,为甚帖耳不返?”
《漢語大詞典》:屠羊说(屠羊説)
战国 时 楚国 人,名 说 ,以屠羊为业,故称。庄子·让王:“ 楚昭王 失国, 屠羊説 走而从於 昭王 ; 昭王 反国,将赏从者,及 屠羊説 。 屠羊説 曰:‘大王失国, 説 失屠羊,大王反国, 説 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復矣,又何赏之有?’”亦省作“ 屠羊 ”。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笼鸟易为思, 屠羊 无饰让。”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功成牢让,事軼 屠羊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屠羊 自足,述诸陈传。”
《漢語大詞典》:屠牛
指以宰牛为职业的人。管子·制分:“ 屠牛坦 ,朝解九牛。”《淮南子·齐俗训》:“ 屠牛吐 ,一朝解九牛。”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分類:职业
《國語辭典》:屠宰  拼音:tú zǎi
宰杀牲畜。《宋史。卷七。真宗本纪》:「二月乙酉,丁谓请承天节禁屠宰刑罚,从之。」宋。苏轼〈地岳变相偈〉:「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
《國語辭典》:屠苏酒(屠蘇酒)  拼音:tú sū jiǔ
一种酒。以屠苏、山椒、白朮、桔梗、防风、肉桂等药草调制而成。相传于阴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饮之,可避邪、除瘟疫。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也称为「屠苏」、「酴酥」。
分類:药酒
《國語辭典》:屠苏(屠蘇)  拼音:tú sū
1.一种药草。阔叶,可与肉桂、山椒、白朮、防风等调合为「屠苏酒」。
2.一种以屠苏等药草制的酒。参见「屠苏酒」条。
3.草庵、平屋。《宋书。卷九五。索虏传》:「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4.一种宽檐帽。形状似屋,可遮阳。《晋书。卷二八。五行志中》:「时童谣曰:『屠苏鄣日覆雨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國語辭典》:屠贩(屠販)  拼音:tú fàn
1.屠夫及肉贩。如:「他为了糊口,重操屠贩旧业。」北齐。刘昼《刘子。卷五。妄瑕》:「樊哙,屠贩之竖;萧曹,斗筲之吏。」清。黄景仁 济南病中杂诗其一:「匿名屠贩下,伏枕海山秋。」
2.宰杀及贩肉。如:「家庭主妇喜欢购买本地屠贩的温体肉品。」《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分類:地位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