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丁氏,号清风居士,蜀人。善诗文。徽宗宣和中随夫至京,王黼荐名禁中,有旨召见,不赴。事见《梧溪集》卷二《丁清风序》。
周显灵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周显灵,号总真居士,宣和间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官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为政尚简静。秩满,奉祠归,入居庐山以终。有《太仓梯米集》、《竹坡诗话》。
全宋诗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为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为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为苏黄门庭后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为“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为《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为整饬,故用为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五一二
周紫芝(一○八二——一一五五),字少隐,一作少蕴,自号竹坡居士、静寄老翁,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家贫苦学,绍兴十二年第进士,时年已六十一。十五年以迪功郎为掌礼兵二部架阁官。十七年以承议郎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编修官。二十一年知兴国军。秩满乞祠,居九江庐山以终。善诗词,著有《诗谳》一卷(存)、《太仓稊米集》七十卷(存)、《竹坡老人诗话》三卷(存)、《竹坡词》三卷(存)、《古今诸家乐府》三十卷、《毛诗解义》等。见《百拙翁墓志铭》(《太仓稊米集》卷七○),《宋史翼》卷二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姓氏》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0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
全宋诗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为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寻复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纲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忠定。纲为著名抗金志士,将领如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有《梁溪词》,一名《李忠定公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纲(1083—1140) 宋代官员、抗金名臣、学者。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宋高宗时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职。卒赠少师,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工诗文,亦能词,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词》等。建炎元年(1127)后,李纲罢相贬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还锡山二首》,有“渚宫此去无他地,怅望自登黄鹤楼”之句,后又作《怀季言弟并简仲辅叔易》长诗,有“凭高欲望远,独上黄鹤楼”之句。
全宋文·卷三六八一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以京师大水上疏言事,谪监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上禦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论内禅,其议乃决。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初,为行营参谋官。金兵渡河,力主迎战,擢尚书右丞,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躬身督战,金兵乃退。朝廷议和,金人以其用兵为言,遂罢。太学生诣阙上书,明其无罪,复官,又除知枢密院事,为河东、北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时方议和,诏止进兵,遂乞罢,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以专主战议落职。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充御营使。为主和派所沮,在位仅七十馀日而罢。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为徐俯等所劾,罢。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绍兴十年薨,年五十八。谥忠定。平生主战,负天下重望,屡起屡蹶。《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 【介绍】: 宋陵井监仁寿人,字迪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钦宗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乃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挂冠而去,自号扪膝居士。高宗即位,从京师趋行在,复为郎。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建炎二年,刷川纲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绍兴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书言蜀守备之策。改夔州路提点刑狱。因勾龙如渊荐,召对,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有《扪膝稿》。
全宋诗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寿(今属四川)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学究出身(《舆地纪胜》卷一五八)。钦宗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为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 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崇宁五年赐学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张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贺,汝砺扪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时称扪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为四川抚谕官,二年三月勒停。绍兴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十年正月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一年罢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著有《扪膝稿》。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孙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如远,号茅山居士。哲宗绍圣间居永州零陵(清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三首。
全宋诗
张昭远,号茅山居士。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居零陵,与澹岩长老了思有交。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六。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四○三
张昭远,自号茅山居士。绍兴初为宫使、徽猷阁待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66 【介绍】: 宋河南人,先世居赣州。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曾开弟。初入太学有声,授将仕郎,赐上舍出身。累除校书郎。高宗初历江西、浙西提刑。因兄力斥和议触怒秦桧,同被罢官。居上饶茶山寺七年。桧死,复官,累擢权礼部侍郎。绍兴末,金兵南下,上疏反对乞和。以通奉大夫致仕。卒谥文清。为文纯正雅健,尤工诗。有《经说》、《茶山集》。
全宋诗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历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复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为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
曾几(一○八四——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楙、开弟。以恩补将仕郎,试吏部中优等,擢国子正,为校书郎。靖康初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徙荆湖北路。以疾奉祠,起为广南西路运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忤秦桧意,提举道观历七年。寓居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桧死,起两浙东路提刑,知台州。召除直秘阁,授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时金人入侵,上疏力谏通使纳币。孝宗立,迁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五月卒于平江,年八十三,谥文清。几刚毅质直,笃于为义,素擅文名,著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茶山集》八卷)、《易释象》五卷、《论语义》二卷、杂论著若干卷。见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渭南文集》卷三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约1151 【介绍】: 宋齐州章丘人,号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赵明诚妻。工诗文,以词擅名。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之收藏研究。金人据中原,避乱南方。明诚病卒,流离江湖间,境遇孤苦。高宗绍兴二年,再适张汝舟,旋离异。晚年整理完成明诚所著《金石录》。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善白描。论词强调协律、典雅,反对以诗为词。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后人辑有《漱玉集》。今辑本有《李清照集》。
全宋诗
李清照(一○八四—?),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适当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馀(《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为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女,赵明诚妻。撰《词论》一篇,有《漱玉词》。
全宋文·卷三七九九
李清照(一○八四——?),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格非女。十八岁适赵明诚,后与其夫居青州、莱州。靖康之乱,渡江居建康。建炎三年明诚卒,清照避乱辗转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临安等地。卒于绍兴二十一年以后,年七十馀。清照工诗文词,尤以词擅名于世。事迹参见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李清照集校注》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吕好问子。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曾上书陈恢复大计。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又与赵鼎深相知,忤桧,被劾罢。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卒谥文清。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
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五
师讳正贤。潼川郪县陈氏子。本朝三陈之后。依三圣院海澄。得度具戒。游成都大慈寺。从重透法师。听经论般若。夙悟凡典籍。无巨细过目成诵。义亦顿晓。每有诘难。宿师高坐皆莫能答。谒正觉显禅师。一见知为众称经藏子者。大喜之。嘱令负荷正法眼。会圜悟禅师出世昭觉。造其室。闻举洞山麻三斤话。言下有省。圜悟勉之南询。即出关氐黄龙。参死心。时灵源居昭默堂。往来咨扣。久之趋宝峰。见湛堂。深蒙肯可。而疑未决。遂造龙门。佛眼一日室中举殷勤抱得旃檀树。师豁然大悟。佛眼可之曰。经藏子漏逗了也。自是间与师商略法藏渊奥。至会心要处。亹亹无尽。佛眼必称善。手书真牧。授以为号。其后再见圜悟。嘉其大成。或曰。拖犁拽把去。师内负多闻。外峻戒节。洎发明大事。愈益韬晦。绍兴初。妙喜以所居云门庵委师。继踵云门。迥绝人境之外。衲子裹粮从之。师每说法之暇。躬自荷锄播殖。清规凛然。紫微韩公驹钦重风道。赠以诗。略曰。上人一口吞诸佛。肯顾世上群儿愚。又曰。不须领众强自苦。一庵高卧真良图。圭竹庵每称。必曰。龙门一麟耳。十九年。南康归宗虚席。太守以礼致请。师坚卧不应。宝文李公公懋。尝问道于师。因就见同邑官协诚敦勉。不得已赴之。嗣法佛眼。僧问。选佛场开。愿闻法要。师云。三通鼓罢。一炷沉烟。与么□则皇恩佛恩一时普报。师云。脚跟下事作么生。云学人礼谢。师云。十万八千未是远。问。久默斯要。已泄真机。学人上来请师开示。师云。耳朵在什么处。曰。一句分明该万像。师云。分明底事作么生。曰。台星临照枯林。曰春。师云。换却你眼睛了也。曰。法灯和尚道本欲深。藏岩穴隐遁过时。盖为清凉有未了公案。出来为他了却。此意如何。师云。铁额铜头未透关。曰。果然作家师云。放你三十棒。曰。当时。有僧出云。如何是清凉未了底公案。法灯云。祖祢不了殃。及儿孙誵讹。在什么处。师云。一言截断千差路。曰。佛眼和尚道本欲抛掷。岩阿混同沙砾。苦为诸人敦逼。不免细说来由。且道与法灯是同是别。师云。你向什么处见佛眼。曰千圣同归一路行。师云。退步翻身子细看。曰。既到遮里。如何是佛眼未了底公案。师云。脑后看取。僧礼拜。师乃云。若向这里承当得彻。有什么事看他。玄沙不出岭。宝寿不渡河。得个什么。便千休万□歇。去云岩在百丈二十年。长庆在雪峰二十年。失个什么。便尔千辛万苦难会去。须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释迦老子也只道。我于然灯佛所。实无一法可得。然灯佛即与我授记。遂举拂子云。无量诸佛尽在拂子头上。为大众證明成佛了也。若唤作拂子。即被拂子碍。若不唤作拂子。亦被拂子碍。还透得么。如今有异方便。令大众普皆成佛去。乃云。若唤作拂子于法得自在。若不唤作拂子亦于法得自在。还承当得么。良久云。弹指圆成八万门。一超直入如来地。又曰。第一句如何道。汝等诸人。若向世界未成时。父母未生时。佛未出世。祖师未来时道得。已是第二句。第一句如何道。直饶你十成。道得未免。左之右之。所以万法本闲。而人自闹。文殊堂里万菩萨。即不问你。且道东海波斯鼻孔长多少。上堂横柱杖云。拄杖子横也。横亘十虚。包裹六趣。复竖云。拄杖子坚也。上穷碧落。下透风轮。良久云。不如休去。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掷拄杖下座。 上堂良久云。大众作么生。若也拟议。贤上座瞒诸人去也。打地和尚瞋他秘魔。岩主擎个叉儿。胡说乱说遂将一掴成齑粉散。在十方世界。还知么。举拂子云。而今却在拂子头上。说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还闻么。阎老子知得。遂云。贤上座你若相当去。不妨奇特。或不相当。总在我手里。只向他道。阎老子你也退步。摸索鼻孔看。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下堂。嘘两𡄔却大笑。又嘘一𡄔乃云。笑复嘘复。复笑清谈。哑子高𡄔。叫嘘复笑。笑复虚蟭。螟眼里马拖车。拈拄杖云。只遮从来无影杖。不相于处。也相于大众如何。良久云。直须师子吼。莫作野干鸣。阅五年。迁云居。法席之盛。卓冠诸方。衲子争为宣力。作新栋宇。一时贤士夫质疑问道。而参政张公寿法偈。往还倡和。相得尤深。二十九年七月五日。升座辞众。明日唱衣置供。又明日就浴更衣。遍访诸徒。勉以道。九日斋毕。集主事垂诫。末后跏趺而寂。寿七十六。﨟五十七。阇维舍利五色。合灵骨藏云居之东塔云门之汤源。师皃古而气刚。志大而心慈。平居若不能言者。至排邪破妄。决择宗乘。得乐说无碍辩才。浩然不见其涯涘。初居云门。峰顶高寒。草庐穿穴。雪霜满床。处之垂二。十年。𥙿如也。晚移云居。法席日盛。遮务繁剧。师提纲振领。应机酬酢。迎刃而解。至于常住之物豪发不□用。虽自所得衬利。犹以三分之一。归之常住。以补陪涉之费。出则芒鞋竹杖。居则弊衣粝食。其孤节苦行。以身律众。大抵与高庵相埒。而精严奉法。卑躬下人。毕世不易其度。著华严指南宝藏论发隐补僧史八书笔论一编。语录偈颂一卷。行于世。 赞曰。愚初著佛运通鉴二书成。即以呈师。答曰。比览佛运甚详。通鉴亦有史体。承谕有劝。吾兄将为三教统纪。鄙意辄究之。虽及年代治乱迁革。以至儒宗道教贤哲出没之迹。然非纪二教。但约其时。以明佛运耳。拙意欲吾兄去却图字。标为佛运统纪。以对释氏通鉴。不亦宜乎。又曰。深喜吾兄此段有补于宗教。至矣。大率佛祖闲邪禦侮。不必与之竟。但伸自理。彼自破矣。昔雁门法师超悟高忘如此。及正续传。复以寄答曰。辱寄僧宝正续。即勉病披味。足见吾兄。孜孜于此道。前传所遗。而能拾以补之。亦法门之大者。更俟参味其间妙处。当以为师也。呜呼师之言论。风旨笔墨。具在其宏范真风。昭融法通。虽片言只字之间。而体致如此。辄击之于篇。遮几具眼者。知所为书。无欺于神明焉。噫师之亡也。正法眼藏不在兹矣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士特,一字仕挺,号五峰居士。翁彦约子。徽宗政和中以荫补官,调宜章尉。朝臣交荐,改少府监丞,所奏皆朝廷急务。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时相怒其不附己,逐之,遂不复出。博学善文。有诗文集。
全宋诗
翁挺,字士特,号五峰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彦约子。徽宗政和中因季父彦国恩补官,调宜章尉,改侯官主簿。赴阙奏对,授少府监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考功员外郎,忤宰相,二年除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卒年五十馀。遗著由嗣子颍之编为《五峰居士集》二十卷,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其外兄李纲为之序,已佚。事见《梁溪集》卷一三八《五峰居士文集序》,《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二。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一三
翁挺,字士特,自号五峰居士,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彦约子。博学善属文,政和中以季父彦国恩补官,调郴州宜章尉,权类编御笔所、礼制局检讨官。建炎初诏赴阙,所陈皆朝廷急务,授少府监丞。二年勒停除名,编管邻州,遂不复出仕。有诗文集二十卷,李纲称其文雄深雅健,渊源浩博。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仁及,字颜厚,自号顺应居士,龙泉(今属浙江)人。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调永嘉县主簿,摄乐清县事。为明州、泰州教授,除诸王府直讲。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诸王府记室,权太子侍讲。高宗建炎初,主管洞霄宫。绍兴十年(一一四○)致仕。清同治《龙泉县志》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号东山居士。徽宗崇宁二年进士。擢监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张恢复中原,反对画江自守。历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除参知政事。未几罢知绍兴府,改福州。六年,复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后历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谥文靖。有《毗陵集》。
全宋诗
张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子固,一字全真,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进士,又举词学兼茂科。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擢监察御史。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迁御史中丞。四年,除参知政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出知绍兴府,改知福州。六年,再除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出知洪州。十年,改知绍兴府,以忤秦桧乞退奉祠。十四年,起知建康府,卒于任。谥文靖。著有《毗陵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五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张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简称武英殿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七七九
张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登崇宁元年进士第,再中词科。宣和末为监察御史,以忧去。建炎初免丧,复除监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三年,为起居郎、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擢翰林学士。九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五月,拜参知政事。绍兴元年八月罢。其后历知绍兴府、福州、平江府。六年十二月再拜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出知婺州,寻除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十年,移知绍兴府。十四年,为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次年卒,谥文靖。有《毗陵集》五十卷、奏议二十五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又见本集《四老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二。
章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元明,号嘿笑居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遭时离乱,栖迟九华。高宗初授主簿,再转为丞。时秦桧执政,欲以掌故处之,力辞,遂除武威军节度判官。后官至奉议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悟,字高庵,俗姓李,洋州(今陕西洋县)人。年十一得度,师事佛眼清远禅师。后住南康云居寺。《新续高僧传》四集有传。今录诗九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善悟号高庵。洋州李氏子。年十一得度。生有夙慧灵根自发。闻冲禅师举梁武帝问达磨因缘。如获旧物遽曰。我既廓然。何圣之有冲异其语勉之南询。遂谒龙门佛眼。一日有僧被蛇咬。佛眼问众曰。既是龙门为甚却被蛇咬。悟应声曰。果然现大人相。眼器之。后传此语至佛果。果曰。龙门有此僧。东山法道未寂寥。尔上堂心生种种法生。森罗万象纵横信手拈来。便用日轮午后三更。心灭种种法灭。四句百非路绝。直饶达磨出头也是眼中金屑。心生心灭是谁木人。携手同归。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
僧宝正续传·卷第四
禅师名善悟。生李氏。洋州兴道人也。舍家诵经。得度具戒。夙慧警敏。初闻冲禅师举达磨廓然无圣之语。即曰。我既廓然。何圣之有。冲奇其语。发之南询。周流舒蕲间。参叩宗匠。抵龙门见佛眼禅师。闻举云门语云。直得山河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知有全提。始得。师心有契遂依止焉。一夕佛眼谓曰。汝闻孤鸾对舞乎。昔有二鸾。每对舞。尝丧其一。止不复舞。智者以鉴向之。孤鸾顾见自影辄舞。师豁然悟。一日猫执鼠过前。佛眼指以示师。师曰。皖公山倒。佛眼喜之。因命分座说法。尝举德山夜参因缘曰。悟上座今夜亦不答话。或有僧出。只向道。你许多时。向甚处去来。佛眼动容曰。吾高枕矣。自是道声四驰。宣和初。出世吉州天宁。明年徙南康之云居。宗风大振。师性方严。语不妄发。以身循众。虽祁寒酷暑。必伴众。夜卧三椽下。有怠堕起不时者。必扣枕以警之。凡方丈服用之具皆虚设。而未尝御也。自号高庵。时泐潭祥禅师。雅自标置。大抵与师德望相埒。而苦节堪忍得众。则师过之。阅七年。圜悟禅师得旨住云居。有敕移师金山。以疾固辞。明年圜悟归蜀。南康守复师云居。寻以兵乱谢去。避地天台。寓居韶国师庵。绍兴二年。台州得旨。革浮山鸿福寺。为禅居。遴选大有道者𢌿之。郡守以屈师。师固辞。即请于朝。六月命下。师不获已诺之。时参徒裹粮而从者。尚以百数。一日举世尊垂入灭示𮌎前卐字因缘。乃披襟谓众。瞻仰取足。无令后悔。既而曰。吾衰矣。盖归故山之三塔乎。僧曰。方领浮山奈何。师曰。死可以住持而留邪。僧曰。几时可去。师曰。俟有人提草鞋即去。曰。某甲去得否。师曰。解插觜即得。僧曰。诺诺。师笑而止。七月一日。侍者趣办。行师不塔。明日昼寝起。语如平时。遽挥侍僧曰。去去。僧退。少选候之。则已趺坐而逝。住世五十有九。安居四十一夏。灵骨舍利一归云居之三塔。一葬浮山。祀为始祖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善悟,字高庵,洋州李氏子。生有夙慧,灵根自发。年十一得度,闻冲禅师举梁武帝问达摩因缘,如获旧物,遽曰:“我既廓然,何圣之有?”冲异其说,勉之南询,遂谒龙门佛眼。一日,有僧被蛇咬,佛眼问众曰:“既是龙门,为甚郤被蛇咬?”悟应声曰:“果然现大人相。”眼器之,后传此语至佛果,果曰:“龙门有此僧,东山法道殊未寂廖。”上堂:“心生种种法生,森罗万象纵横。信手拈来便用,日轮午后三更。心灭种种法灭,四句百非路绝。直饶达摩出头,也是眼中金屑。心生心灭是谁,木人携手同归。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