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苗栗市  拼音:miáo lì shì
城市名。位于苗栗丘陵局部盆地中,为苗栗县县治所在。街道狭长,纵贯铁路山线经此,并为公路交通中心,风景名胜有猫狸山公园。
《国语辞典》:胼胚种(胼胚种)  拼音:pián pēi zhǒng
表皮因受到连续刺激,而产生局部角质肥厚的情形。最常发生在手掌和脚底,大多能自然消失,也可用电烧、手术切除等治疗。
《国语辞典》:一部分  拼音:yī bù fèn
整体中的一个局部。如:「这篇课文老师只教了一部分,剩下的让同学们自行研读。」
《國語辭典》:风疹块(風疹塊)  拼音:fēng zhěn kuài
皮肤出现扁平状的水肿块斑,往往数小时内消退,并且有明显的发痒,但痊瘉后不会遗留痕迹。通常是因食物或药物过敏所致。参见「荨麻疹」条。
《漢語大詞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谓只注重事物的某个侧面或某一局部,而不顾及其它部分。《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漢語大詞典》:梗死
谓局部动脉堵塞,造成人体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多发生于心、肾、肺、脑等处。
《國語辭典》:冻疮(凍瘡)  拼音:dòng chuāng
病名。指因未达冰点所引起之局部皮肤血管异常收缩,产生之组织红肿,所形成的疮。
《國語辭典》:骨结核(骨結核)  拼音:gǔ jié hé
病名。一种结核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病。症状为局部疼痛、肌肉收缩、机能障碍、局部变形,并且会有消瘦、贫血、盗汗、发热等情形。也称为「骨痨」。
《國語辭典》:红肿(紅腫)  拼音:hóng zhǒng
肌肤肿大发炎的现象。
《國語辭典》:病灶  拼音:bìng zào
疾病在身体组织中的发源处。
《國語辭典》:斑秃(斑禿)  拼音:bān tū
病名。一种皮肤病。部分头发突然脱落,经过一段时期,能自然痊瘉。也称为「鬼剃头」、「圆秃」。
《國語辭典》:打小算盘(打小算盤)  拼音:dǎ xiǎo suàn pán
在小节小事上精打细算。《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有些会打小算盘的人,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两的,如今只消一百块钱,化上七十多两银子,也甚觉得冠冕。」也作「打细算盘」。
《國語辭典》:单瘫(單癱)  拼音:dān tān
病名。四肢中的一肢出现瘫痪,可由周围神经病变或中枢神经病变引起。
《漢語大詞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比喻做事缺少全局观点,忙于局部应付。如:过去,这个大队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面貌改变不大。
《國語辭典》:充血  拼音:chōng xiě
局部的动脉或毛细管因受刺激而引起血量增加、血流加速的现象,称为「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