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百尺竿头
【佛学大辞典】
(杂语)喻极高也。传灯录招贤大师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谓已造其极,更须增添功夫,向上进一步也。
戒尺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两小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而稍大,把上者向下击之使鸣,专于受戒用之,故云戒尺。敕修清规沙弥得度曰:「设戒师座机,与住持分手,机上安香烛手铝戒尺。」
界尺
【佛学大辞典】
(物名)文房之具。以引罫线兼镇纸幅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俗语佛源】
是可以广泛应用多方面的比喻。百尺竿头,百尽高的竿子顶端,指极高处。用以勉励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语本《景德传灯录·湖南长沙景岑禅师》:「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原文是「百丈」,后人为易解改「丈」为「尺」。)前云「竿头」,意在「不动」;后云「进步」,意在「十方」。后文「师又有劝学偈云: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禅师愿达南泉去,满月青山万万秋。」后人沿用为成语,意在更求上进。宋·朱熹《答巩仲至》:「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又茅盾《漫谈文艺创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禹振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俗语佛源】
道,指「道行」。魔,梵语mara,指一切扰乱身心,妨害修行者。《魔逆经》指出:「其精进者,乃为魔求其便;若懈怠者,彼当奈何。」释迦太子成道前夕,坐于菩提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其时天界魔宫震动,魔王波旬先率魔军进行威吓,又遣魔女进行引诱,均以失败告终。在修行中降伏魔事主要是靠「智慧」。正如隋·智顗指出:「转魔事为佛事,即巧慧。」应知一切善恶境界,均是唯心所现。「但了惟心,见无所见。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俗语用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如清·谭嗣同《仁学》:「算学盛而愈多难取之题,治理盛而愈多难防之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然反而观之,向使不进,乃并此阻而不可得。是阻者进之验,弊者治之效也。」也作「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如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到得登峰,则魔自退。」有时也反其意而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谓总有压倒胜过对手的一招。如雪克《战斗的青春》第八章五:「敌人魔高一尺,我就来个道高一丈。」(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