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丈尺
尺纸
书尺
径尺
三尺雪
尺箠
万尺
尺布
寸尺
尺天
尺八
三尺水
绳尺
尺半
尺泽
《漢語大詞典》:丈尺
(1).谓以丈、尺为单位来计量。《淮南子·泰族训》:“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太山不可丈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
(2).喻深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仰视巖石松树,鬱鬱苍苍,如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3).比喻侷促的境地。楚辞·严忌〈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朱熹 集注:“丈尺,言行於丈尺之下也。”
《漢語大詞典》:尺纸(尺紙)
(1).信函。 南朝 梁 沈约 《〈宋书〉自序》:“復裁少字,宣志於 璞 ,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 宋 司马光 《送导江李主簿君俞》诗:“西风时有意,尺纸慰离羣。”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二:“尺纸不復到门下,非敢慢也,势固如此。”
(2).指篇幅短小的文字。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其亦何惜须臾之听,尺纸之议,博问而极陈之,使其事白,固有补於天下,不独一时为 宗旦 发也。”
(3).小幅纸张。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唐彦猷谈奉得达二帖赞》:“遒媚之观,在此尺纸。”
《漢語大詞典》:书尺(書尺)
(1).尺牍,书信。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日用斗面为糊以供缄封:“ 顺宗 时, 刘禹锡 干预大权,门吏接书尺日数千。”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2).文具名。即书镇。 明 朱之蕃 有《书尺》诗。参见“ 书镇 ”。
《國語辭典》:书镇(書鎮)  拼音:shū zhèn
镇压纸张或书籍的文具。多用铜、铁、玉、石等制成。也称为「镇纸」、「镇尺」。
分類:文具
《漢語大詞典》:径尺(徑尺)
直径一尺。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其可以自随者,莫如书画。然径尺之影,一览无餘,画之缺点一;但有形式,而无精神,画之缺点二。”
《漢語大詞典》:三尺雪
喻剑。《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高皇 手提三尺雪, 芒碭 白蛇夜流血。”
分類:
《漢語大詞典》:尺箠
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诗:“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骈字类编》:万尺(万尺)
唐 李端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漢語大詞典》:尺布
(1).一尺布,极言其少。墨子·鲁问:“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 李白 《北上行》:“尺布不掩体,皮肤枯剧桑。”
(2).见“ 尺布斗粟 ”。
分類:一尺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寸尺
(1).泛指长短。《淮南子·氾论训》:“譬犹 师旷 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
(2).喻微小。 宋 苏轼 《谢馆职启》:“欲办大事,务兼寸尺之长;将求多闻,故引涓埃之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洪稚存 题某官《散賑图》云:君今所补非寸尺,不见遗黎活百千。”
分類:微小长短
《骈字类编》:尺天
唐 杜甫 洗兵马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國語辭典》:尺八  拼音:chǐ bā
乐器名:(1)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一种箫管。直吹,管身六孔,旁有一孔,加竹膜。长一尺八寸而得名。近似南管中所使用的洞箫。(2)日本传统吹管乐器。唐朝时传入,后来逐渐兴旺,成为普遍的传统乐器之一。面四孔,背一孔。
《漢語大詞典》:三尺水
喻剑。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 吴 潭斩龙子。”
分類:
《國語辭典》:绳尺(繩尺)  拼音:shéng chǐ
工匠取直、丈量的工具。比喻法度。《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
《漢語大詞典》:尺半
(1).一尺之半,即半尺。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 阳羡 溪光逗苍玉,尺半健鯽烟中跳。” 清 鲁一同 《拉粮船》诗:“红白绣鞵尺半长,三年辞家别爷娘。”
(2).一尺半。 宋 洪适 《渔家傲》词:“波心举网星光乱,跃出鲤鱼长尺半。”
分類:一尺
《國語辭典》:尺泽(尺澤)  拼音:chǐ zé
1.小水池。《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2.手脉的一部分,位于前臂内侧,诊脉时第三指所按之处。也称为「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