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尸罗跛陀罗
尸罗不清净
尸罗阿迭多
尸罗波罗蜜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天人散花尸上
文殊尸利行经
加尸
死尸
拘尸那
拘尸那揭罗
阿尸罗婆那
姑尸草
帛尸梨蜜多罗
佛类词典(续上)
尸罗拔陀提尸罗跛陀罗
尸罗不清净
尸罗阿迭多
尸罗波罗蜜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天人散花尸上
文殊尸利行经
加尸
死尸
拘尸那
拘尸那揭罗
阿尸罗婆那
姑尸草
帛尸梨蜜多罗
尸罗拔陀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dhadra,晋译曰戒贤。太子名。见贤愚经六。
(人名)S/iladhadra,晋译曰戒贤。太子名。见贤愚经六。
尸罗跛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bhadra,译曰戒贤。论师名。(参见:戒贤)
(人名)S/ilabhadra,译曰戒贤。论师名。(参见:戒贤)
尸罗不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林章表无表章曰:「定道得缘者,经中说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又万善同归集曰:「经曰: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谓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成就也。天台之止观四反之,而谓「尸罗清净三昧现前。」又,唐高僧传廿二曰:「释真慧隋开皇十二年出家,受具大通寺诸禅师。禅师曰:尸罗不净,三昧无由。」可知此二句为陈隋之间所盛唱者。
【佛学常见辞汇】
言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能成就。
(术语)义林章表无表章曰:「定道得缘者,经中说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又万善同归集曰:「经曰: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谓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成就也。天台之止观四反之,而谓「尸罗清净三昧现前。」又,唐高僧传廿二曰:「释真慧隋开皇十二年出家,受具大通寺诸禅师。禅师曰:尸罗不净,三昧无由。」可知此二句为陈隋之间所盛唱者。
【佛学常见辞汇】
言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能成就。
尸罗阿迭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ditya,译曰戒日。(参见:戒日王)
(人名)S/i^la%ditya,译曰戒日。(参见:戒日王)
戒日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ditya,中印度,羯若鞠阇国Kanya%kubja,曲女城之王,本为吠奢种。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译言喜增。及兄王为邻国之王所杀。嗣兄为王,号尸罗阿迭多。唐译戒日。立六年复兄之雠,臣五印度,有象军六万马军六万,垂三十年兵戈不起,政教和平。于五印度城邑建立精舍,设饮食医药,施诸穷贫而周给之,于圣迹之处并立伽蓝。又五岁一设无遮大会,竭府库而施一切,岁一集诸国沙门,三七日中以四事供养,庄严法座,而校其优劣褒贬淑慝唐玄奘于此时渡天,王之大会设于曲女城遇其盛事。见西域记五。王,有八大灵塔梵赞之著,一卷,宋法贤译。
(人名)S/i^la%ditya,中印度,羯若鞠阇国Kanya%kubja,曲女城之王,本为吠奢种。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译言喜增。及兄王为邻国之王所杀。嗣兄为王,号尸罗阿迭多。唐译戒日。立六年复兄之雠,臣五印度,有象军六万马军六万,垂三十年兵戈不起,政教和平。于五印度城邑建立精舍,设饮食医药,施诸穷贫而周给之,于圣迹之处并立伽蓝。又五岁一设无遮大会,竭府库而施一切,岁一集诸国沙门,三七日中以四事供养,庄严法座,而校其优劣褒贬淑慝唐玄奘于此时渡天,王之大会设于曲女城遇其盛事。见西域记五。王,有八大灵塔梵赞之著,一卷,宋法贤译。
尸罗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术语)S/i^la-Pa%ramita%,六波罗蜜又十波罗蜜之一。持戒之行也。(参见:波罗蜜)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清凉。谓离热恼,得清凉故。亦云防止,谓调练三业,止过防非,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也。又戒经云:菩萨具持众戒,而无所著,是名尸罗波罗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术语)S/i^la-Pa%ramita%,六波罗蜜又十波罗蜜之一。持戒之行也。(参见:波罗蜜)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清凉。谓离热恼,得清凉故。亦云防止,谓调练三业,止过防非,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也。又戒经云:菩萨具持众戒,而无所著,是名尸罗波罗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戒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清凉。以能除破戒热恼故也。谓菩萨持戒,则能庄严一切所修善法,而具足一切诸相应戒也。(相应戒者,谓与戒法相应也。)
(术语)六种戒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清凉。以能除破戒热恼故也。谓菩萨持戒,则能庄严一切所修善法,而具足一切诸相应戒也。(相应戒者,谓与戒法相应也。)
天人散花尸上
【佛学大辞典】
(传说)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三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复见一死人。天神来下,散华于死人尸上,以手摩挲之。行人问言:观君似是天,何故摩挲是死尸?答曰:是我故身,生时之日孝顺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尊,承受师父之教,令我神得生天,皆是故身之恩,是以来报之耳。」
(传说)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三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复见一死人。天神来下,散华于死人尸上,以手摩挲之。行人问言:观君似是天,何故摩挲是死尸?答曰:是我故身,生时之日孝顺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尊,承受师父之教,令我神得生天,皆是故身之恩,是以来报之耳。」
文殊尸利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
加尸
【佛学大辞典】
(饮食)Ka%s/a,Ka%s/i,又作加私,迦尸。药名。译曰光,玄应音义三曰:「加尸亦作迦尸,此译云光,言有光泽也。」同十曰:「迦私此云光,能发光,药名也。」
(饮食)Ka%s/a,Ka%s/i,又作加私,迦尸。药名。译曰光,玄应音义三曰:「加尸亦作迦尸,此译云光,言有光泽也。」同十曰:「迦私此云光,能发光,药名也。」
死尸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犯罪之比丘。比丘犯四重罪,则既断比丘之生命,与死尸均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众僧大海中,结戒为畔际。若有破戒者,修不在僧众。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金光明文句三曰:「此则佛海死尸,华园烂肉,此四重人,应须忏悔除灭业障。」
(譬喻)以譬犯罪之比丘。比丘犯四重罪,则既断比丘之生命,与死尸均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众僧大海中,结戒为畔际。若有破戒者,修不在僧众。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金光明文句三曰:「此则佛海死尸,华园烂肉,此四重人,应须忏悔除灭业障。」
拘尸那
【佛学大辞典】
(地名)Kus/inagara,又曰俱尸那,拘夷那竭,究施,拘尸那竭,拘尸那揭罗。城名。译言角城,茅城等。是世尊入灭之处。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拘尸那,旧经中,或作拘夷那竭,又作究施城。那者,以梵语那迦啰,此云城也,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涅槃经会疏一曰:「拘尸那,云无翻,有多义故。或云角城,具三角故。或云茅城,草覆城故。又云仙人城。」西域记六曰:「拘尸那揭罗国。」拘尸那揭罗,译曰上茅,或不与矩奢揭罗补罗Kus/a%ga%rapura混同。上茅城为摩揭陀旧城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
(地名)Kus/inagara,又曰俱尸那,拘夷那竭,究施,拘尸那竭,拘尸那揭罗。城名。译言角城,茅城等。是世尊入灭之处。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拘尸那,旧经中,或作拘夷那竭,又作究施城。那者,以梵语那迦啰,此云城也,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涅槃经会疏一曰:「拘尸那,云无翻,有多义故。或云角城,具三角故。或云茅城,草覆城故。又云仙人城。」西域记六曰:「拘尸那揭罗国。」拘尸那揭罗,译曰上茅,或不与矩奢揭罗补罗Kus/a%ga%rapura混同。上茅城为摩揭陀旧城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
拘尸那揭罗
【佛学大辞典】
(地名)城名。拘尸那之正音。
(地名)城名。拘尸那之正音。
阿尸罗婆那
【佛学大辞典】
(杂名)Abhijit,星宿名。译曰女宿。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六。
(杂名)Abhijit,星宿名。译曰女宿。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六。
姑尸草
【佛学大辞典】
(植物)译曰吉祥草。姑尸是Kus/a之音。(参见:吉祥草)
(植物)译曰吉祥草。姑尸是Kus/a之音。(参见:吉祥草)
吉祥草
【佛学大辞典】
(植物)梵名姑奢,又作俱舒,矩尸,译言上茆、茆草,或牺牲草。吉祥童子所奉之草,故曰吉祥草。佛敷之为座以成佛。七帖见闻五末曰:「一义云:茅草头似剑,魔王见之,剑上坐思成怖畏,去此草名智剑草(云云)。一义云:此草敷精舍,去不净,七尺也,佛为去烦恼不净用之也(云云)。一义云:此草吸物热,仍以空观草,吸烦恼热事表。」与「吉祥茅」同,Kus/a。
(植物)梵名姑奢,又作俱舒,矩尸,译言上茆、茆草,或牺牲草。吉祥童子所奉之草,故曰吉祥草。佛敷之为座以成佛。七帖见闻五末曰:「一义云:茅草头似剑,魔王见之,剑上坐思成怖畏,去此草名智剑草(云云)。一义云:此草敷精舍,去不净,七尺也,佛为去烦恼不净用之也(云云)。一义云:此草吸物热,仍以空观草,吸烦恼热事表。」与「吉祥茅」同,Kus/a。
帛尸梨蜜多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rimitra,又作帛尸黎蜜多罗,西域三藏名,译曰吉友。梁高僧传一曰:「帛尸黎蜜多罗,此云吉友。」帛者应为西域国名之略。
(人名)Srimitra,又作帛尸黎蜜多罗,西域三藏名,译曰吉友。梁高僧传一曰:「帛尸黎蜜多罗,此云吉友。」帛者应为西域国名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