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尸梨伽那
尸弃
尸弃佛
尸弃那
尸弃毗
尸摩赊那
尸赖拿伐底
尸罗
尸罗四义
尸罗幢
尸罗清净
尸罗钵颇
尸罗达磨
尸罗跋提
佛类词典(续上)
尸城尸梨伽那
尸弃
尸弃佛
尸弃那
尸弃毗
尸摩赊那
尸赖拿伐底
尸罗
尸罗四义
尸罗幢
尸罗清净
尸罗钵颇
尸罗达磨
尸罗跋提
尸城
【佛学大辞典】
(地名)拘尸那城之略。佛入灭处也。
【佛学常见辞汇】
拘尸那拉城的简称,为佛入灭之处。
(地名)拘尸那城之略。佛入灭处也。
【佛学常见辞汇】
拘尸那拉城的简称,为佛入灭之处。
尸梨伽那
【佛学大辞典】
(佛名)S/rigun!a,译作厚德。佛之别号。智度论二曰:「尸梨伽那,秦言厚德。」
(佛名)S/rigun!a,译作厚德。佛之别号。智度论二曰:「尸梨伽那,秦言厚德。」
尸弃
【佛学大辞典】
(佛名)S/ikhin,又作式,式弃,式诘。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三作剌那尸弃Ratnas/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诘。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为初僧祇。」二、过去七佛中之第二佛也。同九曰:「贤劫之前第三十一劫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中略)贤劫中有四佛。(中略)四名释迦牟尼。」华严疏钞十六上曰:「尸弃亦云尸弃那,此云持髻。」梵网述记上曰:「尸弃亦名式,此云胜,亦名最上。」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式诘。」【又】大梵天王之名。译曰顶髻或火,以入火光定而断欲惑也,又以此天为劫末大火灾之顶上也。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唤天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两人。依释论正以尸弃为王,今经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法华玄赞二曰:「尸弃者火灾顶,即初禅主,火灾之灾顶故。」
(佛名)S/ikhin,又作式,式弃,式诘。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三作剌那尸弃Ratnas/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诘。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为初僧祇。」二、过去七佛中之第二佛也。同九曰:「贤劫之前第三十一劫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中略)贤劫中有四佛。(中略)四名释迦牟尼。」华严疏钞十六上曰:「尸弃亦云尸弃那,此云持髻。」梵网述记上曰:「尸弃亦名式,此云胜,亦名最上。」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式诘。」【又】大梵天王之名。译曰顶髻或火,以入火光定而断欲惑也,又以此天为劫末大火灾之顶上也。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唤天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两人。依释论正以尸弃为王,今经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法华玄赞二曰:「尸弃者火灾顶,即初禅主,火灾之灾顶故。」
尸弃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尸弃)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佛中的第二尊佛。
【三藏法数】
梵语尸弃,华言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佛名)(参见:尸弃)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佛中的第二尊佛。
【三藏法数】
梵语尸弃,华言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尸弃那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尸弃)
(佛名)(参见:尸弃)
尸弃毗
【佛学大辞典】
(佛名)乐神名。慧琳音义十二曰:「尸弃毗,音乐天名也,部属东方持国天王也。」
(佛名)乐神名。慧琳音义十二曰:「尸弃毗,音乐天名也,部属东方持国天王也。」
尸摩赊那
【佛学大辞典】
(地名)译作弃尸人墓。梵S/mas/a%na(As/mas/a%yana),又云尸陀S/itavat林。见法显传。
(地名)译作弃尸人墓。梵S/mas/a%na(As/mas/a%yana),又云尸陀S/itavat林。见法显传。
尸赖拿伐底
【佛学大辞典】
(地名)Hiran!yavati,世尊涅槃处之河名。即金河也。
(地名)Hiran!yavati,世尊涅槃处之河名。即金河也。
尸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S/ila,又云尸怛罗,正译曰清凉,傍译曰戒。身口意三业之罪恶,能使行人焚烧热恼,戒能消息其热恼,故名清凉。又,旧译曰性善。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之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为戒。」义林章三本曰:「尸罗梵语,此言清凉。」华严玄谈三曰:「或名尸罗,具云翅怛罗,此云清凉,离热恼因得清凉果故。」行事钞中一曰:「尸罗此翻为戒。」智度论十三曰:「尸罗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清凉或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止得。谓能止恶、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止身口意诸不善业故也。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术语)S/ila,又云尸怛罗,正译曰清凉,傍译曰戒。身口意三业之罪恶,能使行人焚烧热恼,戒能消息其热恼,故名清凉。又,旧译曰性善。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之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为戒。」义林章三本曰:「尸罗梵语,此言清凉。」华严玄谈三曰:「或名尸罗,具云翅怛罗,此云清凉,离热恼因得清凉果故。」行事钞中一曰:「尸罗此翻为戒。」智度论十三曰:「尸罗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清凉或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止得。谓能止恶、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止身口意诸不善业故也。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尸罗四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清凉、安隐、安静、寂灭四义也。心离热恼,为他世之乐因,以能建立止观,得涅槃之乐因也。
(名数)清凉、安隐、安静、寂灭四义也。心离热恼,为他世之乐因,以能建立止观,得涅槃之乐因也。
尸罗幢
【佛学大辞典】
(物名)以清凉宝玉而造之幢也。慧苑音义上曰:「按梵语云,尸罗此曰清凉。若云誐罗幢。此翻为玉。以玉为幢,名尸罗幢。」
(物名)以清凉宝玉而造之幢也。慧苑音义上曰:「按梵语云,尸罗此曰清凉。若云誐罗幢。此翻为玉。以玉为幢,名尸罗幢。」
尸罗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止观四曰:「尸罗清净三昧现前。」(参见:尸罗不清净)
(术语)止观四曰:「尸罗清净三昧现前。」(参见:尸罗不清净)
尸罗钵颇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prabha,译曰戒光。道琳法师在梵之名也。见求法高僧传下。
(人名)S/ilaprabha,译曰戒光。道琳法师在梵之名也。见求法高僧传下。
尸罗达磨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dharma,译作戒法。于阗国沙门名。见宋僧传三。
(人名)S/iladharma,译作戒法。于阗国沙门名。见宋僧传三。
尸罗跋提
【佛学大辞典】
(地名)城名。(参见:舍卫)
(地名)城名。(参见: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