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东韵》:尤工
梁书刘孝绰传高祖为藉田诗先示孝绰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以孝绰尤工即日有敕起为西中郎湘东王咨议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
《國語辭典》:怨尤  拼音:yuàn yóu
怨恨责怪。《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南朝梁。何逊〈还渡五洲〉诗:「方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
《國語辭典》:效尤  拼音:xiào yóu
故意仿效他人错误的行为。《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悲哉!彼徒见人皆相诳,从而效尤。不知天道好还,善诳者终遇诳也。」
分類:仿效不好
《漢語大詞典》:殊尤
(1).特别奇异。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未有殊尤絶迹,可考於今者也。” 清 赵翼 《孙介眉招食鲢鱼头羹》诗:“负此殊尤秘不得,张腮鼓颊突两眸。”
(2).特别优异。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因草为号者质陋,拆蒲而书者体柔。彼皆琐细,此实殊尤,是以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作银钩。” 宋 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札子状》:“是以明君善用人者,博访远举,拔其殊尤。” 清 林则徐 《广东粤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矧当大比之年,宜有殊尤之选。”
《韵府拾遗 铣韵》:尤善
南史萧子显传子显子序恺并少知名先是太学博士顾野王奉令撰玉篇简文嫌其书详略未当以恺博学于文字尤善使更与学士删改
《韵府拾遗 陌韵》:尤剧(尤剧)
齐书高帝纪建元二年春正月戊戌诏曰昔岁水旱曲赦丹阳二吴义兴四郡遭水尤剧之县官长局吏应共偿备外详所除宥
《韵府拾遗 尤韵》:人尤
诗许人尤之众稚且狂元好问诗为花添瘦任人尤
《国语辞典》:尤人  拼音:yóu rén
埋怨他人。如:「怨天尤人」。《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分类:埋怨他人
《漢語大詞典》:无尤(無尤)
(1).没有过失。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奉礼度以战兢,及亲疎而无尤者,良人也。”
(2).不加谴罪。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祀:“天无尤焉,而辞顺恭,宜可喜也。”
没有过失。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晋书·挚虞传》:“若推之於物则无忤,求之於身则无尤,万物理顺,内外咸宜。”无,一本作“ 无 ”。
《國語辭典》:尤其  拼音:yóu qí
格外、更加。《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大石崖、金狗洞一带的苗子,尤其可恶。」《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班子里有一个叫桂枝的,伯集尤其同他要好。」
《漢語大詞典》:尤苦
苛责;污蔑。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而 魏收 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 浦起龙 通释:“尤苦,谓污衊之。”
分類:苛责污蔑
《漢語大詞典》:寡尤
(1).少犯过错。论语·为政:“子曰:‘多闻闕疑,慎言其餘,则寡尤。’”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尤,过也。疑则闕之,其餘不疑,犹慎言之,则少过。” 明 陈子龙 《五言杂诗》之十:“履绳思寡尤,超方鲜奇策。”
(2).缺点很少。 晋 陆机 《文赋》:“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國語辭典》:尤悔  拼音:yóu huǐ
怨恨、懊悔。《汉书。卷一○○。叙传下》:「疑殆匪阙,违众迕世,浅为尤悔,深作敦害。」
分類:过失悔恨
《國語辭典》:石尤风(石尤風)  拼音:shí yóu fēng
相传石氏女与其夫尤郎情好甚笃,尤郎将远行从商,石氏劝阻未成。其夫既出,久而未归,石氏思夫甚深,转为重疾,临终时长叹说:「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江湖纪闻》。后因以喻逆风、飓风。南朝宋。孝武帝 丁督让歌六首之五:「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唐。陈子昂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诗:「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也作「石邮风」。
《漢語大詞典》:过尤(過尤)
过失;过错。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汝更脩何善,赎此过尤。” 宋 范仲淹 《谢传宣表》:“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