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新手  拼音:xīn shǒu
初次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如:「就一个新手来说,毅力相当重要。」
《国语辞典》:燔黍  拼音:fán shǔ
古时炊爨尚未用釜甑,将黍米放在烧石上烤熟而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燔黍食稗,而熚豚以相飨。」
《漢語大詞典》:画债(畫債)
允诺为人作画,尚未兑现,有如负债在身,故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此楼乃名妓 香君 梳妆之所,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云烟,应酬画债。”
《漢語大詞典》:半丁
指岁数尚未达到全丁年龄的人。《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宋书·王弘传》:“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丁。”
《漢語大詞典》:胎夭
指刚出生及尚未出生的小动物。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毋杀孩虫胎夭飞鸟。” 孔颖达 疏:“胎,谓在腹中未出;夭,为生而已出者。”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仁化洽孩虫,德令禁胎夭。”
《國語辭典》:在逃  拼音:zài táo
正在逃脱中。《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照提》:「事发在逃,难以质审,虽未举照,应存其案,以俟获审者,一也。」
《国语辞典》:生布  拼音:shēng bù
尚未加工染色的白布。《水浒传》第一五回:「这阮小七头戴一顶遮日黑箬笠,身上穿个棋子布背心,腰系著一条生布裙。」
《漢語大詞典》:郊牛
古帝王郊祭时尚未卜日祭祀的牛。春秋·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 杨伯峻 注:“郊祭必先择牛而卜之,吉则养之,然后卜郊祭之日。未卜日以前谓之牛,既卜日之后改曰牲……此曰‘郊牛’,是尚未卜日可知。”
《漢語大詞典》:把拱
尚未成材的树木。喻小的才能。 宋 苏轼 《送周正孺知东川》诗:“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
《漢語大詞典》:冥兆
指天意神旨注定之初而尚未明白显示的时候。晋书·王敦传论:“ 琅邪 之初镇 建鄴 ,龙德犹潜,虽当璧膺图预定於冥兆,丰功厚利未被於黎氓。”《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命也者,自天之命也,定於冥兆,终然不变。” 李善 注:“ 祖台 之论命曰:存亡寿夭,咸定冥初。” 刘良 注:“冥,昧也;兆,始也。言命定之於冥昧之始。”
《漢語大詞典》:黄秧
(1).晚稻。《中国歌谣资料·又出太阳又下雨》:“又出太阳又下雨,栽了黄秧吃白米。”《中国谚语资料·农谚》:“大暑种黄秧,立秋种苗秧。”原注:“黄秧,晚稻,直接育在田里。”
(2). 江 南农村称刚插不久尚未返青的秧苗。
《国语辞典》:禾槁  拼音:hé gǎo
尚未割除的谷类茎秆。
《漢語大詞典》:白衣士
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唐 韦应物 《云阳馆怀谷口》诗:“念昔白衣士,结庐在 石门 。”参见“ 白衣 ”。
《國語辭典》:白衣  拼音: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漢語大詞典》:笔债(筆債)
指应人约请而尚未完成的文墨之事。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我有些笔债未完,叫他先去,如今文字完了,不免也去走一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通讯(覆魏猛克)》:“三日的来信收到了,适值还完了一批笔债,所以想来写几句。”
《國語辭典》:笋条(筍條)  拼音:sǔn tiáo
竹根所生的嫩芽。可用以比喻人年少、年轻。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刬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