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灰  拼音:xīn huī
心若死灰。比喻失望到了极点。唐。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漢語大詞典》:行尘(行塵)
行走时扬起的尘埃。常用以形容远行者。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唐 王维 《观别者》诗:“车从望不见,时时起行尘。” 宋 吴元扆 《冬日赴郡旅怀漫赋》诗:“雁引乡心切,灯偏旅夜亲。高堂应倚杖,落日望行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晤 佟 进士 濬 ,言其母 赵夫人 苦节能诗,《祭灶》云:‘再拜东厨司命神,聊将清水饯行尘。年年破屋多灰土,须恕夫亡子幼人。’”
《國語辭典》:灰尘(灰塵)  拼音:huī chén
尘土、尘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途间一人,头带毡笠,身背皮囊,满身灰尘,是个惯走长路的模样。」
《國語辭典》:星云(星雲)  拼音:xīng yún
由星际物质聚集而成的云气。
《漢語大詞典》:拂子
(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國語辭典》:拂尘(拂塵)  拼音:fú chén
1.抖落或拂拭尘垢。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2.拂拭尘埃的用具。《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著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3.欢迎的宴会。犹洗尘。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于私宅,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
《漢語大詞典》:埃氛
尘埃弥漫的大气。喻污浊的尘世。 唐 独孤申叔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精庐残夜景,天宇灭埃氛。”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 蓬 瀛 宫闕隔埃氛,帝乐天香似许闻。” 明 宋濂 《西天僧禅师诰》:“不惮山川险阻,直抵 中华 ,衝大磧之埃氛,度流沙之莽苍,其志可谓坚且确矣。”
《漢語大詞典》:尘烟(塵烟)
尘埃烟雾。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五方观者聚中京,四合尘烟涨 洛城 。”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陆军军乐队的奏乐声、人噪声、拍掌声、喝彩声,人头在尘烟中乱涌,一直要涌到夜半。”
分類:尘埃烟雾
《國語辭典》:飙尘(飆塵)  拼音:biāo chén
因狂风吹起而飞扬的尘土。《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宋书。卷五一。宗室列传。临川烈武王道规》:「万里神行,飙尘不起。农商野庐,边城偃柝。」
《漢語大詞典》:蛛尘(蛛塵)
蛛网尘埃。 宋 杨万里 《黄雀食新》诗:“三日荔枝香味变,况开酱瓿拂蛛尘。”
分類:蛛网尘埃
《漢語大詞典》:隙尘(隙塵)
(1).指在透过隙缝的光柱中游动的尘埃。 唐 卢纶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一留寒殿殿将坏,唯有幽光通隙尘。”
(2).比喻微不足道或稍纵即逝的事物。
《國語辭典》:飘尘(飄塵)  拼音:piāo chén
指浮尘。如:「飘尘污染」。
《漢語大詞典》:一窖尘(一窖塵)
一穴尘埃。常指人世一切皆如一窖尘土,终至全消。 唐 罗隐 《焚书坑》:“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宋 范成大 《元日谒锺山宝公塔》诗:“君看 王 谢 墩边地,今古功名一窖尘。”
《漢語大詞典》:欲尘(欲塵)
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大智度论卷十七:“禪为清净水,能洗诸欲尘。”参见“ 五欲 ”、“ 六尘 ”。
《漢語大詞典》:滚尘(滚塵)
翻滚的尘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人都説养马成群,滚尘不定。”
分類:翻滚尘埃
《漢語大詞典》:幕幕
(1).覆布周密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南朝 梁武帝 《青青河畔草》诗:“幕幕绣户丝,悠悠怀昔期。”
(2).纷布貌,常指尘埃。 唐 常浩 《寄远》:“可怜荧荧玉镜臺,尘飞幕幕几时开?”
(3).浓郁貌。 唐 无名氏 《杂诗》:“红粉尚留香幕幕,碧云初断信沉沉。”
分類:浓郁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