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超然远引(超然远引)  拼音:chāo rán yuǎn yǐn
旷达澹泊,远离尘世。清。姚鼐〈伍子胥论〉:「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也作「超然远举」。
《国语辞典》:超然远举(超然远举)  拼音:chāo rán yuǎn jǔ
旷达澹泊,远离尘世。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也作「超然远引」。
《国语辞典》:超尘出俗(超尘出俗)  拼音:chāo chén chū sú
超脱尘世,不同于流俗。《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孟明登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也作「绝尘拔俗」。
《国语辞典》:城市山林  拼音:chéng shì shān lín
尘世中幽闲僻静的处所。《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閒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
《漢語大詞典》:遁迹黄冠(遁跡黄冠)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 日本 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漢語大詞典》:遁迹桑门(遁跡桑門)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清 钮琇 觚賸·树怪:“ 石涛 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门,结茅於 徽 之 黄山 。”
《國語辭典》:遁入空门(遁入空門)  拼音:dùn rù kōng mén
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如:「他不再留恋富贵,决定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漢語大詞典》:惑箭
佛教指尘世之烦恼,谓其害如箭之着身,故名。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覆簣菩萨之道,滥觴正觉之源,除惑箭而断爱枝,销恚刀而解疑网。” 唐 白居易 《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随根説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
《國語辭典》:别有洞天(別有洞天)  拼音:bié yǒu dòng tiān
洞天,道教称神仙所居住的名山胜境,常和福地连称。「别有洞天」指风景极为秀丽,引人入胜。《镜花缘》第九八回:「阳衍进了巴刀阵,但觉香风习习,花气溶溶。林间鸣鸟宛转,池内游鱼盘旋,各处尽是画栋雕梁,珠帘绮户,那派艳丽光景,竟是别有洞天。」
《漢語大詞典》:禅絮沾泥(禪絮沾泥)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花月痕》第四九回:“ 兰香 来无定处, 緑蘂 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禪絮沾泥,当不復悔偷灵药。”参见“ 沾泥絮 ”。
《國語辭典》:沾泥絮(霑泥絮)  拼音:zhān ní xù
柳絮沾上尘泥即不再飞扬。比喻心境空灵寂静,不为外物所动。宋。道潜〈口占绝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也作「沾泥絮」。
《國語辭典》:超然物外  拼音:chāo rán wù wài
澹泊旷达,不为物欲所局限。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意,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
《漢語大詞典》:餐云卧石(餐雲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明 袁宏道 《隆中偶述》诗:“始知 伊 吕 萧 曹 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國語辭典》:飘飘欲仙(飄飄欲仙)  拼音:piāo piāo yù xiān
轻飘上升,好像要离开尘世变成神仙。《老残游记》第六回:「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的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漢語大詞典》:鹊华庄(鵲華莊)
指月宫。亦比喻远离尘世之处。 元 张养浩 《庆东原》曲:“ 晁错 原无罪,和衣 东市 中,利和名爱把人般弄。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却又早遭逢著祸凶,不见了形踪,因此上向鹊华庄把白云种。”
《國語辭典》: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拼音: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本意指生死轮回是无穷尽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净的本性,即可解脱轮回的痛苦。后引申为恶将招致无穷的痛苦,向善才能到达安乐境界,用来劝人改过自新。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