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下一页
救疗小儿疾病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小乘寺宾头卢为上座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大小互入
小乘法
小随烦恼
回小向大
弹偏斥小
第九小劫
三小劫
小乘之宗要
就果位上明小乘之趋向
佛类词典(续上)
偏小情救疗小儿疾病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小乘寺宾头卢为上座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大小互入
小乘法
小随烦恼
回小向大
弹偏斥小
第九小劫
三小劫
小乘之宗要
就果位上明小乘之趋向
偏小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法二空中,只知人空一边,未知法空,小乘浅薄之偏见也。
(术语)人法二空中,只知人空一边,未知法空,小乘浅薄之偏见也。
救疗小儿疾病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之略称。
(经名)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之略称。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
(经名)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
小乘寺宾头卢为上座
【佛学大辞典】
(故事)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为上座,后依不空三藏之奏请,以文殊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国皆尔,非僧等鄙见,仍请永为恒式。」一心戒文上曰:「凡佛寺上座置大小二座:一者一向大乘寺,置文殊师利菩萨以为上座。二者一向小乘寺,置宾头卢和上以为上座。三者大小兼行寺,置文殊与宾头卢两上座。小乘布萨日宾头卢为上座,坐小乘次第。大乘布萨日文殊为上座,坐大乘次第。」
(故事)梵网经法藏疏一曰:「又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为上座。」支那寺院原以憍陈如或宾头卢为上座,后依不空三藏之奏请,以文殊为上座。表制集二曰:「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为上座,询之圣典具有明文。(中略)斯乃天竺国皆尔,非僧等鄙见,仍请永为恒式。」一心戒文上曰:「凡佛寺上座置大小二座:一者一向大乘寺,置文殊师利菩萨以为上座。二者一向小乘寺,置宾头卢和上以为上座。三者大小兼行寺,置文殊与宾头卢两上座。小乘布萨日宾头卢为上座,坐小乘次第。大乘布萨日文殊为上座,坐大乘次第。」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造释楞迦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之略名。
(书名)提婆菩萨造释楞迦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之略名。
啰嚩拿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
大小互入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谓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小乘法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缘觉所修的道法。
声闻缘觉所修的道法。
小随烦恼
【佛学常见辞汇】
共有十种,即忿(心里不平)、恨(心里怨恨)、覆(隐藏自己的罪过)、恼(对他人发火)、嫉(嫉忌他人)、悭(舍不得财物,气量小)、诳(欺骗他人)、谄(趋奉他人)、害(伤害他人)、憍(憍傲自大)。以上十种烦恼,是随著六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这些烦恼因其性质比较粗和猛烈,而且各别生起,范围较小,所以叫做小随。
【三藏法数】
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十种,各别而起行位局故,是名小随烦恼。
共有十种,即忿(心里不平)、恨(心里怨恨)、覆(隐藏自己的罪过)、恼(对他人发火)、嫉(嫉忌他人)、悭(舍不得财物,气量小)、诳(欺骗他人)、谄(趋奉他人)、害(伤害他人)、憍(憍傲自大)。以上十种烦恼,是随著六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这些烦恼因其性质比较粗和猛烈,而且各别生起,范围较小,所以叫做小随。
【三藏法数】
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十种,各别而起行位局故,是名小随烦恼。
回小向大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回心向大)
(参见:回心向大)
回心向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于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为超三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于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为超三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弹偏斥小
【佛学常见辞汇】
弹呵二乘的偏空,排斥小乘的自利。
弹呵二乘的偏空,排斥小乘的自利。
第九小劫
【佛学次第统编】
贤劫中住劫二十小劫,现在之世,时当第九小劫。有四佛出世,即:
一、当减劫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
二、减劫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
三、减劫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
四、减劫至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
贤劫中住劫二十小劫,现在之世,时当第九小劫。有四佛出世,即:
一、当减劫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
二、减劫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
三、减劫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
四、减劫至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
三小劫
【佛学次第统编】
三小劫者,就现在之第九小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小劫也。
一、过去第八小劫 无佛出世。
二、现在第九小劫 四佛出世。
三、未来第十小劫 减劫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
三小劫(一大劫)
┌成劫第一中劫 ┌增劫
│ ┌第一小劫 ┤
大劫┤住劫第二中劫┤ 至 └减劫
│ └第二十小劫
│坏劫第三中劫
└空劫第四中劫
(现次之大劫小劫)
┌过去庄严劫 ┌第一小劫
│ ┌过去┤ 至
│ ┌成 │ └第八小劫
│ │住─┤现在 九小劫
三大劫┤现在贤劫┤ │ ┌第十小劫
│ │坏 └末来┤ 至
│ └空 └第二十小劫
└未来星宿劫
(一世界内界分)
(上)
┌──────┐
┌ │他 化 天 │
│ │化 乐 天 │
空 居┤ │ │
│ │兜 率 天 │
└ │夜 摩 天 │
┌ │忉 利 天 │
┌释天帝界┤ ├───┬──┤
│ └ │四天王│神仙│
│ ├───┼──┤
地居 ┤金轮王界─ │ 人 │畜生│
│ ├───┴──┘
│ ┌ │饿 鬼 │
└琰魔王界┤ │ │
└ │地 狱 │
└──────┘
(下)
三小劫者,就现在之第九小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小劫也。
一、过去第八小劫 无佛出世。
二、现在第九小劫 四佛出世。
三、未来第十小劫 减劫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
三小劫(一大劫)
┌成劫第一中劫 ┌增劫
│ ┌第一小劫 ┤
大劫┤住劫第二中劫┤ 至 └减劫
│ └第二十小劫
│坏劫第三中劫
└空劫第四中劫
(现次之大劫小劫)
┌过去庄严劫 ┌第一小劫
│ ┌过去┤ 至
│ ┌成 │ └第八小劫
│ │住─┤现在 九小劫
三大劫┤现在贤劫┤ │ ┌第十小劫
│ │坏 └末来┤ 至
│ └空 └第二十小劫
└未来星宿劫
(一世界内界分)
(上)
┌──────┐
┌ │他 化 天 │
│ │化 乐 天 │
空 居┤ │ │
│ │兜 率 天 │
└ │夜 摩 天 │
┌ │忉 利 天 │
┌释天帝界┤ ├───┬──┤
│ └ │四天王│神仙│
│ ├───┼──┤
地居 ┤金轮王界─ │ 人 │畜生│
│ ├───┴──┘
│ ┌ │饿 鬼 │
└琰魔王界┤ │ │
└ │地 狱 │
└──────┘
(下)
小乘之宗要
【佛学次第统编】
佛乘宗要论曰:「小乘的宗要,为超出世间的,则必先将一切世间之法打破。欲求打破,必先了知。了知矣,打破矣,而后可得解脱。」其主要之点在是,分三条说明之:
一、了生死为因 了有二义,曰了知了脱,谓由了知而求了脱也。如平盗然,必先知盗之所在,及其人数多寡,内容如何,如是种种,明晰无馀,然后盗可得而平。谓了生死,亦复如是,即观察一切世法,而得真确之了知也。
二、离贪爱为根本 了生死为因者,从悟理言,离贪爱为本者。从修行言,人有生以至于死,凡有可以直接间接于生者,未得则贪,既得则爱,固无日不昏迷沉自沦于贪爱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或贪而不得,则瞋随之;爱而勿失,其痴转盛;是贪爱诚烦恼之源,生死之门也。小乘之法,既在断除烦恼生死,故以离贪爱为根本之用功处也。
三、灭尽为究竟 究竟者,作事至于圆满完成之谓。小乘之究竟,在于灭尽。谓灭、尽、离、妙,即灭烦恼、尽漏业、离诸苦、妙应真常也。所作已办,乃證果取涅槃矣。
佛乘宗要论曰:「小乘的宗要,为超出世间的,则必先将一切世间之法打破。欲求打破,必先了知。了知矣,打破矣,而后可得解脱。」其主要之点在是,分三条说明之:
一、了生死为因 了有二义,曰了知了脱,谓由了知而求了脱也。如平盗然,必先知盗之所在,及其人数多寡,内容如何,如是种种,明晰无馀,然后盗可得而平。谓了生死,亦复如是,即观察一切世法,而得真确之了知也。
二、离贪爱为根本 了生死为因者,从悟理言,离贪爱为本者。从修行言,人有生以至于死,凡有可以直接间接于生者,未得则贪,既得则爱,固无日不昏迷沉自沦于贪爱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或贪而不得,则瞋随之;爱而勿失,其痴转盛;是贪爱诚烦恼之源,生死之门也。小乘之法,既在断除烦恼生死,故以离贪爱为根本之用功处也。
三、灭尽为究竟 究竟者,作事至于圆满完成之谓。小乘之究竟,在于灭尽。谓灭、尽、离、妙,即灭烦恼、尽漏业、离诸苦、妙应真常也。所作已办,乃證果取涅槃矣。
就果位上明小乘之趋向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之果位者,即小乘之趋向。而小乘之极果,即阿罗汉辟支佛是也。阿罗汉辟支佛之果位,可以四句简单表明之。
一、诸漏已尽 已灭尽诸有漏也。
二、梵行已立 已立诸梵行也。
三、所作已办 诸所应作,皆已成办也。
四、不受后有 更不受一切诸有也。
小乘之果位者,即小乘之趋向。而小乘之极果,即阿罗汉辟支佛是也。阿罗汉辟支佛之果位,可以四句简单表明之。
一、诸漏已尽 已灭尽诸有漏也。
二、梵行已立 已立诸梵行也。
三、所作已办 诸所应作,皆已成办也。
四、不受后有 更不受一切诸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