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闇闇塞峡中【春雨闇闇发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岸高瀼阔限西东】。
斗鸡台下东西道,柳覆班骓蝶萦草。坱霭韶容锁澹愁,青筐叶尽蚕应老【青筐叶尽春蚕老】。绿渚幽香生白蘋【绿渚幽香注白蘋】,差差小浪吹鱼鳞。王孙骑马有归意【王孙骑马有归思】,林彩著空如细尘【林彩空中如细尘】。安得人生各相守【安得一生各相守】,烧船破栈休驰走【烧船破栈休狂走】。世上方应无别离【世上多应无别离】,路傍更长千株柳。
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命淑妃处隆基堂,淑妃恶曹昭仪所常居也,悉令反换其地。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识者以为后主名纬,杀围言非吉徵。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馀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旧俗相传,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迹,淑妃欲往观之。帝恐弩矢及桥,故抽攻城木造远桥,监作舍人以不速成受罚。帝与淑妃度桥,桥坏,至夜乃还。称妃有功勋,将立为左皇后,即令使驰取袆翟等皇后服御。仍与之并骑观战,东偏少,淑妃怖曰:「军败矣!」帝遂以淑妃奔还。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唱贼至,于是复走。内参自晋阳以皇后衣至,帝为按辔,命淑妃著之,然后去。帝奔邺,太后后至,帝不出迎;淑妃将至,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复以淑妃奔青州。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仍以赐之。
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命淑妃处隆基堂,淑妃恶曹昭仪所常居也,悉令反换其地。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识者以为后主名纬,杀围言非吉征。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旧俗相传,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迹,淑妃欲往观之。帝恐弩矢及桥,故抽攻城木造远桥,监作舍人以不速成受罚。帝与淑妃度桥,桥坏,至夜乃还。称妃有功勋,将立为左皇后,即令使驰取祎翟等皇后服禦。仍与之并骑观战,东偏少却,淑妃怖曰:「军败矣!」帝遂以淑妃奔还。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唱贼至,于是复走。内参自晋阳以皇后衣至,帝为按辔,命淑妃著之,然后去。帝奔邺,太后后至,帝不出迎;淑妃将至,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复以淑妃奔青州。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仍以赐之。及帝遇害,以淑妃赐代王达,甚嬖之。淑妃弹琵琶,因弦断,作诗曰:「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达妃为淑妃所谮,几致于死。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著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
小怜:咏后妃或乐技。唐罗虬《比红儿诗》:“陷却平阳为小怜,周师百万战长川。”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晏叔原歌词初号《乐府补亡》。自序曰:「往与二三忘名之士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试续南部诸贤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不皆?所怀,亦兼写一时杯酒间闻见,及同游者意中事。尝思感物之情,古今不异。窃谓篇中之意,昔人定已不遗,第今无传耳,故今所制,通以《补亡》名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工以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听之,为一笑乐。」其大指如此。叔原于悲欢合离,写众作之所不能,而嫌于夸。故云:「昔人定已不遗,第今无传。」莲、鸿、蘋、云,皆篇中数见,而世多不知为两家歌儿也。其后目为《小山集》,黄鲁直序之云:「嬉弄于乐府之馀,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又云:「狭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不减《桃叶》、《团扇》。」「若乃妙年美士,近知酒色之娱;苦节臞儒,晚悟裙裾之乐。鼓之舞之,使宴安酖毒而不悔,则叔原之罪也哉!」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蔡京重九冬至日遣客求长短句,欣然两为作《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彫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餍深。初过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艳艳金。」「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罗幕翠,绵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樽对月空。」竟无一语及蔡者。
宋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有搴帘者曰:「小宋也。」子京归作鹧鸪天一词,曰:「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此词传唱都下,达于禁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偶见之,呼一声耳。」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失德,江祐欲立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閒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公等启事如此,朓资性轻险,久彰物议。直以彫虫薄伎,见齿衣冠。昔在渚宫,构扇蕃邸,日夜纵谀,仰窥俯画。及还京师,自宣露,江、汉无波,以为己功。素论于兹而尽,缙绅所以侧目。去夏之事,颇有微诚,赏擢曲加,踰迈伦序,感悦未闻,陵竞弥著。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巧言利口,见丑前志,涓流纤孽,作戒远图。宜有少正之刑,以申去害之义。便可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刘长卿 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 刘长卿 送柳使君赴袁州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
谢朓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吟本多情。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谢朓怀西府,单车触火云。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
如接玄晖集,江丞独见亲。 司空曙 送夏侯审赴宁国
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司空曙 送况上人还荆州因寄卫侍御像
谢公堪入咏,目极在云中。 吴融 江树
新诗踪谢守,内学似支郎。 严维 赠送崔子向
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 孟郊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 崔峒 登润州芙蓉楼
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无为谢公恋,吟过晓蝉秋。 张乔 送友人归宣州
江山清谢朓,花木媚丘迟。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杜陵归去春应早,莫厌青山谢朓家。 张祜 和杜使君九华楼见寄
更喜宣城印,朝廷与谢公。 张继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方干 叙雪献员外
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李商隐 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谢朓真堪忆,多才不忌前。 李商隐 怀求古翁
萧条人吏散,小谢有新诗。 李嘉祐 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
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李涉 谢王连州送梅阳图
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 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 李白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李白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卿
洞庭张乐地,山逐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有殷公。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李端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谢朓中书直,王祥别乘归。 李端 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
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 李端 送郭参军赴绛州
谢朓离都日,殷公出守年。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谢公一拜敬亭祠,五马旋归下散丝。 李群玉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白蘋亭上一阳生,谢朓新裁锦绣成。 李郢 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萍洲见忆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杜牧 自宣城赴官上京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杜甫 寄岑嘉州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教化静师龚渤海,篇章高体谢宣城。 杜荀鹤 寄温州朱尚书并呈军倅崔太博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 林宽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渔潭明夜泊,心忆谢玄晖。 权德舆 富阳陆路
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权德舆 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朓题诗月满楼。 武元衡 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兴逸潘仁赋,名高谢朓篇。 沈东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王严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谢朓题诗处,危楼压郡城。 王铎 和于兴宗登越王楼诗
谢朓澄江今夜月,也应忆著此山夫。 卢仝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
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 卢纶 送宁国夏侯丞
久是吴门客,尝闻谢守贤。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还当宴铃阁,谢守亦光辉。 卢纶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谢朓曾为掾,希君一比邻。 卢纶 送陕府王司法
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 卢象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诗兴到来无一事,郡中今有谢玄晖。 秦系 即事奉呈郎中韦使君
往年西谒谢玄晖,樽酒留欢醉始归。 罗隐 寄前宣州窦常侍
春亭及策上,郎吏谢玄晖。 耿湋 春日题苗发竹亭
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 耿湋 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为郎日赋诗,小谢少年时。 耿湋 赠苗员外
南朝山半寺,谢朓故乡邻。 许棠 寄敬亭山清越上人
重引池塘思,还登谢朓城。 许棠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
谢朓宅荒山翠里,王敦城古月明中。 许浑 酬郭少府先奉使巡涝见寄兼呈裴明府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贯休 寄柱杖上王使君
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郑准 题宛陵北楼
乘兴闲来小谢家,便裁诗句乞榴花。 郑璧 和袭美索友人酒
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 钱起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钱起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钱起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能清谢朓思,暂下承明庐。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常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九十五
舞退燕姬曲,歌徵谢朓诗。 钱起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
谢才偏许朓,阮放最怜咸。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次韵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陆龟蒙 怀宛陵旧游
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 韦应物 答秦十四校书
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 韦应物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
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 韦庄 上元县
谢公山有墅,李白酒无楼。 韦庄 过当涂县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韩翃 送夏侯侍郎
君到新林江口泊,吟诗应赏谢玄晖。 韩翃 送客还江东
诗家行辈如君少,极目苦心怀谢朓。 韩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
官齐魏公子,身逐谢玄晖。 韩翃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
几日孙弘阁,当年谢朓诗。 韩翃 送韦秀才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鲍溶 送僧之宣城
莲幕少年轻谢朓,雪山真子鄙汤休。 齐己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闲听谢朓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齐己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
《茅君内传》:「王屋山之洞,周回万里,名曰小有清虚之天。」《太素真人王君内传》曰:「王屋山有小天,号曰小有天,周回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韩翃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2).月光。 唐 喻凫 《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诗:“几夕江楼月,玄暉伴静吟。”
(3). 南朝 齐 谢朓 ,字 玄晖 ,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唐 清江 《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诗:“屡向曲池陪 逸少 ,几回戎幕接 玄暉 。”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蓬蓽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 玄暉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