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小乘十八不共法
外道小乘涅槃论
外道小乘四宗论
十六小地狱
大中小劫
小金刚轮印明
析小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向小道
河神小婢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小乘二家涅槃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耻小慕大
偏小
佛类词典(续上)
五百小乘小乘十八不共法
外道小乘涅槃论
外道小乘四宗论
十六小地狱
大中小劫
小金刚轮印明
析小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向小道
河神小婢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小乘二家涅槃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耻小慕大
偏小
五百小乘
【佛学大辞典】
(流派)小乘分五百部。(参见:五百部)
(流派)小乘分五百部。(参见:五百部)
五百部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著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著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起必从缘。」又曰「五百部,智论但有通数,不出人法名义。」
(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著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著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起必从缘。」又曰「五百部,智论但有通数,不出人法名义。」
小乘十八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之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大悲,合而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唯于诸佛尽智时修,馀圣所无,故名不共。」无量寿经下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
(名数)佛之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大悲,合而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唯于诸佛尽智时修,馀圣所无,故名不共。」无量寿经下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
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叙外道小乘所执二十种之涅槃。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叙外道小乘所执二十种之涅槃。
外道小乘四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破外道小乘所执一异等之四见。
(书名)具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破外道小乘所执一异等之四见。
十六小地狱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说十六游增地狱,以十六小地狱为八大地狱之眷属。论十六曰:「如是等种种八大地狱,复有十六小地狱为眷属。八寒冰八炎火,其中罪毒不可见闻。八炎火地狱者:一名炭坑,二名沸屎,三名烧林,四名剑林,五名刀道,六名铁剌林,七名咸河,八名铜橛,是为八。」
(名数)智度论说十六游增地狱,以十六小地狱为八大地狱之眷属。论十六曰:「如是等种种八大地狱,复有十六小地狱为眷属。八寒冰八炎火,其中罪毒不可见闻。八炎火地狱者:一名炭坑,二名沸屎,三名烧林,四名剑林,五名刀道,六名铁剌林,七名咸河,八名铜橛,是为八。」
大中小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二种之大中小:一、一增(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而至八万四千岁者)又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而至人寿十岁者)为小劫,合一增一减而为中劫,成住坏空之四期,各经此一增一减之中劫二十也。而经此成等四期之间,即八十中劫为大劫。是俱舍论之意。二、合一增一减而为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为中劫,成等四期各经一中劫也。八十增减即四中劫为大劫。是智度论之意。已上二说大劫之量同一。
(术语)有二种之大中小:一、一增(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而至八万四千岁者)又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而至人寿十岁者)为小劫,合一增一减而为中劫,成住坏空之四期,各经此一增一减之中劫二十也。而经此成等四期之间,即八十中劫为大劫。是俱舍论之意。二、合一增一减而为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为中劫,成等四期各经一中劫也。八十增减即四中劫为大劫。是智度论之意。已上二说大劫之量同一。
小金刚轮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相)正结轮坛之印与明也。以此印明成就坛场。
(印相)正结轮坛之印与明也。以此印明成就坛场。
析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其意谓折断折破之意,折破折断小乘曰析小法。华文句记四曰:「析小弹偏,叹大褒圆。」
(术语)其意谓折断折破之意,折破折断小乘曰析小法。华文句记四曰:「析小弹偏,叹大褒圆。」
舍利弗过去退大乘向小道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乞眼婆罗门)
(传说)(参见:乞眼婆罗门)
河神小婢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弟子毕陵迦婆蹉唤恒河神为小婢也。大智度论曰:「长老毕陵迦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咄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而过。恒神诉佛,佛令忏谢。合掌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坐婆罗门家,常自骄贵,本习如此。」
(故事)佛弟子毕陵迦婆蹉唤恒河神为小婢也。大智度论曰:「长老毕陵迦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咄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而过。恒神诉佛,佛令忏谢。合掌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坐婆罗门家,常自骄贵,本习如此。」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三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三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常无常异,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体性是常,大乘之涅槃亦是常。常义相顺,故得相成。」(馀三义略)。又就常乐我净四德,分别大小,则大乘之涅槃,具有四德,小乘之涅槃,四义不定。据小说小。则小乘之涅槃,有常乐净之三,唯无我之一。何则?涅槃为无为,不迁于四相,故说为常,又何断之惑体,永灭不起,故名为常。寂灭之体永安,故名为乐,离垢染故称为净,而于此涅槃中,身智俱灭,无自在之大用,故无可名为我(俱舍论说灭谛之行相,谓为灭,净,妙,离因而可知无我德),据大说小,则某时全夺四德而悉为无。某时与以乐净之二,而不许我常之二。全夺之者以彼尚有变易生死故也。许净乐之二者,就离分段生死上,有一分净乐之义故也。法华玄论二曰:「大小之涅槃凡有三义:一、本性寂灭非本性寂灭异。小乘之涅槃,灭生死而涅槃也。大乘之涅槃,生死本来涅槃也。故法华方便品言之,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二界内界外断惑异。小乘之涅槃,唯断界内分段生死而止,大乘之涅槃,并断界外变易生死也。三、众德具不异。小乘之涅槃,无身无智,故不具众德。大乘之涅槃,具身智,故具法身般若之德。」法华玄赞二,谓真如具三德,以成涅盘,一真如生圆觉,名为般若。真如之体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以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也。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离分段变易二死,故名解脱。小乘之涅槃,离分段生死,未脱变易生死,故非圆满之解脱。然就离分段之生死,谓为三乘同坐解脱之床。由此小乘亦得名涅槃,而非为大涅槃,以其不具足故也。要之离分段变易二生死,有无边之身智,具法般解之三德,常乐我净之四义者,大乘之涅槃也。唯离分段之生死,灭无身智(身大乘言之有变易生死之身智),三德之中,仅具解脱之一分,四义之中,唯具常乐净之三者,小乘之涅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灭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来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断界内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时也断界外之变易生死。
(术语)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三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三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常无常异,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体性是常,大乘之涅槃亦是常。常义相顺,故得相成。」(馀三义略)。又就常乐我净四德,分别大小,则大乘之涅槃,具有四德,小乘之涅槃,四义不定。据小说小。则小乘之涅槃,有常乐净之三,唯无我之一。何则?涅槃为无为,不迁于四相,故说为常,又何断之惑体,永灭不起,故名为常。寂灭之体永安,故名为乐,离垢染故称为净,而于此涅槃中,身智俱灭,无自在之大用,故无可名为我(俱舍论说灭谛之行相,谓为灭,净,妙,离因而可知无我德),据大说小,则某时全夺四德而悉为无。某时与以乐净之二,而不许我常之二。全夺之者以彼尚有变易生死故也。许净乐之二者,就离分段生死上,有一分净乐之义故也。法华玄论二曰:「大小之涅槃凡有三义:一、本性寂灭非本性寂灭异。小乘之涅槃,灭生死而涅槃也。大乘之涅槃,生死本来涅槃也。故法华方便品言之,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二界内界外断惑异。小乘之涅槃,唯断界内分段生死而止,大乘之涅槃,并断界外变易生死也。三、众德具不异。小乘之涅槃,无身无智,故不具众德。大乘之涅槃,具身智,故具法身般若之德。」法华玄赞二,谓真如具三德,以成涅盘,一真如生圆觉,名为般若。真如之体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以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也。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离分段变易二死,故名解脱。小乘之涅槃,离分段生死,未脱变易生死,故非圆满之解脱。然就离分段之生死,谓为三乘同坐解脱之床。由此小乘亦得名涅槃,而非为大涅槃,以其不具足故也。要之离分段变易二生死,有无边之身智,具法般解之三德,常乐我净之四义者,大乘之涅槃也。唯离分段之生死,灭无身智(身大乘言之有变易生死之身智),三德之中,仅具解脱之一分,四义之中,唯具常乐净之三者,小乘之涅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灭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来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断界内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时也断界外之变易生死。
小乘二家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部宗谓涅槃为本来实有。断烦恼时,起所谓离系得之绳属之于行者之身也,成实宗谓涅槃为无法,生死因果之无,是涅槃也。大乘玄论三曰:「小乘二师者,毗昙计无为为涅槃。是善是常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于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
(术语)有部宗谓涅槃为本来实有。断烦恼时,起所谓离系得之绳属之于行者之身也,成实宗谓涅槃为无法,生死因果之无,是涅槃也。大乘玄论三曰:「小乘二师者,毗昙计无为为涅槃。是善是常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于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之略名。
(书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之略名。
耻小慕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行人,在维摩思益等方等时之会座闻盛褒大乘,初发耻小乘慕大乘之心也。释签十曰:「如观众生品,即是叹大。称叹文殊净名,即是褒圆,故令小根耻小慕大。
(术语)小乘之行人,在维摩思益等方等时之会座闻盛褒大乘,初发耻小乘慕大乘之心也。释签十曰:「如观众生品,即是叹大。称叹文殊净名,即是褒圆,故令小根耻小慕大。
偏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成道后十二年间之说法,大乘家贬之名曰偏小。谓所说之理偏于空,而法门狭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成道之后的十二年间所说的阿含经,大乘贬之为偏小,因为所说的道理偏向于空,法门比较狭小。
(术语)佛成道后十二年间之说法,大乘家贬之名曰偏小。谓所说之理偏于空,而法门狭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成道之后的十二年间所说的阿含经,大乘贬之为偏小,因为所说的道理偏向于空,法门比较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