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鹏鳣(鵬鱣)
鹏鸟与鲟鳇。喻尊者。 宋 苏轼 《次韵水官诗》:“天姿儼龙凤,杂沓朝鹏鱣。”
《漢語大詞典》:头面礼足(頭面禮足)
以头亲尊者之足。为佛教的最敬礼。 晋 法显 佛国记:“ 瞿摩帝 中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像去门百步,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华烧香。”大智度论卷十:“问曰:‘应言礼,何以名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浄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
分類:尊者佛教
《漢語大詞典》:胁不沾席(脅不沾席)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 波栗湿缚尊者 ( 胁尊者 )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明 宋濂 《桐江大师行业碑铭》:“师益加奋励,胁不沾席者数载,朝叩夕咨,所以悟疑辩惑者,无一髮遗憾。”
《漢語大詞典》:即温听厉(即温聽厲)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后以“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会遇》:“不得即温听厉,良以为歉。”
《漢語大詞典》:迪戟
即棨戟。形似戟。古代尊者出行时的仪仗之一。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戈戟》:“戟以木为之……亦谓之迪戟,亦谓之棨戟,公王以下通用以为前駈。 唐 五品已上,皆施棨戟於门。”
《漢語大詞典》:谦尊而光(謙尊而光)
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谦虚。语本《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孔颖达 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踰越。” 阮元 校勘记:“《集解》作‘卑者有谦而不踰越’。”一说,尊,通“ 撙 ”。退让。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下:“尊读撙节退让之撙……尊与退让同义。”《魏书·李彪传》:“先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谦尊而光,为而弗有,可谓四三皇而六五帝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公子原是説自己不通庶务,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谦尊而光’起来。”亦省作“ 谦光 ”、“ 谦尊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谦光焉。” 唐 柳宗元 《为百官上尊号表》之二:“伏惟皇帝陛下,允恭克让,约己谦尊,参天雨地之功,为而不有,安上理人之德,置而不论。”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向来诸处谦光,只有遇着人拜他作老师,从不推让。”
《漢語大詞典》:辟口
谓将口侧向一边,不对准尊者,以免口气触及尊者。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唐 孔颖达 疏:“尊者有事问己,己则辟口而对,不使口气及尊者。”
《國語辭典》:雷霆之怒  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
形容非常愤怒。《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精忠岳传》第二九回:「主公暂停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弟兄。」
牛王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弟子憍梵波提之译名。无量寿经上曰:「尊者牛王。」馀经译为牛呞、牛迹、牛相等。(参见:憍梵波提)
憍梵波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Gava%m%pati,又作憍梵钵提,迦梵波提,笈房钵底。比丘名。译曰牛呞,牛王,牛相等。解律第一。法华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馀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为牛呞。」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笈房钵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坠地,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为牛相比丘。」
四明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宋知礼法师居四明山,弘天台之正义,号四明尊者。
北齐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北齐慧文禅师读中观论,始證明一心三观之妙旨,是东土台家之鼻祖也。彼徒称师为北齐尊者。
至相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即华严第二祖智俨也。(参见:智俨)
因揭陀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十六罗汉之一,(参见:罗汉)
戍缚迦尊者
【佛学大辞典】
(罗汉)十六罗汉之一。(参见:罗汉)附录。
金色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