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排枪(排槍)  拼音:pái qiāng
1.一种猎枪。如:「他善用排枪打猎。」
2.许多枪枝同时射击的火力。如:「集中火力,用排枪齐放。」
《漢語大詞典》:火射
用火射击。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 注:“二者皆可结火以射敌。”
分類:射击
《國語辭典》:火舌  拼音:huǒ shé
火焰。如:「火舌从窗口冒出,一会儿整栋大楼陷入火海。」
《國語辭典》:枪法(槍法)  拼音:qiāng fǎ
1.使用枪枝发射子弹的方法。如:「他枪法神准,百发百中。」
2.使用古代武器长枪的技法。
《國語辭典》:目标(目標)  拼音:mù biāo
1.可为目力的标准或目力能注视的地方。
2.工作或计画中拟订要达到的标准。
3.军事上运用军队所望达成的最终目的,或攻击行动所望歼灭的敌军或攻占的地区或地点。
《國語辭典》:炮手  拼音:pào shǒu
专门操作火炮的士兵。如:「部队作战需要一批炮手。」
《国语辞典》:举枪(举枪)  拼音:jǔ qiāng
1.拿起枪,准备射击。
2.一种军礼。举起枪把,立正表示敬礼。《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两旁的兵丁一齐举枪致敬,倒把个钱大爷吓了一跳。」
《國語辭典》:攒射(攢射)  拼音:cuán shè
集中射击。《宋书。卷八六。殷孝祖传》:「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手攒射,欲不毙,得乎?」
分類:密集射击
《國語辭典》:鹄的(鵠的)  拼音:gǔ dì
1.练习射箭的目标。《战国策。齐策五》:「今夫鹄的,非咎罪于人也,便弓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
2.目的。如:「推动司法改革,既以促成政府守法为其鹄的,即应讲求司法保障人权的实效。」
《國語辭典》:手枪(手槍)  拼音:shǒu qiāng
武器名。指枪管短,枪型较为袖珍的枪。便于射击,可单手使用。旧称为「拳铳」。种类甚多,著名的有左轮、白朗宁等。
《國語辭典》:死角  拼音:sǐ jiǎo
1.尚未受到潮流、风气等影响的地方。也作「死面」。
2.在武器、雷达、或观测员能力所及的最大区域内,因其间有各种障碍物、地形,或因弹道特性,或该武器的射击能力受限等,致不能自某一位置以火力或观测所掩护之处。
《漢語大詞典》:迹射
谓寻踪射击。汉书·王尊传:“会 南山 羣盗 傰宗 等数百人为吏民害,拜故 弘农 太守 傅刚 为校尉,将迹射士千人逐捕。” 颜师古 注:“迹射,言能寻迹而射取之也。”
分類:射击
《漢語大詞典》:地堡
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低矮工事,有顶,通常为圆形。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五章:“顷刻间,敌人无名高地上各个地堡的机枪,都调转了方向,向着 陈三 射击。”
《漢語大詞典》:簇射
众箭向同一目标集中射击。 郭沫若 《羽书集·日本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 人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准备上,单为内部磨擦便延宕了三百年,因为有这一落后便陷入于半殖民地的运命,而身受国际资本主义的万箭的簇射。”
《漢語大詞典》:施炮
放炮;开炮射击。《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三略汇编》:“应募教贼施炮者,皆旧时之兵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