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成荫
(1917-1984)电影导演。原名蕴保,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1938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鲁艺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后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影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与汤晓丹合作)、《停战以后》《西安事变》等。其中《钢铁战士》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西安事变》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国语辞典》:台本(台本)  拼音:tái běn
经过导演修改而适于舞台演出的剧本。
《国语辞典》:试镜(试镜)  拼音:shì jìng
导演挑选演员时,先进行表演考试,并拍摄其表演过程,然后放映出来以观看演员的仪态、演技等是否合乎导演的要求,此过程称为「试镜」。
《國語辭典》:执导(執導)  拼音:zhí dǎo
担任导演的工作。如:「这部由国人执导的电影,在国际影坛上大放异彩,已经连续夺得好几项大奖。」
《國語辭典》:阿达(阿達)  拼音:ā da
近代流行的骂人用语,指脑筋不正常。
《國語辭典》:排演  拼音:pái yǎn
戏剧正式上演前的练习。如:「今天的排演绝对不能出错。」《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但是这事不是三句五句话了事的,再也定法不是法,我们今日须得先排演一番。」
《國語辭典》:导演(導演)  拼音:dǎo yǎn
1.在戏剧演出或影片拍摄时,负责场面调度、镜头安排,并指导演员表演的人。如:「出身台南的李安是国际知名的导演。」
2.暗中教唆别人做事。如:「这起诈骗案件,就是由他一手导演的。」
《漢語大詞典》:郑君里
(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漢語大詞典》:朱石麟
(1899-1967)电影导演。江苏太仓人。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1927年起先后任华北电影公司和联华影业公司编译部主任。1946年去香港,参与创建凤凰影业公司。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一生执导故事片七十余部。主要有《慈母曲》《一板之隔》《一年计》《新寡》等。
《漢語大詞典》:万古蟾
(1900-1995)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曾留校任教。1926年与兄籁鸣、弟超尘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兄弟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1956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剪纸片《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曾在国内外获奖。
《漢語大詞典》:瓦西里耶夫兄弟
苏联电影导演盖奥尔基·瓦西里耶夫(георг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асильев,1899-1946)和谢尔盖·瓦西里耶夫(серг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васильев,1900-1959)合作执导影片时所用的笔名。两人并非兄弟,分别毕业于华沙技术专科学校和列宁格勒电影学院。1924年从影。合作执导的影片有《夏伯阳》《保卫察里津》《前线》等。
《國語辭典》:舞台艺术(舞臺藝術)  拼音:wǔ tái yì shù
广义指舞台上的一切布置、道具、灯光、服装及演员化装表演等关于戏剧的一切艺术。狭义则专指演员表演。
《漢語大詞典》:唐槐秋
(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
《漢語大詞典》:演出本
也称“臺本”。专指经过导演处理而作为舞台演出底本的剧本。
《国语辞典》:罗西里尼(罗西里尼)  拼音:luó xī lǐ ní
Rossellini
人名。(西元1906~1977)义大利电影导演,因以战争记录片作为自然背景,描绘德国占领义大利的真实生活图景,而获得新现实主义创始人的称号。而后关注于宗教,拍摄有一系列有关圣方济的轶事作品。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斯特隆波里火山》等。也译作「罗塞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