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求诊(求诊)  拼音:qiú zhěn
寻求医治。如:「每当季节交替的时候,容易感冒,到医院求诊的人数便骤增起来。」
分类:寻求医治
《國語辭典》:暗访(暗訪)  拼音:àn fǎng
私下查探。如:「明查暗访」。
《漢語大詞典》:取帅(取帥)
寻求统帅。旧唐书·王承元传:“ 元和 十五年冬, 承宗 卒,祕不发丧,大将谋取帅於旁郡。”
分類:寻求统帅
《漢語大詞典》:讨力(討力)
(1).得力;起作用。 清 张履祥 农书·运田地法:“惟未春先下壅,令肥气浸灌土中,一行根,便讨力,桑眼饱绽,个个有头,叶必倍多。”
(2).谓寻求助力。《何典》第五回:“反要挖出肉里钱去大掷大赌的输落,尽要向我一隻钉上讨力。”
《漢語大詞典》:研芳
谓作文时深思熟虑以寻求并布置华美的词藻。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披玉笥以研芳,候琼鐘而肃虑。”
《漢語大詞典》:钩求(鉤求)
亦作“钩求”。 搜索寻求。后汉书·桓帝纪:“又詔被水死流失尸骸者,令郡县鉤求收葬。”南史·萧范传:“於 松门 过风,柩沉于水,钩求得之。”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其篇籍虽放失,因事鉤求,犹可得其放物。”
分類:搜索寻求
《漢語大詞典》:干傺
寻求机会。傺,通“ 际 ”,际遇。《楚辞·九章·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洪兴祖 补注:“干傺,谓求仕不去也。”
《漢語大詞典》:扪索(捫索)
摸索,寻求。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翼日, 南海 令来謁,公諭之曰:‘汝治下有博学童子,我不能告汝姓名,近於夺令长之权,代人关説,汝自捫索可耳。’”
分類:摸索寻求
《國語辭典》:元元本本  拼音:yuán yuán běn běn
事情的详细始末。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唐。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铭〉:「故每外和内厉,元元本本,学者如斯,不舍昼夜。」也作「源源本本」。
《国语辞典》:嘤鸣求友(嘤鸣求友)  拼音:yīng míng qiú yǒu
语本《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后用以比喻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
《國語辭典》:望风扑影(望風撲影)  拼音:wàng fēng pū yǐng
所知不详确,而作无把握、无定向的寻求。如:「望风扑影的那里找得著?」
《國語辭典》:捕风捉影(捕風捉影)  拼音:bǔ fēng zhuō yǐng
1.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说的话毫无根据,凭空揣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余持又禀道:『可见这关文是个捕风捉影的了。』」《红楼梦》第九五回:「袭人心里著忙,便捕风捉影的混找。」也作「系风捕景」。
2.比喻事情毫无成果、徒劳无功。
《國語辭典》:无迹可寻(無跡可尋)  拼音:wú jī kě xún
做事没有踪迹可以寻求。指做事不著痕迹。《宋书。卷五三。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漢語大詞典》:谈访(談訪)
谈论和寻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丹灶之事,士大夫与山林学道之人,喜於谈访者十盖七八也,然不知皆是仙药丹头也。”
分類:谈论寻求
《漢語大詞典》:溯端竟委
谓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梁启超 《格致学沿革考略》导言:“故欲语一学问之沿革,不可不上下千古,泝端竟委,观前此萌达之跡,为将来进步之阶。”
《漢語大詞典》:铁鞋踏破(鐵鞋踏破)
比喻长途跋涉,到处寻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