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五堂功课(五堂功课)  拼音:wǔ táng gōng kè
中国佛教寺院从明末以来,寺院住众每天必定上大殿作早晚课诵,早课有二堂功课,晚课有三堂功课,合称为「五堂功课」。
《国语辞典》:炳灵寺(炳灵寺)  拼音:bǐng líng sì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是著名的石窟寺院。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经北魏、北周至明,有洞窟三十四个,佛龛一百四十九个。洞窟格式与龙门、云冈相似,佛龛风格采复钵式塔形,为此地石窟的特徵之一。
《国语辞典》:茶汤会(茶汤会)  拼音:chá tāng huì
寺院斋会时,施奉茶汤作缘以供应众人的会社。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社会》:「更有城东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汤会,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又神圣诞日,助缘设茶汤供众。」
《国语辞典》:观音庵(观音庵)  拼音:guān yīn ān
供奉观音菩萨的寺院。《儒林外史》第七回:「苟家管待众人,就借这观音庵里摆酒。」
《国语辞典》:带发修行(带发修行)  拼音:dài fǎ xiū xíng
不剃度而在寺院修行。《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国语辞典》:当家和尚(当家和尚)  拼音:dāng jiā hé shàng
寺院住持。《通俗常言疏證。释道。当家和尚》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当家和尚,压塞夫人。」
分类:寺院住持
《国语辞典》:朝暮课诵(朝暮课诵)  拼音:zhāo mù kè sòng
中国寺院中通行的早晚定时修持活动。全寺住众必须上大殿礼拜、唱诵经赞咒语。早上约清晨三时举行早课;下午约三时至五时举行晚课。也称为「早晚课」、「二课」。
《漢語大詞典》:格西
藏语“格威西联”的省音,意为“善知识”。 藏 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学位。喇嘛按顺序学完必修的经典后,可以考取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以后即可任扎仓(僧学院)或中小寺院的堪布(最高主持人)。
《漢語大詞典》:碫磨斋(碫磨齋)
唐 时都城中寺院每年除夕修凿石磨,并于是日设素筵斋僧,称“碫磨斋”。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碫磨斋:“都下寺院,每岁用除碫磨,是日作碫磨斋。”
《漢語大詞典》:分夜钟(分夜鐘)
寺院夜半所鸣之钟。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分夜钟》:“予后至 姑苏 ,宿一院,夜半偶闻鐘声,因问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鐘,何足怪乎?’寻问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惟 姑苏 有之,诗信不繆也。”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辩证·半夜钟:“分夜鐘,盖半夜打也。”
分類:寺院子时
《漢語大詞典》:方丈僧
寺院的住持。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四葬女子:“ 徐 自外掩门,奔往 善觉寺 ,告方丈僧 圆智 。”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西邻有禪寺,方丈僧与余交最善。”
分類:寺院住持
《漢語大詞典》:常住奴
旧时寺院中的奴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僧 一行 ﹞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
《國語辭典》:当家的(當家的)  拼音:dāng jiā de
1.主管家务的人。
2.妻对夫的俗称。《老残游记》第二○回:「不是死人,这是我当家的。」
3.寺院住持的俗称。《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家的老和尚出来见,头戴玄色缎僧帽,身穿茧䌷僧衣。」
《漢語大詞典》:地土牒
官府发给寺院的准许土地免税的证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金石:“ 长兴 四年,赐 冥福禪院 地土牒。”
《漢語大詞典》:出家求道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行。百喻经·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復念其妻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