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十玄门所摄之十义,即教义理事等十双,故曰十对。(参见:玄门)
三有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为碍之义,有障碍之义者,谓之有对。一、障碍有对,如手碍手,石碍石,互碍而被碍者。二、境界有对,六根六识及诸心所,为五境及法境之一分境界所拘束,而取境之作用不得自在者。三、所缘有对,为六识及法境之一分所拘束,而缘虑之作用不得自在者。
三性对望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万有有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三面。配于空假实。故万有为非有非空,不可不以为离有空之中道结论之。如是三性对望而说万有之中道也。
五番相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宗判正行与杂行之得失者。选择本愿念佛集卷上,所谓「正杂二行,有五番相对:一亲疏对,二近远对,三有间无间对,四不回向回向对,五纯杂对。」是也。亲疏对者,修正行者,其行体系在弥陀,与彼佛甚亲昵,彼此三业,互不舍离,故名为亲,修杂行者,其行体不系于弥陀,彼此三业,互相舍离,其关系疏漫,故名为疏。近远对者,修正行者,愿见弥陀,佛即应念现在目前,与彼佛甚邻近,故名为近,修杂行者,不愿见佛,佛不现目前,其关系隔远,故名为远。无间有间对者,修正行者,常忆念弥陀而无间断,故名无间,修杂行者,忆念不相续,故名有间。不回向回向者,修正行者,从不别用回向,而以名号之行体,有愿行具足之义,自然为往生之业,故名不回向,修杂行者,必用回向之时。为往生之因,若不用回向,则不为往生之因,故名回向。纯杂对者,正行纯为极乐之行,故名为纯,杂行行体,种种杂多,果报亦汎通于人天三乘及十方净土等,故名为杂。
不可见有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眼等五根(指内之胜义根),与声香味触四尘之丸法者,非眼所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成,故云有对色。对者,对待障碍之义也。
【三藏法数】
不可见有对色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香味触也;此四亦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故也。
不可见无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有无表色之一法,是非眼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生之法,而非极微所成之法,故云无对。
【三藏法数】
不可见无对色者,即无表色也。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名为落谢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皆不可见,亦无表对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四种对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对治)
【三藏法数】
(亦名四道,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断除惑业,故名断对治。(无间道者,观道相续无有间断也。)
〔三、持对治〕,谓从无间道后,起解脱道,则能摄持所断烦恼,不令更起,故名持对治。(解脱道者,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解脱一切惑业之缚也。)
〔四、远分对治〕,谓从解脱道后,起胜进道,能令所断之惑,永永远离,故名远分对治。(胜进道者,犹增进之意也。)
可见有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有见有对色。色法有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及无表色之十一种,此中色境之一为可见有对色,眼等五根与声等四境为不可见有对色。无表色为不可见无对色。眼可见者曰可见,由极微组织而有障碍者曰有对。智度论二十曰:「佛说三种色:有色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无对。」
【三藏法数】
可见有对色者,即一切色尘也。谓世间之色,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死对头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死路危急之时也。永觉续寱言曰:「愤然如遇著死对头,道须灭此而后相食。」
有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十八界分别三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三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二种:一障碍之义,二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二之境界有对,与第三之所缘有对也。境界有对者,六根六识之十二界与法界一分之心所法也,此十三界之法为境所拘,故名有对。境界有对也(依主释)。所缘有对者,六识及境界之七心界与法界之一分心所法也。此八界为所缘之境所拘碍,故名有对,所缘有对之依主释也。此中境界与所缘之差别有多义,玆言其一义,则以取根及心识之境一边,名为境界有对,以缘心与所之境一边,名为所缘有对云。见俱舍论二。梵Sapratigha。
有对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增语触而言。与前五识相应之触心所也。随所依之五根有对而名。俱舍论十所谓:「眼等五触说名有对,以有对根为所依故,有对触名从所依」是也。
两部相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住于莲华,以莲华表理之摄持故。金刚住于月轮,以表智之光照故。又莲华住于地,月轮居于天,以配于阴阳,以阴阳是理智之异名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曼荼罗之中位,横表平等之义,金刚之大日,居于一印会之最顶,竖表差别之义,以理为平等,智为差别故。又胎藏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定为理之异名,金刚之大日,住于智拳印,智之义可知也。见秘藏记钞三。
所缘有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有对之一。(参见:有对)
待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彼此相待,二法相对也。一切因缘生之事物皆然。止观辅行三曰:「互相因依待对而立。」又曰:「皆是待对可思议。」
相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立相违之二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