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兼但对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之名目。五时中,前四时之说相也。第一之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云兼,第二之阿含时,但说藏教,故云但,第三之方等时,藏通别圆之四教,彼此对望而说,故云对,第四之般若时,圆教挟对藏通别之三而说,故云带。玄义一上曰:「当知华严兼,三藏但,方等对,般若带。此经无复兼但对带,专是正直无上之道,故称为妙法也。」
梵汉相对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遍明和尚寂真著。见诸宗章疏录。未见现本。
云门对一说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圆语评唱曰:「一大藏教,只消三个字。四方八面,无你穿医处。人多错会却道,对一时机宜之事故说。又道森罗及万象,皆是一法所印,谓之对一说。更有道,只是说那个一法,有什么交涉,非唯不会。更入地狱如箭,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见碧岩十四则,种电钞二本。
无对光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十二光佛之一。
绝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独一之法,他不能对比者,是曰绝对,对于相对而言。教行信證二曰:「按本愿一乘海圆融满足极速无碍绝对不二之教也。」又曰:「金刚信心绝对不二之机也。」
圣净相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使圣道门与净土门相对而论难易也。
对出家送丧
【佛学大辞典】
(仪式)僧中有死者,则一山之僧众送之,附于四葬之一,令诵经咒愿。毗奈耶杂事十八曰:「送丧苾刍,可令能者诵三启无常经并说伽陀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不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不净洁,身近死尸身不洗浴。佛言:不应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触著但洗手足。彼还寺中不礼制底。佛言:应礼制底。」寄归传二曰:「然依佛教,苾刍亡者,观知决死,当日舁向烧处,寻即以火焚之。当烧之时,亲友咸萃,在一边坐,或结草为坐。聚土作台,或置砖石以充坐物,令一能者诵无常经。半纸一纸勿令疲久,然后各念无常,还归住处,寺外池内连衣并浴。其无池处就井洗身。(中略)然后归房,地以牛粪净涂,馀事并皆如故。」西域记二曰:「诸有送死以为不洁,咸于郭外浴而后入。」律宗依此法规,谓死尸为不净,不许置于佛殿。
对在家送丧
【佛学大辞典】
(仪式)比丘除其父母外,不许送在家人之丧,但为施无常助道念,则不在此限。善见律十一曰:「若檀越作是言:今某国王某檀越丧今葬,请比丘送丧,不得去。若比丘自念言:我往看彼葬,观无常,因此故我得诸道果,如此去无罪。」送父母之丧者,如佛担父棺,则为报恩也。檀越来为死者请诵经咒愿,可至葬所者,此固为比丘化方之一端。可如出家众之葬法,于在家者之葬处,诵无常经为死者咒愿,为生者澍法雨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
厌患对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对治之一。(参见:四对治)
【三藏法数】
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远分对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对治)
【三藏法数】
谓从解脱道后,起胜进道,能令所断之惑,永永远离,故名远分对治。(胜进道者,犹增进之意也。)
境界有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有对之一。(参见:有对)
障碍有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有对之一。(参见:有对)
对告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尊说法之时,以大众内某一人为对手而说法。如节章之初,有「佛告阿难」者,阿难为对告众也。阿弥陀经,般若经之舍利弗,亦为对告众。
对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毗达磨。译曰对法。梵语Abhidharma,对为对观对向之义,法为四谛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之智慧,对观四谛之理,对向于涅槃之果,故名对法。盖对法者,智慧之名也。然三藏中论藏为于诸法之性相,问答决择,而生其无漏智慧之法文,故彼之论藏,亦名对法。俱舍论一曰:「论谓生无漏慧教,此诸慧论是彼资粮,故亦得名阿毗达磨。」
【佛学常见辞汇】
1。梵语阿毗达磨,华译为对法。对是对观对向之义,法是四谛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的智慧去对观四谛的道理和对向于涅槃的果实,故称对法。2。三藏中之论藏,亦名对法。
对法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毗达磨藏之宗趣也。俱舍论三十曰:「我多依彼释对法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