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联(竹聯)
悬挂在壁间或柱上的竹制对联。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五章:“那镶嵌在竹联上的蚌壳和石子的碎屑,似乎也在发出绿色的闪光。”
《漢語大詞典》:贺联(賀聯)
向人表示庆贺而赠送的对联。 梁斌 《红旗谱》四十:“ 张嘉庆 是 张 家的独生儿子,母亲生下他的时候,唱了两台大戏,喜幛贺联摆满了半条街。”《新民晚报》1991.10.30:“ 沪 上书法名家 胡问遂 欣闻 谢军 夺魁,喜孜孜写了一副贺联:‘玉局系万方喜传 谢氏 终擒鹿,新松高千尺共庆 中华 初主盟。’”
《漢語大詞典》:朱笺纸(硃箋紙)
朱色的笺纸。多用以书写吉庆对联。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间悬着一轴百子图的画;两边贴着硃笺纸的对联。”亦省作“ 硃笺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或用硃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国语辞典》:吟诗作对(吟诗作对)  拼音:yín shī zuò duì
泛指作诗、作对联。《西游记》第二三回:「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
《国语辞典》:抱柱对(抱柱对)  拼音:bào zhù duì
书刻在嵌于柱子的弧形木板上之对联。
《国语辞典》:春条儿(春条儿)  拼音:chūn tiáo ér
一种对联。我国民间常于春日用红色纸书写一些吉祥辞语,张贴在门楹间。如「开门大吉」、「出行大利」等。
《国语辞典》:厅联(厅联)  拼音:tīng lián
用在大厅两侧的对联。《儒林外史》第四回:「大门上挂了白布球,新贴的厅联都用白纸糊了。」
《国语辞典》:糊门神(糊门神)  拼音:hú mén shén
将大门上贴的红纸对联或门神等物,用白纸盖住,称为「糊门神」,表示家有丧事。
《国语辞典》:匾联(匾联)  拼音:biǎn lián
门上的横额和门两边的对联。《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进去见是吴相国伍公之庙,马二先生作了个揖,逐细的把匾联看了一遍。」
《國語辭典》:横批(橫批)  拼音:héng pī
与对联搭配的横幅。
《國語辭典》:横披(橫披)  拼音:héng pī
横向吊挂的字画。《通俗常言疏證。什物。横披》引《洞天清录》:「古画多直,有长八尺者,横披始于米氏父子。」也称为「横幅」。
《漢語大詞典》:匾对(匾對)
匾额和对联。《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清晨登岸行,十里至 万佛寺 看石坝,又三十里诣 汉神庙 掛匾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避暑山庄 前后七十二景,匾对皆先朝宸翰。” 沙汀 《酒后》:“乡长已经把家里二三十副匾对收检起了!而且托人在 龙洞山 找房子,准备将来拖上山打游击。”
分類:匾额对联
《漢語大詞典》:扁对(扁對)
匾额上的对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凡神庙扁对,难其用成语而有味。”
分類:匾额对联
《漢語大詞典》:抱柱对儿
挂在柱子上的对联,用木板制成,稍曲,与柱体相合。
《漢語大詞典》:嵌字格
旧时作诗或对联时,将几个特定的字(如人名、地名或其他成语)依次嵌在各句相同的位置上,谓之“嵌字格”。 鲁迅 《而已集·谈“激烈”》:“这诗大约还有一种‘格’,如‘嵌字格’之类,但我是外行,只好不谈。”
《漢語大詞典》:联牌(聯牌)
上面刻写着对联的木牌。红楼梦第三回:“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鏨金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