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路寰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7 【介绍】: 唐郴州平阳人。德宗贞元十一年,自楚州刺史,拜江西观察使。十三年,卒于镇。
李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德宗时守博野有功,帝赐奴婢服马。擢累保义军节度使。又授横海节度使。终夏绥宥节度使而卒。
全唐文·卷七百十六
寰。德宗朝官都知兵马使。历保义军横海军绥银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862 【介绍】: 唐僧。河东蒲坂人,俗姓卢。早举甲科,母丧服阕,往北京童子寺出家。初隐南岳常乐寺,后居杭州大慈山。山素缺水,有二虎以爪跑地,泉自涌出,因名“虎跑泉”。问道者众。懿宗咸通中卒,敕谥性空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卢氏。河东蒲阪人。少为书生。年二十五。偕计中甲科。然未惬所志。欲再试礼部。而适丁母忧。因庐墓所。服阕竟。出家于北京童子寺。岁未二周。而诸经通习。遂造嵩岳。受具戒。复淹贯律部。后诣百丈山谒大智海公。而究见性之指焉。俄结庵南岳常乐寺之绝顶。谏议大夫崔公。尤推重。为别创方丈。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答云苍天苍天。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答云会即便会。莫忉怛。泉拂袖去。游钱唐止大慈山。山居浙江上。地斥卤砂砾。无所得水。将去而他。忽有虎跪地出泉。甘洌可饮。识者以为神。而众亦大集。上堂云。山僧不会答话。只能识病。有一僧出前立云。远有病么。请师识。中便下座。归方丈。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答云。般若以何为体。州大笑而出。中明日见赵州扫地次。中问般若以何为体。州置帚大笑抚掌。中便归方丈。有僧辞往江西。中云。我劳汝得否。僧云劳什么。中云劳汝将取老僧去。僧云。更有过于和尚者。亦不能将去得。中便休。其僧后举似洞山。山云。阇梨争合恁么道。僧云。和尚作么生。洞云将得。洞又问其僧云。大慈别有什么言句。僧云。有时示众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洞云我不恁么道。僧云作么生道。洞云。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会废教因民服。徙戴氏引墅。大中初。诏除前禁。复仪相。太守刘公加礼敬。丛社之盛。不减畴昔。咸通三年二月十五日。嘱累毕。怡然坐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四。其冬克塔而窆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寰中。姓卢氏。蒲坂人也。生有异相。其声如钟。出家于并州童子寺。受心印于百丈海禅师。结茅于南岳。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苍天苍天。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日见赵州扫地。师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帚。附掌大笑。师便归方丈。师后住浙江大慈山。上堂示众云。山僧不解答语。只能识病。又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时学者甚众。山素缺水。师拟飞锡。夜梦神人告曰。勿他之。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诘旦见二虎以爪跑于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饴。有僧自南岳至。乃曰小童子泉涸矣。故东坡题诗云。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佩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无疾而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四。僖宗谥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赞曰。 履践真实  心悟无际  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 居乏寒泉  虎跑以济  惟德斯彰  风清日丽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寰中。姓卢氏。河东蒲坂人也。禀灵特异挺质殊伦。身支𦟛亭顶骨圆峻。其声若钟响其色犹脂凝。学通终古辞实丰赡。年二十五随计中甲科。然未塞其怀。复思再捷。无何遭母之忧。遂庐于墓所。及服阕径往北京童子寺出家。二稔未周诸经皆览。明年往嵩岳登戒肄习律部。于兹博通忽慕上乘。决往百丈山深得玄旨。后隐南岳常乐寺。结茅于山椒谏议大夫崖公深重其操。因别立方丈。虞渊景晞一饭永日。然其乏水羸瓶远求。俄尔深宵有虎嗥啸庐侧。诘旦视之。果滥泉坼地而涌足其汲用。后之杭浙江之北有山号大慈。居未久檀信爰臻。旋成巨院。四方僧侣参礼如云。属武宗废教。中衣短褐。或请居戴氏别墅焉。大中壬申岁太守刘公。首命剃染重盛禅林。壬午岁二月十五日嘱累声毕而终。时渐溽暑验其身一无变异。而顶门燠润。冬窆于塔所。享年八十三。法腊五十四。有说常乐寺山虎跑泉。当中公灭日。忽焉乾涸。异哉。止资中之受用耳。至乾符丁酉岁。敕谥大师号性空。塔名定慧也。缙云太守段成式为真赞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夹山善会。后住洛阳韶山,世称韶山和尚。《祖堂集》卷九、《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录其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不知何许人。既得法于澧阳之夹山。后于洛阳之韶山阐化。一日下山见遵布衲。遵问韶山在什么处。普指竹处云。只者便是。遵云拟伸一问得否。普云。看君不是金牙作。争解张弓射尉迟。遵云。凤凰直入烟霄路。谁怕林中野雀儿。普云。饶君直在威音外。犹较韶山半月程。遵云。且道过在什么处。普云。倜傥之词。时人知有。遵云恁么则真玉泥中异。不拨万机尘。普云。鲁般门下。徒劳巧妙。遵云。学人只恁么。师意如何。普云。玉女夜抛梭。寄锦于西舍。遵云莫便是和尚家风也无。普云。横身当宇宙。谁是出头人。 久之而终。谥无畏。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寰普者。不知何许人也。禀形淳粹克性谦冲。居于丑夷下风请业。汪汪然其识度辄难拟议。具戒之后经论温寻。然后杖锡南游澧阳。遇夹山而得心契。有参学举问。垂手携归。不使一机失其开诱。其所不荐劝令披览经法。亦近秀寂之遗风耳。
李寰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元年(1165)任宜州知州。乾道四年(1168)任琼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建阳人,字圻父,号篁塛翁。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尝从朱熹受学。能诗文,与同邑刘清夫齐名。官至观文殿学士。有《篁塛集》。
全宋诗
刘子寰,字圻父,号篁㟳翁,建阳(今福建建瓯)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从朱熹学。官至观文殿学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有《篁㟳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刘圻父诗序》。 刘子寰诗,据《全芳备祖》、《诗渊》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赵与寰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九二
赵与寰,宗室,燕王房九世孙,希子子。淳祐四年,宰相史嵩之遭父丧起复,与寰与宗学生三十四人上书论不当起复嵩之,不报。见《宋史》卷二一九《宗室世系表》五、卷四一四《史嵩之传》。
赵与寰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赵与寰,淳祐中宗学生。淳祐四年与同学三十四人上书劾史嵩之。见《宋季三朝政要》卷二。
董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人,字清寰。以画名。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二
卢若嵩,字维经,号鼎寰。番禺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宿梦鲤,字龙吉,号仁寰。无锡人。万历34年举人,除松阳知县。与东林诸子过从甚密,尤其与高攀龙交往最久。,著《易纂全书》、《五经百家类纂》、《古今类书》等,年八十一卒。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鼓和,号曰青寰,为诸生,家贫,授经,世居甬上,凡甬上诸生,无不出吴先生门者。先生虽日为诸生论说治经生业,然几上独置杜工部集,每岁以反故纸立一册,凡有所作,辄书册中,有事则藏诸巾箱方去。即其家子弟亦不知先生日何所作也。久之,先生故人子及诸生与其子谋,俟先生出,窃发其巾箱视之,则其所作诗草也。纸背中淡墨秃颖,几不可读。因各取一册,疾书之,仍置箱中。此后见先生裴回户庭间,口吟手画,始知为作诗也。然终不以示人。闻人论诗,辄不答,唯见人以诗书扇上赠人,辄蹙额曰:奚自苦?但持一素扇相赠,亦得生风,奚重废笔墨为?竟藏其诗,至老且死,终不自言。嗟夫!吴先生生不得与叶郑朗、杨伯翼同时,其目中所见鹿鹿,谁足与语?故宁抱其诗井枯壁坏,蠹鱼饱死箧中,终不肯使单章只句轻上俗人口。此其力坚,其志矫。宁身后千百年,待一人知己始出,亦可谓介之甚,果之甚矣。去先生二十馀年,余始录甬上耆旧诗。适允诚出宿钱氏,钱氏贤者二,咸戒三即先生故人子,因出向所钞诗数本,夜读之,中有经吾友钱退山点定者,允诚为惊喜,录百馀首来,赏叹弥日。即余门中向与先生往来者,闻其能诗,俱大诧不信。嗟夫!吴先生诚异人也。虽然,先生身后甫二十馀年,侯芭尚在,巳有能读太玄如桓君山、张河间者,吾知先生更喜过望矣。
徐汝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号二寰。万历举人。知西乡县。瑞藩赴封地,经西乡,舳舻相望,驱民夫牵挽,民不胜扰。汝正操小舟谒王,为民请命。风盛舟覆,溺死。民立祠祀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