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出汾州介休郭氏。世习儒。少通经史。尤尚虚玄。善辞章。工篆隶。驰誉乡社。年二十五。教授并部。然犹未识所谓佛法也。会沙门道晔。讲摄大乘论。间往听焉。若有所省。因求出家。且知要业莫如禅定。而师范罕遇。乃周寻竺典。三十许载。备研奥旨。疏衣粝食。见者发心。志士屯赴。遂法集于箕山之阴。六时笃课。罔坠徽猷。尝与朋侪言志。而思则曰。学佛之徒。生死从缘安用尔。丧葬多事哉。当时人以其戏言耳。逮乎属疾。才经两月。忽告众曰。余其死矣。即按行空窟。屏除残尸。尽谢徒侣。伽坐其中。时寒林森竦。众不忍离。夜守其旁。且而观之。则端拱而逝矣。寿五十五。贞观十六年之五月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 习禅五
释慧思。姓郭氏。汾州介休人也。少学儒史宗尚虚玄。文章书隶有声乡曲。年二十五在并传授。初不知佛乘之深奥也。会沙门道晔。德盛当锋。处宗讲扬摄大乘论。试往潜听冥漠难追。累日详受薄知希向。因求度脱。传闻出家德业勿高禅定。即而习焉。三十许载师承靡绝。又闻念慧相须譬诸轮翘。遂周寻圣教备尝弘旨。冬夏业定春秋博采。单衣节食见者发心。道志之伦往往屯赴。因而结众于箕山之阴。昼则敛容默念。中夜昏塞为众说法。六时笃课不坠清猷时说死观各言其志。有云省约有志泰甚。思曰。出家之人生已从缘死当自任。岂劳人事送此枯骸。余必一期当自运耳。时以为未经疾苦。故得虚置其言。后觉不愈。财经两日寻告众曰。余其死矣。便起蹑履案行空屈除屏残尸。入中加坐发遣徒侣累以正命。处既森竦世号寒林。众不忍离经夜旁守。至明往观端拱如故。就触其身方知已卒。春秋五十有五。即贞观十六年五月矣。因即而殓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世称寒山子。太宗贞观时人。居天台唐兴县寒、暗二岩幽窟,时往还国清寺。与拾得交友。好吟词偈、状类疯狂,以桦皮为冠,布襦木屐,人莫识之。闾丘胤出守台州,往寺求之,寒山走归寒岩,入穴而去。有《寒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姓名、籍贯、生卒年皆不详。早年周游四方,30岁后,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又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相善,时有过从。喜作诗,有1篇1句,即题于树间石上。据云禅僧灵祐、从谂曾见之,但无确据。享年逾70岁,一说过百岁。其生活时代,旧传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以为太宗贞观间。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考定此序为伪作,并据《仙传拾遗》等记载,推定其应为玄宗先天至代宗大历、德宗贞元间人。今人王运熙、杨明撰《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据其诗中所引禅语及五言诗之粘对规则,證定为中宗后所作。《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其诗多宣扬佛教轮回因果思想,亦杂有道教服食养气炼丹之说,且常讥刺世态人情,表述其对人生哲理之思考。亦有抒写山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明白,多用俚语村言,语气诙谐,时含机趣。自称曾作诗600首。宪宗元和间,道士徐灵府(一说为僧道翘)从山林屋壁上录得其诗300余首,编为3卷。唐末禅僧本寂曾为作注,成《对寒山诗》7卷。二书皆不存。宋以后传本仅1卷,存诗300余首,版本较多,《四部丛刊》影印复宋本及有正书局影宋本较为通行。今人有项楚、钱学烈等校注本数种。《全唐诗》存诗1卷。另《宗镜录》、《五灯会元》等书中尚存逸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寒山,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诗僧,曾游历四方,行千万里,后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又称寒山子。与天台国清寺诗僧拾得为友。旧传为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当玄宗时人,贞元中犹在世。其诗通俗诙谐。宣杨佛教出世思想,讽刺世态人情,近王梵志体。有诗三百馀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百度百科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證,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寒山子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时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访问寒山。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间。好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知。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相聚言说不可详悉。寺僧见太守拜之。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共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二百馀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寂禅师注解。谓之对寒山子诗。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至有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句。历然雅体。今岩下有石亭亭而立。号幽石焉。
神僧传·卷第六
寒山子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时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放问寒山。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间。好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知。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相聚言说不可详悉。寺僧见太守拜之。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二百馀首。编成一集。人多讽诵。至有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之句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风狂之士。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为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发辞气。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访问寒山。沙门道翘。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贼我。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二百馀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寂禅师注解。谓之对寒山子诗。

作品评论

闾丘元《寒山子诗集序》
(寒山)出言成章,缔实至理,凡人不测,谓风狂子。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馀首。桐柏征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
彦周诗话
“若有人兮坐山楹,云衮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独惆怅而狐疑,蹇独立兮忠贞。”此寒山语,虽使屈、宋复生,不能过也。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至云“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语。大抵佛语菩萨语也。今观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溢,多足以资劝戒。
《东目馆诗见》
寒山、拾得诗冲口而出,半是藏身,半是醒世,别为一格,无以摹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寒氏。晋之缙县人。童龀俊敏。年十七。从南康湖阳西山慧照禅师落发。大历八年。依衡岳寺希操律师。受具戒。未几谒石头迁禅师。證心法。一日俨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者里作么。俨云。一切不为。头曰。恁么即闲坐也。俨曰。若闲坐即为也。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俨曰。千圣亦不识。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名。头尝垂语曰。言语动用勿交涉。俨云。不言语动用。亦勿交涉。头云。者里针劄不入。俨云。者里如石上栽花。头深肯之。住后看经次。柏岩云。和尚休猱人得也。俨卷却经云。日头早晚。柏云。正当午。俨之。犹有者个文彩在。柏云。某甲无亦无。俨云。汝太煞聪明。柏云。某甲只恁么。和尚尊意如何。俨曰。我跛跛挈挈。百丑千拙。且么过。有僧再参。俨问曰。阿谁。僧曰常坦。俨呵曰。前也是常坦。后也是常坦。一日院主。请俨上堂。大众才集。俨良久便归方丈。闭门。院主逐后曰。和尚许某甲上堂。为什么却归方丈。俨曰。经有经师。论有论师。律有律师。又争怪将老僧。 俨问。云岩作什么。岩曰担屎。俨曰。那个聻。岩曰在。俨曰。汝来来去去为谁。岩曰。替它东西。俨曰。何不教伊并行。岩曰。还曾檐么。俨坐次。有僧问。兀兀地思量个什么。俨曰。思量个不思量底。问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俨曰。非思量。僧问。学人拟归乡时如何。俨曰。汝父母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汝归何所。僧曰。恁么即不归去也。俨曰。汝却须归去。汝若归乡。我示汝个休粮方。僧曰。便请。俨曰。二时过堂。不将咬著一粒米。僧问。学人有疑请师决。俨曰。待上堂时。与阇黎决。至晚上堂。众集定。俨曰。今日请决疑上座。在什么处。其僧出众。俨下禅床。把住云。大众者僧有疑。便托开归方丈。僧问。祖师未到此土。此土还有祖师意否。俨曰有。僧曰。既有祖师意。又来作什么。俨曰。只为有所以来。俨看经次。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俨曰。我只图遮眼。僧曰。某甲还效和尚得么。俨曰。若是汝看。牛皮也须穿透。 朗州刺史李翱躬入山谒俨。俨执经卷不顾。侍者屡言。太守在此。俨终不顾。翱性褊急。怒曰。见面不如闻名。俨徐呼太守。何得贵耳而贱目。翱因谢之。问曰。如何是道。俨指上下曰。会么。翱曰。不会。俨曰。云在天水在瓶。翱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俨曰。贫道者里无此闲家具。翱良久。俨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闺閤中物舍不得。便成渗漏。一夕登绝顶。时雨新霁。天色澄莹。仰见云披月出。光彩迸射。因而大笑。澧阳远在九十里外。而居人之闻其声者。如近发东西家。于是互相推问。始知其远自药山也。太和八年二月。忽大呼云。法堂倒法堂倒。众皆持物柱撑之。俨举手曰。汝不会意。乃寂。寿八十有四。腊六十建塔于院之东隅。曰化城。谥弘道。
萧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辽后族,字寒真。萧敌鲁子。从太宗灭后晋,入汴,为宣武军节度使。天禄中尚帝妹阿不里。后以谋反下狱获释。复阴谋欲反,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仲复,一字仲塞,号星崖。生于宋末,入元不仕,时称其能融会朱熹、陆九渊之学。有《星崖集》。
全宋诗
滕塛,原名回,字仲寒,一字仲复,号星崖,婺源(今属江西)人。与方回有交,精于理学,善属文,精草书。入元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有《星崖集》,已佚。《新安文献志》卷八八、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200 【介绍】: 金河间人,字守真,号通元处士。行医不仕。治病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为金元四家之一,人称寒凉派。有《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和《素问玄机原病式》。
寒岩升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寒岩升者,姓吴氏,建安人,母氏游,初生有肉如环,在其左乳,人皆异之。年十四,依郡之龙居寺出家,肉环随隐。弱冠进具,有志游方,因之长乐,会圆悟高弟佛智禅师。端裕演法于西禅,入其室,言下顿悟。自是机锋迅发,人莫能当。佛智移杭之灵隐,升为首座。佛智归,升亦还乡。后住支提、承天、石霜、泐潭诸大刹,示寂于鼓山,寿七十九,僧腊六十。山阴陆待制务观与升游,爱敬之如师友。周丞相子充为之塔铭。
徐本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徐本中,出身武官之家。与曾觌善,觌贵幸,荐于孝宗,由小使臣积阶至刺史、知閤门事。换文资为右文殿修撰、枢密都承旨。淳熙元年以集英殿修撰除浙西提刑;三年,改除江东转运副使。六年,知秀州,以失举谪饶州居住;次年复起为江东运副。奉祠归,自号岁寒居士。见《宋史》卷五八七《曾觌传》,《吴郡志》卷七,《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宋史全文》卷二六下,《姑苏志》卷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居温州乐清,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兄弟群从,多登显仕。汝迕尤以诗知名。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佥判雷州。将进用,因诗文触怒时相,谪官沦落,不得志而卒。
全宋诗
赵汝迕,字叔鲁(《前贤小集拾遗》卷三),号寒泉(《宋诗纪事》卷八五),乐清(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官处州佥判。因「夜雨」一联诗忤时相,沦落以终。事见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七。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46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养正,号寒斋。林瑑子。以父荫补宁化尉,调建州户曹,辞不就。营精舍以居,研思论学,遁迹山水者二十年。及卒,私谥文隐。有《石塘闲话》、《求心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元诗选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年十一,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为记室。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林石田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端。字元叟。族临海何氏。世为儒家。年十一。从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化城院。气识渊邃。慨然以道自任。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得旨。次至净慈石林巩公。处以记室。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行中书平章张公。举师住中天竺。复迁灵隐。有旨。设水陆斋于金山。命师说法。竣事入觐。奏对称旨。加赐佛日普炤之号。南归即退。庐于良渚之西庵。至治壬戌。三宗四众。相率白于行宣政院。请师补径山。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人以为荣。而师漠如也。主径山席三十年。足不越阃。道隆德重。诸方仰之。间作诗文。清绝古雅。林石田前辈居吴山。闭门无接。于师特敬慕之。尝赠师以诗。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石田知师。以诗犹知见重。况知师以道者乎。先虎岩住径山时。师为第一座。每闻岩法座上。举云。度宗为北兵攻急。命道士设大醮。奏章天廷。问国家重事。高公伏章。久不得报。既竣事问故。高公云。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门不开。故得报迟也。岩举此谓。住持非苟然。至于四十八代住持。尚预定之天庭。师闻颇心非之。及师继席。适当其次。至正辛巳。示寂。窆全身于寂炤院。八十八岁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名行端。号元叟。生台之临海何姓。何姓世以儒显。端母王氏。博释五经章安子弟。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端生不茹荤。襁褓中见沙门遂喜。甫六岁。母王氏授以论孟。端咿唔成诵。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每遇纷华杂遝。端则庄坐如在定。母因奇之曰。吾家千里驹也。然恐不为世用。端叔父茂上人者。早岁为僧。住馀杭化城院。适归省故里。端竟从之剃染。遍游丛林。谒径山藏叟。临机悟旨。藏叟悦之。一日藏叟问端曰。汝是台州人那。对曰。台州。叟便喝。端拜。叟又喝。端起叉手。叟曰。放汝三十棒。端喏。藏叟又曰。还知我泉南无僧否。端曰。和尚聻。叟便棒。端按住曰。莫道无僧好。叟大笑而起。端既罢参。乃徜徉西湖山水间。自称寒拾里人。育王珙作偈招曰。夜半落霜花。日轮正卓午。寥寥天地间。只有寒山子。端不答。乃典净慈书记。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吴山石田林处士。久隐不与世接。乍见端篇翰。独以诗柬端。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端又远访雪岩钦于仰山。钦曰。驾发何处。端曰。两浙。曰。因甚语音不同。端曰。合取口。曰。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阇黎在。端拍手曰。鸭吞螺蛳。眼睛突出。钦顾侍者点好茶来。端曰。也不消得。于是以上礼宾之。元成宗大德初。为虎岩伏。分座于径山。庚子。出住湖州翔凤。乃曰。大慧祖师道。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受地狱苦。终不将佛法作人情。径山先师藏叟和尚。一生不肯四天下人。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也须退身有分。山僧在侍者寮两年。弄尽机关。做尽伎俩。直是没凑泊它处。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今有炷香供养它。也要大家證明。甲辰。诏主中天竺。并赐慧日正辨师号。皇庆壬子。迁灵隐。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山。命端證之。又加号佛日。乃退居良渚西庵。英宗至治壬戌间。起端居径山。端居径山。人才之盛。不减妙喜。其楚石琦辈。时称僧杰焉。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兼游诸禅宿之门。自称微笑居士。每方杨大年之为人。多剥啄诸家语录。而读端提唱。乃谓其子弟曰。元叟生平。谛理恢拓。广说略说。莫不弘伟。然关要隐而不发。以待其人。大慧之流风馀韵。犹有如此者。不谓老夫复相识耳。其提唱曰。寂静中做工夫者。以寂静为究竟。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愦闹中做主宰者。以愦闹为得意。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经教中领览者。以经教为根本。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师友中讲磨者。以师友为渊源。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此无形段金刚大士。从尘点劫来。直至而今。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你拟向东边讨它。它向西边立地。你向南边讨它。它向北边立地。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一切处一切时。与你万象为主。万法为师。此其是也。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将第八识断一刀。岂有成办时节。又曰。自家根蒂下。积生累劫。多诸恶习。若也照烛不破。剔脱不行。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一切法中。或有所疑地。即碍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爱水。即淹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即烧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即飘杀了你。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明暗色空。森罗万象。到处粘作一团。如黐胶相似。驱你入驴胎。使你入马腹。总繇它在。千佛出世。亦无如之何矣。端开化四十二年。三受金襕。密秘之。不以披搭。所赐金帛悉赈贫乏。复多怒。老益甚。每据坐。竟日传餐诃骂。及入寝室。或窃问其故。乃左右顾视。欲举已忘。故道俗于怒骂中。得旨者甚多。顺帝至正壬午秋。示微疾。问侍僧曰。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安同诸苦源。来者不来者。如何是来者不来者。僧无语。端良久曰。后五日看。至期更衣趺坐曰。本无生灭。焉有去来。冰河发𦦨。铁树花开。垂一足而化。世年八十八。僧腊七十六。所剪爪发。舍利累然。閟全身于鹏抟峰北。谥曰普照。塔曰寂照。端退居良渚日。忽有梵僧。仗锡来徵般若枢要。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其僧稽首蹈空而去。左右皆惊愕。端曰。掩鼻偷香。何足羡也。 赞曰。大慧四传至端禅师。二百载矣。几如劲弓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师崛出珍公之门。而道被三朝。德迈九洲。源厚流长。不亦宜乎。或谓。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曰否。不离菩提树下。而据吉祥座者。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苦求大法,至忘寝食。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初参藏叟珍,珍问:“何处人?”答云:“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珍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珍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为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居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端主其事。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冰河发燄,铁树花开。”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江西人,移居钱塘。游湖海间,行服气异行之法,时称异人。事母至孝。英宗至治初卒,年百有八岁,犹童颜绿发。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学颜,号秋涧,晚号寒沙静窝,有《寒沙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人,字学志,号寒碧居士。性颖捷,年十三,能背诵五经本文。善属文,领乡荐,历任浮梁、宁津、栖霞、汶上四教谕。两典江西、河南文衡。有《博古要览》、《归田稿》等。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履贞,自号广寒仙客,吴县人。参政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