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寒年
寒冷的年月。南史·刘訏传:“ 訏 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 歊 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粱稷,寒年之纤纊。”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林鹿庵 好客,虽处忧劳况瘁中,遇良友至,则大喜。尝谓人曰:‘友者,俭岁之粱肉,寒年之纤纊也。’”
分類:寒冷年月
《国语辞典》:冷天  拼音:lěng tiān
寒冷的天气。如:「一连几个冷天,冻得人手脚发麻。」《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漢語大詞典》:违寒(違寒)
避开寒冷。列子·黄帝:“避平依险,违寒就温。”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嗷嗷云中鴈,举翮自委羽。求凉 弱水 湄,违寒 长沙 渚。”
分類:避开寒冷
《漢語大詞典》:阴碛(陰磧)
塞外的沙漠。塞外寒冷,故称。 唐 张仲素 《塞下曲》之五:“阴磧茫茫塞草肥,桔橰烽上暮云飞。”
《國語辭典》:酷寒  拼音:kù hán
极度的寒冷。如:「在这酷寒的天气中,他仍须外出工作。」
分類:酷寒寒冷
《漢語大詞典》:连底冻(連底凍)
(1).严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彻底冻结。形容极为寒冷。《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説得显者热闹胸中,化作一团冰雪连底冻的相似。”
(2).形容为人严肃冷崚。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四:“ 元礼 加以肃,人号为连底冻。”
《漢語大詞典》:凄飙
寒冷的狂风。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卷三:“﹝ 长公 ﹞性尤喜雨,时或霂霡一簑,佐以凄颷,梨花寂寞,炉烟欲死,鸚鵡輒昂首鼓翅而舞,翠鬣低回,不啻玉人一部《霓裳羽衣》,釵横髻堕也。”
分類:寒冷狂风
《漢語大詞典》:积冷(積冷)
中医谓寒冷郁结不散。《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妇人杂病》:“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絶,至有歷年,血寒积结胞门。”原注:“﹝妇人﹞月经致病之根源,则多因虚损、积冷、结气也……至有歷年寒积胞门,以至血凝气结而不行者。”
《漢語大詞典》:鹤寒(鶴寒)
相传鹤能知寒,故谓寒冷为“鹤寒”。 南唐 李建勋 《重戏和春雪寄沉员外》:“却遮迟日偷鶯暖,密洒西风借鹤寒。”
分類:寒冷
《漢語大詞典》:洌洌
寒冷貌。 晋 左思 《杂诗》:“秋风何洌洌,白露为朝霜。” 宋 梅尧臣 《啄木》诗之一:“寒风正洌洌,蠹穴虫且殭。”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國語辭典》:皲裂(皸裂)  拼音:jūn liè
皮肤表面角质层裂开的现象,多因寒冷、乾燥、刺激而形成。
《漢語大詞典》:惨懔(慘懔)
亦作“惨廩”。亦作“惨凛”。 寒冷;阴寒危惧。文选·扬雄〈甘泉赋〉:“下阴潜而惨廪兮,上洪纷而相错。” 李善 注:“惨廪,寒貌也。”汉书·扬雄传作“惨懔”。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髮萧条。” 宋 陆游 《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后》:“髮毛惨凛谁復支,性命么微不禁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跳神:“赫气惨凛,尤能畏怖人。”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一声惨懔的猫头鹰嚎声,骤然传来。”
分類:寒冷危惧
《漢語大詞典》:寒烈
极其寒冷。后汉书·冯异传:“时天寒烈,众皆饥疲, 异 上豆粥。”
分類:寒冷
《漢語大詞典》:寒瘠
谓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今夫内外 蒙古 、 新疆 、 西藏 、 青海 ,大而寒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