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寇(積寇)
犹惯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
《漢語大詞典》:鲸寇(鯨寇)
大盗。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公倾其产业,募是驍雄,思报皇储,累歼鲸寇。”
分類:大盗
《韵府拾遗 宥韵》:惊寇(惊寇)
梁简文帝乐府边秋马正肥云中惊寇入
《漢語大詞典》:稔寇
恶贯满盈的敌人。文选·陆机〈辨亡论上〉:“或师无谋律,丧威稔寇。” 李善 注:“稔寇言丧其威权,令资熟於也。”
《漢語大詞典》:骑寇(騎寇)
骑马入侵之寇。管子·小匡:“中救 晋公 ,禽 狄王 ,败 胡貉 ,破 屠何 ,而骑寇始服。” 尹知章 注:“北 狄 以骑为寇。”
分類:骑马入侵
《漢語大詞典》:土寇
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宋史·李神祐传:“及土寇 周琼 等叛,又副 尹崇珂 讨平之。”元史·世祖纪八:“己卯, 罗氏鬼国 土寇为患, 思播 道路不通,发兵千人与洞蛮开道。”清史稿·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传:“破 赵廉 ,克 永安关 。逐土寇 曹槓子 ,又败之於 道州 。”
《漢語大詞典》:进寇(進寇)
犹进犯。晋书·苻坚载记上:“ 亮 惧而退守 磬险 , 安 遂进寇 汉川 。”梁书·简文帝纪:“闰四月甲子, 景 进寇 巴陵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七七八年, 登里可汗 为了掠夺财物,进寇 太原 。”
分類:进犯
《漢語大詞典》:速寇
招致盗匪。国语·晋语八:“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 韦昭 注:“速,召也。” 唐 张廷珪 《谏停市犬马表》:“饥饉荐臻,边荒速寇。”
分類:招致盗匪
《漢語大詞典》:寇叛
敌寇、叛贼。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抗 敕 江陵 督 张咸 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絶寇叛。”
分類:敌寇
《漢語大詞典》:寇奸(寇姦)
谓寇贼奸宄。《宋史·乐志十一》:“民商永赖,坐消寇姦。”
分類:寇贼奸宄
《漢語大詞典》:通寇
勾结贼寇。明史·方国珍传:“ 国珍 怨家告其通寇, 国珍 杀怨家,遂与兄 国璋 、弟 国瑛 、 国珉 亡入海。”
分類:勾结贼寇
《漢語大詞典》:生寇
活的敌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子胥 諫曰:‘非 吴 有 越 , 越 必有 吴 。吉往则凶来,是养生寇而破国家者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轻军晨夜袭拔 庐江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锋刃所截,焱火所焚,前无生寇,惟 祖 迸走。”
分類:敌人
《漢語大詞典》:寇凫(寇鳧)
野鸭的一种。《方言》第一“凡物盛多谓之寇” 晋 郭璞 注:“今 江 东有小鳧,其多者无数,俗谓之寇鳧。” 清 刘大櫆 《吴节妇传论》:“利禄之中人深矣,自中朝士大夫於持权秉势之地,疾趋如寇鳧,常甘心毁名节蒙耻辱以求之。”
分類:野鸭郭璞
《漢語大詞典》:寇烽
古时报警烽火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
《国语辞典》:寇谦之(寇谦之)  拼音:kòu qiān zhī
人名。(西元365~448)字辅之,北魏昌平人。学仙道,隐于松阳。太武帝诏玉阙,为其建天师道场,定道教为国教,并对佛教采取弹压政策。谦之以老子为教主,张道陵为大宗,道教之名由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