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寇仇  拼音:kòu chóu
敌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若克城邑,绝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也作「寇雠」。
《國語辭典》:寇雠(寇讎)  拼音:kòu chóu
仇敌、敌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也作「寇仇」。
分類:仇敌敌人
《國語辭典》:草寇  拼音:cǎo kòu
草野中的盗贼。《水浒传》第六一回:「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
《漢語大詞典》:寇敌(寇敵)
入侵之敌;敌军。墨子·七患:“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后汉书·西羌传论:“惜哉寇敌略定矣,而 汉 祚亦衰焉。” 许地山 《萤灯》:“ 难胜 太子便请求父王给他一支兵,由他领出都门去抵御寇敌。”
分類:入侵敌军
《骈字类编》:二寇
诗采薇序笺西伯命其属为将率将戍役禦西戎及北狄之难歌采薇以遣之疏其属谓南仲南仲一行并平二寇虑刘琨与丞相笺聪宜时讨勒不可纵而宰相意异所 不同更爱苟晞冯嵩之徒而稽二寇之诛皆又与段匹磾盟文既盟之后 尽忠竭节以剪夷二寇
《国语辞典》:借寇恂  拼音:jiè kòu xún
汉代寇恂治理颍川有政绩,离任后随光武帝再至颍川,百姓请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见《东观汉记。卷九。寇恂传》。后用以表示挽留有政绩的地方官继续留任。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漢語大詞典》:寇窃(寇竊)
(1).抢劫;盗窃。三国志·魏志·崔林传:“﹝ 崔林 ﹞在官一期,寇窃寝息。” 隋 牛弘 《献书表》:“ 永嘉 之后,寇窃竞兴,因 河 据 洛 ,跨 秦 带 赵 。”
(2).引申为非分据有。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僕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窃大州,恩深分厚,寧乐今日,自还接刃!”《宋书·王弘传》:“内朝细务,庶可免竭,神州任重,望实兼该,臣何人斯,寇窃不已。”
《國語辭典》:倭寇  拼音:wō kòu
指明初侵扰中国沿海各省的日本海盗。《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三。日本传》:「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官军不能禁禦。」
《漢語大詞典》:御寇(禦寇)
(1).即 列御寇 。相传为 战国 郑 人,属道家者流。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 明 高启 《出郊抵东屯》诗之四:“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2).抗击敌寇。御,通“ 御 ”。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得书,喻以御寇之方。”
谓防御贼寇。《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左传·襄公十年:“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
《漢語大詞典》:内寇
(1).谓国内变乱。战国策·燕策一:“内寇不与,外敌不可距。” 鲍彪 注:“寇,犹乱。与,犹和。”
(2).指外敌入侵。 宋 范镇 《东斋记事补遗》:“ 曹太尉 瑋 知 秦州 ,西 番 内寇。”
《漢語大詞典》:寇邓(寇鄧)
东汉 寇恂 、 邓禹 的并称。二人皆 光武 中兴名将。 汉 永平 中 显宗 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 寇 邓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 云台 。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三:“吾慕 寇 邓 勋,济时信良哉。”
《漢語大詞典》:敌寇(敵寇)
从国外入侵的敌人。 陈毅 《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 华 日急。”
《骈字类编》:西寇
陈书武帝纪诏西寇自王琳以下并许返迷一无所问
《骈字类编》:被寇
史记南越傅南越王胡遣太子婴齐入宿卫谓助曰国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装入见天子
《骈字类编》:北寇
陈书周迪传见西贼下击元史伊苏传东昌贼将北寇道出陵州伊苏邀 于景州斩获殆尽复阜城县诗杜甫夔府书怀 见西夷下
《漢語大詞典》:寇掠
侵犯劫掠。后汉书·冯绲传:“ 武陵 蛮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间, 荆州 刺史 刘度 、 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皆没。”周书·陈忻传:“ 魏孝武 西迁之后, 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 东魏 ,仍密遣使归附。”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贼马肥健,时出寇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 ,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