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67,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密照疏明
密汁
密助为寿
密畤
佛类词典
二密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八名普密经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九显一密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密教十六菩萨
密教十地废立
圆密十真如
密教十重戒
十秘密
《分类字锦》:密照疏明(密照疏明)
张率绣赋具万物之有状尽众化之为形既绵华而稠彩亦密照而疏明
分类:锦绣
《分类字锦》:密汁
分类:
《分类字锦》:密助为寿(密助为寿)
宋史公主传荆国大长公主真宗即位封万寿长公主改随国下嫁驸马都尉李遵勖旧制选尚者降其父为兄弟行时遵勖父继昌亡恙主因继昌生日以舅礼谒之帝闻密以兼衣宝带器币助其为寿
分类:公主
《漢語大詞典》:密畤
古代帝王祭祀青帝的地方。史记·封禅书:“其后四年, 秦宣公 作密畤於 渭 南,祭 青帝 。”
二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为理密,以真言部诸经为事理俱密。苏悉地经疏中曰:「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为理密;若三世如来身语意密,是为事密。问:华严维摩般若法华等诸大乘教于此显密何等摄耶?答:如华严维摩等诸大乘教是密教也。问:若如云是密者与今所立真言密教有何等异?答:彼华严等经虽俱为密而未尽如来秘密之旨,故与今所立真言别,假令虽少密言等未及究尽如来秘密之意。今所立毗卢遮那金刚顶等经咸是究尽如来事理俱密之意,是故为别也。」天台学则下曰:「法华涅槃二部为理密之大圆教,真言五部为俱密之大圆,教是判一代五时中第五时二密之大圆也。」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造般多罗道场,中央安置如意轮王菩萨,周围安置七星之像,及诃利低母,禳灾之法也。
八名普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之略名。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猛,四胜谛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
九显一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判十住心中前九住心为显教,后一住心为密教,故曰九显一密。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宗判十住心中之前九住心是显教,后一住心是密教,故曰九显一密。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
密教十六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者金刚界四方四佛各各之四亲近也。一者表贤劫千佛因位千菩萨之十六菩萨也。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第一成身会举果上之千佛,第二三味耶会以下,举因位之千佛也。今选取千菩萨中主要之菩萨十六尊,代表千菩萨耳。但千菩萨中前四菩萨已成道。其馀者第五弥勒以下九百九十六尊也(第四即释迦也),故自今以后以第五弥勒为首,故此十六菩萨亦以弥勒为第一也(实际贤劫之菩萨为九百九十六人千菩萨云者从大数也)。诸部要目曰:「又有四方贤劫中十六大菩萨,表贤劫中一千菩萨。」其十六菩萨之名字,出于六卷之略出经第四,四卷之略出经第三,教王经第一,贤劫十六尊轨。今依贤劫十六尊轨示之如图。
密教十地废立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其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也。是秘藏记等所说。依立门。则大日经疏于三劫之上立十地。以之为开发金刚宝藏位。其所以有此废立二门者,以十地有浅深二种也。大日经疏二曰:「华严十地经一一名言,依阿阇梨所传者,须作地种释,一者浅略释,二者深秘释。云云」此浅深之十地有开合之两门,一合浅略之十地而属于地前,开深秘之十地,而为开发金刚宝藏地。二合深秘之十地而属于佛果开浅略之十地。而为三妄执之断位。大日经所说之三劫十地含此二意。若依初门,则浅略之十地摄于地前。更开深秘之十地,三劫十地为地前地上之二位也。疏家处处配立多分,即此义也。若依后门则三劫十地,只是建立之不同。约于惑为三劫,约于位即为十地,秘藏记之说,约于此门也。见秘藏记钞六。
圆密十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别诸教,以遍行真如等十种为十真如,圆教及真言教则指此唯佛与佛乃能穷尽,诸法实相所谓如是相等十如是之法为十真如,十如是与十真如,其名义俱同。出菩提心义四。
密教十重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二说:(一)无畏三藏禅要曰:「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二、不可舍三宝而归依外道,是为邪法故也。三、不可毁谤三宝及三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四、于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五、若有众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而趣向,二乘之法,断三宝之种故也。六、于未发菩提心者,亦不可说使彼发二乘心之法,违于本愿故也。七、不应对于小乘及邪见人之前辄说大乘之法,恐彼生谤获大殃故也。八、不可发起诸邪见等之法,恐断善根故也。九、于外道之前,不可自说我具无上菩提之妙戒。恐彼以瞋恨之心,求如是之物,不辨得,则退菩提心,二俱有损故也。十、但于一切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者,皆不可作,又不可使人作,见作而随喜,与利他之法及慈悲心相违背故也。」(二)大日经九说前四重。同十七说后六重。曰:「一、不应舍正法,一切如来之圣教,皆当授修行受持读诵,如大海之纳百川,无厌足之心。若于诸乘了不了之义,于一切法门,随生弃舍之心。则如声闻乘中对于若堪作法之人,心生口言,舍一法随成舍戒。在具足毗尼,虽不堕众教固非犯戒之罪,今于此秘密大乘,毕竟无有舍义,故成重罪也。又此一切法门,皆是大悲世尊于无量阿僧祇劫所积集,为欲于普门饶益一切众生,故演说之,犹如不应不辨字轮之一,如声闻人,舍一事,犹因和合之义断,而丧失律仪,何况摩诃衍耶?二、不应舍离菩提心,此菩提心,于菩萨之万行犹如大将之幢旗,若大将丧失幢旗时,则是三军败绩,堕于他之胜处,故为波罗夷也。三、于一切法不应悭吝,有人不舍正,不离菩提心,然于正法悭吝,不肯观机而惠施,亦波罗夷罪也。四、勿于一切众生作不饶益行,此是与四摄相违之法,四摄是菩萨具戒中之四依,初受戒时,先应开示此遮难,若能奉行者,方可受之,不能奉行,则非摩诃萨埵,不得受之。其所以然者,菩萨发一切智心,为欲普摄一切众生,为欲作三乘入道因缘,而今反作四摄相违之法,起众生障道之因缘故也。五、不谤一切三乘教法,若谤之者,即是谤佛法僧谤大菩提心,故为犯重。以秘密藏中一切方便皆是佛之方便也,是故毁一一之法,即是谤一切法。世间治世产业艺术等事,皆有正理相应,亦不可谤,何况三乘法耶?六、不应于一切法生于悭吝,菩萨集一切法,为一切众生也,若有所秘惜,则是舍菩提也,故为犯重。七、不得邪见,拨无因果,无无见道之人等诸邪见是也,自然舍佛法僧及菩提心,故为犯重。八、于发大心人劝发其心不令退息,若见其懈退而不劝发,或阻止其心,或使离无上菩提之道,则是违逆一切如来所应作之事,故为犯重。九、于小乘人前不观彼根而说小法,或于大乘人之前不观彼机而说小法之行,即犯重禁。是以方便不具,违逆如来之方便,差机说法,为人天之怨故也。十、菩萨常当行施,不得施他人以害物之具,如施酒施药刀杖之类,一切不饶益之具,是犯重也。
十秘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秘密)
秘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秘为秘奥之义,言其法门之深奥也,密为隐密。言不容易示人也。佛说诸经各有秘密之法。圆觉经曰:「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曰:「此经名如来秘密藏。」秘藏记末曰:「秘密义,秘者秘奥,密者隐密也。凡于一切物皆有秘密,何者色显心隐?大小乘乃至外道等,如此有秘密。」然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判一切经,特以自宗为秘密。自此秘密之名。为彼宗所占有。
【佛学常见辞汇】
秘是秘奥之义,是形容法门之深奥;密是隐密,言其法不随便公开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