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邓绍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任济南府知府。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任兴仁府知府。建炎二年(1128)任寿春府知府。建炎三年(1129)2月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伯皋,一字伯咎,号传密居士。晁咏之季子。以荫补将仕郎。钦宗靖康初解党禁,为开封府刑曹,不避豪强。官终提举广东常平。工诗,名章秀句为士大夫传诵。有诗集。
全宋诗
晁公迈,字伯咎,号传密居士,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咏之子。以荫补将仕郎。钦宗靖康初为开封府户曹参军(《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五)。高宗建炎中通判抚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广东提举常平(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五)。十年,权市舶司,以贪利为大食国进奉使所讼,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六)。有《百谈集》,已佚。事见《渭南文集》卷一四《晁伯咎诗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5—1165 【介绍】: 宋太原清源人,字微叔。徽宗政和四年,以材武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建炎中,从张俊征战,屡立军功,累迁左军统领、统制等职。金兵陷扬州,士民数万随乘舆渡江,密立水滨,麾舟济之。绍兴间,大破李成、马进于江淮,败金兵于亳、宿、滁、濠诸州。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后转太尉、殿前都指挥使。孝宗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
全宋文·卷四○八八
赵密(一○九五——一一六五),字微叔,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建炎元年,擢閤门祗候,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主管侍卫步军。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劳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上疏告老,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淮,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和议成,罢为醴泉使。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见《宋史》卷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6 【介绍】: 宋僧。福州人,俗姓郑,字密庵。自幼聪颖,出家为僧。不惮游行,遍参知识。嗣天童昙华禅师。住蒋山、华藏,禅侣萃集,恒逾千众。未几诏住径山、灵隐,晚居太白。
全宋诗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出家后遍参知识。初谒应庵,蒙印可。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山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七年,迁灵隐寺。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十三年卒,年九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葛必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咸杰诗,以辑自《语录》卷上者编为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下者编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七九
咸杰(?——一一七六),字密庵,福州(治今福建福州)郑氏子。博通内外,能文善书。壮龄出家,参昙华禅师得法,历主乌巨、祥符、蒋山等刹。后诏住径山,迁灵隐,晚住育王。淳熙三年寂。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师。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和尚于衢州明果庵。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诘洞无痕。虽未付衣钵。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奉诏主径山及灵隐。上堂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辩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也。良久曰。达磨大师无当门齿。上堂卓拄杖曰。迷时秖迷这个。复卓一下曰。悟时秖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掷拄杖曰。三十年后又举。金峰和尚示众云。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门。如何是和尚有老婆心。峰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僧又问。如何是和尚无老婆心。峰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师曰。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尔若自瞥地去。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又举婆子烧庵话毕师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要诸方检点明白。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稳水泄不通。偏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焰。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仔细检点。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在。今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良久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上堂卓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两头俱透脱。得了净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磨一宗扫地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在。师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禅师名咸杰。号密庵。其先福州世族也。姓郑氏。母梦庐山皓鬓头陀入室而生。生之夕。境内皆闻天乐。不知何祥。其亲亦秘之。师幼颖悟。气宇深沉。事亲以孝闻。亲有贤行。勖之远游。遂得度受具。不结侣。不备衾。寒暑一衲。遍扣诸方。诸方敬之。晚依应庵。屡遭诃詈。不假一词。默师默契其机。一日应庵晚参垂问。如何是正法眼。师遽趋对曰。破砂盆。应庵颔之。命入侍。大拥众心。及辞归省亲。应庵送以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诘洞无痕。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砂盆。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跺跟。吾有末后句。待归要尔遵。师闽还。应庵乃上堂。举师分座曰。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手血。临济老瞎驴。至今犹未瞥。须弥顶上浪拍天。大洋海水无一滴。伟哉本色人。顶门亚三只辨龙蛇。百草头擒虎兕。一毫力穿大地人鼻孔。坐断衲僧摇舌。虽然犹未拨动向上一窍在。且作么生是向上一窍。问取堂中首座杰。未几开化衢之乌巨。其节概大类应庵。应接浑如妙喜。一时厌饫丛林者。皆起而归之。秘阁张镃。矢向宗风。改宅为慧云寺。请师据室。师怜其正信。示以赵州无字。镃得旨。及师应祥符蒋山。历华藏双径。而镃皆随侍。又迁灵隐。床历无所容。乃举破庵先。分座接纳焉。师尝被召入禁庭。或留宿内观堂。天子屡欲加赠。师屡以疾辞。教授严康朝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固然也。况良时莫再。圣主难逢。法兄每用藏六之机。不顾从上县丝之脉。朝不取也。师曰。汝之所见。本为通论。但弘道设教也以时。当此际。京畿宫观。金碧交辉。古德高风。杳不闻矣。而躁进孟浪之病。庶几老成持重者。有以振之。且华亭渡西山隐。独非兼济天下乎哉。力请退休平江。淳熙甲辰春。天童使至。师告众曰。去年八月间。得旨与安閒。摆脱水云性。纵步到阳山。元宅诸子弟。忻然力追攀。庵居三个月。开怀宇宙宽。忽接四明信。来书意盘桓。天童虚法席。使君语犹端。迢迢遣耑使。不问路行难。山僧临晚景。不敢自相瞒。搥鼓乐与行。四众亦忻欢。先师未了底。应是起波澜。敢问大众。如何是先师未了底。一回饮水一回咽。临济德山俱汗颜。入寺以应庵遗规结制。升座曰。数十年前旧公案。今日拈来重剖判。任是铁眼与铜睛。也须曳入红炉煅。众中忽有个不受瞒底出来道。尽大地是个红炉。也煅某甲不破。只向他道。也知你在鬼窟里作活计。淳熙丙午。无病示寂。塔于寺东。其嗣法者。破庵先等一十二人。而澄照自镜。复住天童。 赞曰。应庵廓虎丘之风。时出入其庭者济济耳。以其废钩绳而取曲直。故窃讳之。及密庵开化。山不束岳。海不束涛。岂非过师之智。自与齐眉共躅者异欤。不然。则临济宗风何能西咸四七。而东登二三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杰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于衢州明果庵。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徵结洞无痕。虽未付衣钵,气宇吞乾坤。郤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诏主径山及灵隐。上堂:“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矣。”良久曰:“达摩大师无当门齿。”上堂,卓柱杖曰:“迷时秪悟这个。”复卓一下曰:“悟时秪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掷柱杖曰:“三十年后。”又举“金峰示众曰: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门:如何是有老婆心?峰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僧又问:如何是无老婆心?峰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杰曰:“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你若自瞥地去,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又举婆子烧庵话毕,杰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要诸方检点明白。”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隐,水泄不通,遍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燄。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仔细检点,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今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良久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杆。”上堂卓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两头俱透脱得了,净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摩一宗扫地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良久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密(一一二○~一一八八),号混源,俗姓卢,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师资福道荣。十六圆具,习台教,弃依大慧于径山。后历访名宿,无省发。之泉南教忠求决于晦庵。偶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即往梅阳,参见妙喜,历四载。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迁台城、紫箨、鸿福、万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诏居净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昙密号混源。天台卢氏子也。生即英敏颖异匪凡。幼失荫天志怀高迈。初依邑之资福道荣研穷竺教。十六圆具足戒登大僧籍。大小律部莹无瑕疵。精习天台教观。而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一日叹曰。教乘之妙无得而称。但未离于名言终非见性。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倘有隙见足快生平。闻大慧唱道径山。腰包礼谒。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皆无省发。于是从闽而之泉南。投教忠光和尚。俾职维那。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呈偈。忠诘玄沙未彻之语。对酬无滞。始嘱曰。子此后方可见大慧也。于是受教辞往梅阳。服勤四载。慧尝登座焉。出世奉诏住持净慈大弘教忠之道。户外之履常满。示寂塔于本山之西北隅。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昙密,字混源,天台卢氏子也。生即英敏,颖异匪凡。幼失所天,志怀高迈。初依邑之资福道荣,研穷竺教。十六圆具,登大僧籍。大小律部,莹无瑕疵,精习天台教观,而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一日,叹曰:“教乘之妙无得而称,但未离于名言,终非见性,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倘有隙见,足快生平。”闻大慧唱道径山,顶笠谒之。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皆无省发,于是从闽而之泉南,投教忠光。因职维那,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呈偈,忠诘玄沙未彻之语,对酬无滞,始嘱曰:“子此后方可见大慧也。”于是受教辞往梅阳,服勤四载,慧尝命分座。出住净慈,大宏教忠之道,户外履常满。示寂,塔于寺西北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2 【介绍】: 金胡里改路女真人,本名阿不沙。袭祖猛安。曾参与镇压移剌窝斡。积官枢密副使。章宗时,以女为昭仪,益受倚重,拜平章政事,进左丞相,封密国公。出兵攻塔塔儿等部,虽屡获捷而贪小利,遂致北边不宁者数岁。降授横海军节度使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27 【介绍】: 金登州栖霞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十九岁出家,为重阳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金大定间,居磻溪、陇州等地,结交士人,曾应金世宗召至中都。后仍还居栖霞山中。成吉思汗十四年,应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见成吉思汗于西域雪山。问长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以天道好生为言。赐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十八年东还。在燕以玺书释奴为良达二三万人。弟子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述其事甚详。有《磻溪集》、《鸣道集》、《大丹直指》等。
元诗选
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儿时有相者曰:此子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王真人哲于海宁。戊申,召见阙下,随还终南山,连召不起。己卯,元太祖遣近侍刘仲禄持手诏致聘,迎至雪山之阳,延问至道,答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净之理,太祖然之。癸未,乞东还,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居燕太极宫,改名曰长春。丁亥,天大雷雨,太液池涸,北口岸崩,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杨铁厓曰:余善与余谈丘真师,尝火蒸者三日夜,开如故。赐堇酒者连觥,腹不溃,貌不变,如入内时。命弟子开方丈池,既归池中,以为死,池中涌沸,复起言笑,其道行如此。所作《青天歌》,铁厓醉后辄喜歌之。著有《磻溪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2—1232 【介绍】: 金宗室,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渝。完颜永功子。善诗,工真草书。累封密国公。日以讲诵吟咏为事,与文士赵秉文、元好问辈交善。居汴时,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有《如庵小稿》。
中州集
密公,字子瑜,兴陵之孙,越王之长子。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少日学诗于朱巨观,学书于任君谟,遂有出蓝之誉。文笔亦委曲,能道所欲言。朝臣自閒閒公、杨礼部、雷御史而下,皆推重之。资雅重,薄于世味,好贤乐善,寒士有不能及者。明昌以来,诸王法禁严,诸公子皆不得与外间交通,故公得穷日力于书。读通鉴至三十馀过,是非成败,道之如目前。越王薨后,稍得出㳺文士,辈亦时至其门。家所藏法书名画,几与中秘等。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设蔬饭与之共食,焚香煮茗,尽出藏,书商略之。谈大定、明昌以来故事,或终日不听客去,风流蕴藉,有承平时王孙故态,使人乐之而不厌也。所居有樗轩,又有如庵,自号樗轩老人,其诗号如庵。小藁围城中,以疾薨,时年六十一。
人物简介
密璹(1172年—1232年),又名完颜璹,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之孙,越王完颜永功之子。生于金大定十二年,潜心学问,“日以讲诵吟咏为事,时时潜与士大夫唱酬”,“家所藏法书名画,几与中秘等”。元好问说他“于书无所不读,而以《资治通鉴》为专门,驰骋上下千有三百馀年之事,其善恶、是非、得失、成败,道之如目前,穿贯他书,考證同异,虽老于史学者不加详也”,与蔡圭、萧贡并称《通鉴》名家。卒于天兴元年,终年六十一岁。累封密国公,有诗词名《如庵小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元若。深甫子。宁宗嘉泰二年进士。历知广德军、湖州,累官大理寺正。理宗宝庆元年知严州,有惠政。性淡荣利,潜心著述。有《密斋笔记》。
全宋诗
谢采伯(一一七九~一二五一)(生卒年据《密斋笔记》序跋推定),字元若,临海(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嘉定五年(一二一二),通判严州。十五年,知湖州,召监尚书六部门(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五)。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严州。绍定初,提举福建市舶司(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一)。四年(一二三一),知徽州(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召为大理丞,迁大理正。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致仕,卒年七十三。有《密斋笔记》。事见《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全宋文·卷六九七五
谢采伯(一一七九——一二五一),字元若,号密斋,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深甫子。嘉泰二年进士。嘉定中历通判严州,历知广德军、湖州,监六部门,大理寺丞,大理正。宝庆元年知严州,有惠政。绍定中知徽州,提举福建市舶。累迁度支郎中,除军器监。著有《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存)。见《密斋笔记》序、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景定严州续志》卷一、二,《平斋集》卷一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密夫,号竹溪,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8 【介绍】: 宋济南人,后徙吴兴。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理宗时,曾为临安府幕属,监和剂局、丰储仓,又为义乌令。宋亡不仕,居杭州,广交游。工诗词,善画。有《草窗词》、《草窗韵语》、《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又选南宋词人佳作为《绝妙好词》。
全宋诗
周密(一二三二~一二九八),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四水潜夫等,祖籍济南(今属山东),南渡后居湖州(今属浙江)。以荫监建康府都钱库。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入浙西安抚司幕(《癸辛杂识》后集),因剔除毗陵民田浮额忤时宰,遂以母病归。度宗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十年(一二七四),监丰储仓(《癸辛杂识》前集、续集卷上)。端宗景炎间知义乌县(清嘉庆《义乌县志》卷八)。宋亡家破,居杭州。元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七。生平撰述甚多,有《草窗韵语》一至六稿,卷首有咸淳七年陈存序,系宋亡前作品;另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钞》、《绝妙好词》等传世。事见《珊瑚木难》卷五《弁阳老人自铭》、近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宋史翼》卷三四有传。 周密诗,以民国乌程蒋氏密韵楼景刊宋咸淳本《草窗韵语六藁》为底本。参校吴县徐氏景印宋本(简称徐本)。另从《武林旧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词学图录
周密(1232-1298) 字公瑾,号草窗、蘋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后居吴兴。能诗词,善书画,与吴文英并称"二窗"。有笔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诗有《草窗韵语》,词有《草窗词》、《蘋洲渔笛谱》,并编纂《绝妙好词》。
元诗纪事
密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流寓吴兴,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淳祐中,为义乌令。
密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庐州人。度宗咸淳十年为江西都统。率众与元军战于进贤坪,身被数创,被执,不屈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良埈(一二三三 - ?),字密甫,上虞人。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为喀喇部大人,即高车国也。至元中授利用少监,出为燕南河北按察副使,累迁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成宗即位,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卒赠太传鲁国公,谥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畏兀儿人,昔班子。世祖至元二十三年,授浙东宣慰使,镇压自称“天降大王”之起事者。移镇广西,招降少数族首领罗天佑。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