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李密思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三○八
李密思,巴陵县令。见隆庆《岳州府志》卷九。
秦密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秦密,曾知迁江县(清光绪《迁江县志》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从密,汀州(今福建长汀)人。住福州东禅寺,称祖鉴从密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应乾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宁(今属福建)人。住开善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
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少出家,谒佛果,从宗杲,二十年无所省发。得友人宗元启发,言下大悟。后主建宁府开善寺。编有《普觉宗杲禅师语录》(存)、《大慧宗门武库》(存)等。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谦本郡人。未详氏族。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了矣。将辞友人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尔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尔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本郡人。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友人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谦。建州游氏子。家世业儒。幼聪慧。读书辄成诵。早失恃怙。叹曰。为人子者。不及甘旨之养。当从浮屠氏。学出世法。以报罔极。遂落发谒佛果。无所省发。后随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领径山。师亦侍行。未几。令师往长沙。通紫岩居士张公书。师自以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意欲无行。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师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语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元告之曰。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妙喜。为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师曰。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驼个死尸路上行。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元曰。你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师见张公。张公喜甚。书自信二字为赠。师笑而受之。回径山。妙喜见而喜曰。建州子。你这回别也。后还里住开善。声光大震。将化。侍者请偈。师笑曰。万法本空。三界非有。死生于何处安著。忍为骇俗态乎。师行峻而气和。接物优容。不言自化。亦宗门之杰出者也。 宗元。亦建州人。依妙喜最久。分坐说法。张公帅三山。虚数院迎之。不就。归里结茆。号众妙园。垂语云。这一些子。恰如撞著杀人汉相似。你若不杀了他。他便杀了你。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谦,建宁人,未详氏族。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之,同寮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遗矢、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密,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住潭州龙牙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应乾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魏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彦密。工诗,长于水墨梅竹杂画。高宗见其画而喜之,除浙西参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40 【介绍】: 宋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登进士第。为寇准所知。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喜为诗。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官至礼部侍郎。
全宋诗
燕肃(九六一~一○四○),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举进士,为凤翔观察推官,改知临邛、考城等县,通判河南府。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徙广南东路,又知越州、明州。入为定王府记室参军,擢知审刑院。后历知梓、亳、青、颍、邓州,以礼部侍郎致仕。仁宗康定元年卒(《图画见闻志》卷三),年八十(《东都事略》卷六○)。《宋史》卷二九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燕肃(九六一——一○四○),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家曹州(治今山东曹县西北)。咸平三年举进士,补凤翔府观察推官,历任知县、通判、提刑、知州,迁侍御史、直昭文馆。天圣中,判刑部,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刑院,历知梓、亳、青州。景祐中判太常寺兼大理寺,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颍、邓州。宝元中以礼部侍郎致仕,康定元年卒,年八十。肃雅多巧思,精审音律,尝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又上《莲花漏法》,为《海潮图》,著《海潮论》。能画,尤善山水寒林,入妙品。又喜为诗,多至数千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二卷。《宋史》卷二九八有传,又见《图画见闻志》卷三,《东都事略》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阴人,字子发,号草堂逸老。葛宫弟。第进士。为光州推官,善决狱。仕至太常博士。天性恬静,年五十,即致仕退隐。卒年八十四。平生为诗慕李商隐,有“西昆”风格。
全宋诗
葛密,字子发,江阴(今属江苏)人,宫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明嘉靖《江苏县志》卷一四)。为光州推官。知泉州清溪县(《舆地纪胜》卷九。)仕至太堂博士。年五十,退居青旸之上湖,自号草堂逸老,卒年八十四(《韵语阳秋》卷一二作未四十致政,卒年八十七),有《上湖集》二十卷、《弋阳酬倡》三卷、《隐居唱和》十卷(《韵语阳秋》卷一二),已佚。事见《宋史》卷三三三《葛宫傅》。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
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林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五年(1082)任潮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095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子发。王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上诸路学制,神宗称其才。哲宗元祐初,为给事中,出知蔡州。绍圣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章惇不协,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
全宋诗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属山东)人。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检正中书刑房习学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元丰二年(一○七九)兼检讨文字(同上书卷三○八)。八年,使北,还,拜给事中(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六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蔡州,历河中府、郑州、陕州、永兴军(同上书卷三六八、四二一、四六五、四八四)。绍圣元年(一○九四)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开封市博物馆藏《开封府题名记碑》)。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元符二年(一○九九)由提点河北路刑狱徙知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三)。有《元丰怀遇集》(《周文忠公集》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已佚。《宋史》卷三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山东莘县)人,旦曾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熙宁六年习学中书刑房公事,遂为检正。元丰五年试右司员外郎兼权提辖拘催市易司物,进起居舍人。充北朝礼信使,还为中书舍人。元祐初以龙图阁待制知蔡州,移知郑州、陕州。绍圣间复为给事中,权吏部尚书,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绍圣中夺职知岳州卒。著有《阆苑记》三十卷、《元丰怀遇集》七卷。见《宋史》卷三二○本传及卷二○四、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三○九、三二五、三三四、三六二、四二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字伯充。赵廷美四世孙。善画马,尝以其画及诗投苏轼。
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赵叔盎,字伯充,廷美四世孙。善画马。绍圣间官右武卫大将军、持节康州诸军事、康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后封高密郡公。见所撰《重修广州净慧寺塔记》(道光《南海县志》卷二八),《图绘宝鉴》卷三,《画继》卷二,《宋史》卷二三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慧,俗姓陈,兴化(今福建莆田)人。住江州圆通院,迁潭州大沩山。政和中,三入内庭说法,赐号冲真密印通慧。为南岳下十五世,圆通旻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续补高僧传》卷一○有传。
邓邵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重和二年宣和元年(1119)任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