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0
词典
26
分类词汇
81
其它
3
共110,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钩虫病
豆猪
肚里蛔虫
黄癣
槲寄生
寄生生活
蛔虫
病原虫
阿米巴痢疾
避堇
大肠杆菌
稠膏蕈
内寄生
虱病
虱瘤
《漢語大詞典》:
钩虫病
俗称“懒黄病”、“黄肿病”。由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有上腹隐痛、打呃、腹胀、怪癖食欲(喜食生米、泥土、破布等)、头昏、心悸、乏力、浮肿、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发育障碍和心力衰竭。
分類:
十二指肠
美洲
寄生
人体
小肠
寄生虫病
《漢語大詞典》:
豆猪
体内有囊虫寄生的猪。因囊虫为黄豆大小的囊泡,所以叫豆猪。
分類:
体内
寄生
黄豆
大小
《漢語大詞典》:
肚里蛔虫
蚘虫,蛔虫。因寄生于人肠胃中,故用以喻能猜到别人的心思。
分類:
蛔虫
寄生
肠胃
心思
《國語辭典》:
黄癣(黃癬)
拼音:
huáng xiǎn
病名。一种由黄癣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毛发部位,呈圆形斑点状,会发出恶臭,并引起毛发掉落,久之则成秃头。不易治疗,而且会传染。也称为「秃疮」。
分類:
黄癣
头癣
真菌
寄生
头部
先发
黄色
色斑
斑点
脓疱
《國語辭典》:
槲寄生
拼音:
hú jì shēng
植物名。桑寄生科槲寄生属,常绿小灌木。通常寄生于麻栎属、蘋果属、白杨属、赤杨属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绿色;叶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聚伞花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茎和叶子可入药。
分類:
木名
桑寄生
寄生
常绿
灌木
《漢語大詞典》:
寄生生活
寄生物的行为或惯例
寄生者(寄生虫)的行为;比喻自己不努力而靠白吃别人的东西来维持生活
分類:
寄生
寄生虫
惯例
自己
努力
白吃
东西
西来
维持
持生
《國語辭典》:
蛔虫(蛔蟲)
拼音:
huí chóng
1.动物名。圆形动物门。成虫长约四至八寸,形状像蚯蚓,呈白色或米黄色。寄生于人的肠壁上及猫、狗等家畜体内,常随粪便排出。蛔虫在人体内会造成营养不良、精神不振、腹痛等症状,并且会引起肠阻塞、阑尾炎、肠穿孔等疾病。
2.比喻瞭解详情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他又不是这位姑娘肚子里的蛔虫,如何能体贴得这么周到呢?」
分類:
蛔虫
人
懂得
他动
动物
内心
心活
寄生
线形
《國語辭典》:
病原虫(病原蟲)
拼音:
bìng yuán chóng
寄生于人体,引发病症的原生物。如疟原虫等。如:「疟疾源自一种寄生病原虫,经由蚊子叮咬,进入人的血液里,在肝里潜伏增生,再回到血液中。」
分類:
寄生
生人
人体
体内
起疾
疾病
原生动物
《国语辞典》:
阿米巴痢疾
拼音:
ā mǐ bā lì jí
病名。为阿米巴原虫在消化肠道中寄生而引起的痢疾。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黏液。
分类:
病名
原虫
消化
道中
寄生
痢疾
《漢語大詞典》:
避堇
亦作“ 避厪 ”。 特指蓼虫喜寄生于味辛之蓼草,避开其味甘美之堇菜。 清
蒲松龄
《为邑侯张石年上巩昌府知府书》
:“学飞之鼯鼠,原自无长;避堇之蓼虫,但能习苦。” 清
蒲松龄
《题时明府馀山旧意书屋》
:“卫根葵叶,意实切於倾阳;习苦蓼虫,性已安於避厪。”
分類:
寄生
《國語辭典》:
大肠杆菌(大腸桿菌)
拼音:
dà cháng gǎn jùn
一种微生物。寄居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肠内。参见「大肠菌」条。
分類:
寄生
高等动物
大肠
细菌
《漢語大詞典》:
稠膏蕈
一种寄生在稠木上的伞状菌类,可食。 宋
陈仁玉
《
菌谱·稠膏蕈
》
:“稠膏蕈:邑西北 孟溪山 窅邃莫测,秋中山气重,霏雨零露,浸酿山膏木腴,蓓为菌花,戢戢多生山絶顶高树杪……春时亦间生,不能多。稠膏得名土人,谓稠木膏液所生耳。”
分類:
寄生
木上
菌类
《漢語大詞典》:
内寄生
生物学用语。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例如蛔虫寄生在人的肠子里。
分類:
生物
生物学
种生
寄生
体内
《漢語大詞典》:
虱病
同“蝨病”。指头虱、体虱、阴虱等寄生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皮肤病。患处很痒,体虱并可为传染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的媒介。
分類:
指头
寄生
人体
同部
产生
皮肤病
《漢語大詞典》:
虱瘤
亦作“蝨瘤”。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颊瘤巨虱》
:“ 临川 人有瘤生颊间,痒不復可忍,每以火烘炙,则差止;已而復然,极以患苦。医者告之曰:‘此真虱瘤也,当剖而取之。’”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虫二·人虱
》
﹝集解﹞引 徐铉
《
稽神录
》
:“ 浮梁 李生 背起如盂,惟痒不可忍,人皆不识。医士 秦德立 云:此蝨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破,出蝨斗餘。”
分類:
虱子
寄生
肌肤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